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本於初衷
2006/06/14 04:57
瀏覽3,337
迴響9
推薦41
引用0

這是部落格的第50篇文章,一直在想,應該寫些特別的,留個紀念。結果,想了太久,反而讓部落格冷了下來。後來覺得,自己有些偏執了,竟爾忘了寫部落格的初衷:記錄當下的心情。

對,就是初衷。每當我對人不解、對事徬徨時,除了需要好朋友的真情魔法,能讓自己脫離層層謎團的,正是「本於初衷」。

什麼是「初衷」?在自己的解讀上,就是做每件事情的最初目的。之前有個例子,同時間有三個同事想申請留職停薪去讀書,當時已有兩個獲准留職停薪、還在讀書尚未歸隊的。在那個時候,自己面臨了要不要同意三人留職停薪的問題,這可以有好幾種組合,如全部同意、全部不同意、同意一人、同意二人等;相對的,每種也都有不同的考慮。

依照過去組織內的「傳統」,留職停薪都會獲得同意的,讀書充電本是好事,當然應予鼓勵。可是,再依經驗來看,留職停薪的復職率很低,也得評估成本與效益。這是因為留職停薪空出的職缺不能補人,須由在職同仁分擔這些工作量,所以留職停薪是有成本的。此外,在以往媒體經營環境鼎盛時期,用人較鬆,少個一、兩人沒差;現在很不一樣,一個蘿蔔一個坑,少一個大家就很累。然而,不同意留職停薪,難免影響組織的氣氛,甚至影響組織的留才能力;更糟的是,同期間報系其他單位公告了一位同事獲准留職停薪,這樣的比較,讓自己的壓力更大。

就這樣,左右為難想了好幾天,總是難以下定決心。後來,我回到了同不同意留職停薪的初衷:看人力供需。我應是先全面盤點人力,有一人空間就同意一人、有兩人就准兩人,能同意三人,當然皆大歡喜啊。決定了名額,再決定人選(這當然是另一個要傷腦筋的問題)。

後來,我召集了會議,詢問各單位主管用人的需求,可以在不加人下同意留職停薪嗎?大家認真檢討了一番,結果答案都是否定的,因為實在勻不出餘裕的人力。
這個答案自然讓三位同事很氣餒,但這是實情。

其實,自己可以鄉愿地大筆一揮全准。表面上看來,大家都高興;但是,這對在職同仁是不公平的,因為會加重他們的工作量,長此以往,更可能影響報導的品質。

事後想起來,這並不是很難解決的問題,但在那個當下,就是會纏在裡面走不出來。

還有一個例子。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常須處理新人晉用的問題。晉用的新人裡,不完全是社會新鮮人,也有些是從其他媒體過來的。在這個書審、面試、簽報、同意、通知、等待、報到的晉用過程中,最難熬的是「等待」這個階段。因為自己不會要求對方先辭職以示跳槽誠意,而是自己先簽准後再通知對方辭職,以免對方辭了職、這邊又沒准(儘管機率幾近於零),豈不讓對方兩邊落空?所以,從通知對方可以辭職到正式報到,都會有段至少半個月的 「等待期」。

這個時候的我,最是焦慮,卻又無計可施。依據自己的經驗值,約有一成以上的機率會被放鴿子,因為自己中意的人,原工作單位自然不會輕易放人,甚至可能祭出升官、加薪、以拖待變、人情等攻勢。這原是難免,但因自己為提高簽准的機率,都是很用力的寫報告,因而被放鴿子時,被欺騙、被背叛的感覺自然也重;幾次之後,甚至還因此把放我鴿子的人做了歸類,想要列為拒絕往來戶。

這麼一來,又把自己限住了,因為每個來應徵的人,可能會出現某類特質,我是否要一律拒絕呢?後來想想,還是撇開那些不愉快的用人經驗,回到用人的初衷吧,那就是只看這個人能否滿足目前組織的人力需求,以及能力夠不夠好,其他的就隨緣吧,那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讓自己不能控制的來限制自己,豈不是很傻?

勞退金新制實施後,因為退休金帳戶跟著個人走,退休金再也綁不住驛動的心,這讓主管面試新人時,都會將「做不做得久」列入重要考慮之一,因為訓練新人的成本很高,選訓之後留不下來,確實很傷,不只傷培訓成本,也傷輔導者的心。所以,一些本質很不錯,但看起來很會讀書、可能會繼續深造的人,就可能在這樣的考慮下被放棄了。


幾次經驗後,自己認為這是看不準的,雖然這個判斷還是要做,但不能反客為主,否則極可能因過度猜忌而失去一個可用之材。所以,自己還是回到面試新人的初衷:找一個具成長潛力的人才;而且,儘管傷了好多次心,還是要盡最大的能力輔導他成長,讓他能在這個職位上做最好的演出、綻放最美的光芒。至於他會做多久,這既與他的生涯規劃、生活變化等種種個人因素有關,更要看這個工作環境能不能留得住他,很多時候,這亦非自己所能控制。

有時,真的不要想太多。做人做事,本於初衷,回到自己最原始的起點,其實,很多事不是那麼難的。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情日記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上一則: 外資讓兆豐金之爭更有看頭
下一則: 猜猜我是誰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9) :
9樓.
2006/06/19 14:37
看事情的角度...

有關這事,我也有看法..
1.記者流動率高,有很多因素,有的是產業特性,有的則是個別公司的情形..
因為有人就算經過很多次打擊,還是堅持要找最優秀的人,那樣才符合社會正義。而優秀的人原本就有許多選擇,再加上媒體這個產業的前景早不如從前,可以選擇的行業太多,而且還有許多經不起考驗的人面臨考驗後,選擇退出,於是形成流動率高的情形,這,並不是一個人的責任,也不能用單一的原因來歸納。

2.打從當了記者之後,選擇的角度就是平行的視野,不管是達官貴人或是山野村夫,總是一視同仁。我驕傲於自己說大人則邈之的原則,也驕傲於不因為對方是基層而對人驕傲的作法...
自己選擇了什麼角度的視界,決定自己看事情的態度。
我不認為自己需要從下看上,希望自己跳脫出來看事情,要看全貌最好是能從上面的角度,如果怕自己錯失了什麼,就換個角度設身處地想一下吧....
當一個小記者是我的職志,從來沒變過,也從不以為當小記者就要從下往上看。如果認為自己是小記者,覺得自己必須從仰角看人,那不僅有負了記者的工作,也傷害了自己...也許,真的退出是最好的出路。

8樓. 親愛的魚
2006/06/18 00:48
魚的回應

史神父:對於你的指教,我的想法如下:

一、一開始就說了,初衷是每件事的最初目的,只是回到原點去思考事情,不要受到旁枝的牽絆,那是一種面對事情的態度。每個人做人處事都會有盲點,也都會做錯事,我認為,要減少盲點、少做錯事,這需要靠生活經驗、知識、智慧的累積,沒有什麼捷徑。

二、部落格裡的文章不過是個人20年記者生涯的心得,有些還是掠人之美,藉別人的故事所做的引伸,一如寫部落格的初衷:記錄當下的心情,並與網友分享。你認為都是從「上對下」的角度寫,那是你的角度,我沒什麼意見;換我的角度想,這個結論何嘗不是因為組織位置所導致的先入為主呢?

三、組織出現高流動率,管理者自須檢討,努力改善,但改善之道,我認為,還是本於初衷。本於初衷不是解決問題的萬靈丹,那是一種面對事情的態度,解決問題涉及專業、經驗,也有主客觀限制。因此,除了本於初衷,還要有實現初衷的能力。

四、有這麼一句話:成就一個小目標,迎向一個大目標(具體的用詞忘了),意思是大目標是一個個小目標累積起來的。同樣的,總體的問題要解決,在大原則之下就是要解決許多個體的問題。我認為,沒有一個人有能力解決媒體經營的總體問題,這是要許多媒體從業者(包括雇主與受雇者、媒體環境裡的各個階層)一起努力的事,每個人都做一點,點滴累積,就有可能。或許,我過於樂觀了,但我總相信: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只要去做,就已經在累積能量了。

五、媒體對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至為重要,冀盼媒體能有良性的發展,不只是你的期待,相信也是許多媒體從業者的心願,這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不論圈內還是圈外。因此,除了心傷及遺憾,你可以做的更多。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7樓. 史神父
2006/06/17 21:37
本於初衷之困境

致 親愛的魚:

提到了「本於初衷」。

就一個組織管理者而言,能夠有這樣的發想固然很好,但是管理者經常會有看不見的盲點需要突破。誠如文章中所言,本於初衷當然有助於下決定,但是當「初衷」本身即有盲點時,該如何突破呢?

這個部落格在幾篇與組織文化有關的文章中,提到了傳統、提到了用人策略、提到了身為記者態度可以如何、更談及了採訪經驗的傳承云云,十分受用。只不過,這始終是「上對下」的角度,並不全然「平行」或「以下看上」的人所能體會。

在組織中,不同位置的人想法絕對大異其趣,舉一例,當組織的高流動率成為常態時,好像不是本於初衷或試圖將離開的人作分類就可以解決的了。

無意冒犯,竊以為能看到這樣的用人頗白,足堪欣慰,然而,似乎只解決了「個體的」問題,例如,如何決定要不要用人;但對於解決「總體的」問題,例如流不住人才、媒體環境不佳等,似乎還是無解?

對一個還冀盼媒體往良性發展的人而言,看到這裡,還是難掩心傷與遺憾。

6樓. 老大不~小王子安安
2006/06/15 09:38
Here and Now

的確,人要常常自我提醒,才能時時處在Here and Now的情境中,下判斷做決定,尤其是我們的民族性更是會讓自己受人情包袱的羈絆。

5樓. 親愛的魚
2006/06/15 04:30
魚的回應

童哥:我不是律師,雖然因為長得有點嚴肅,常被誤認為是律師。非常認同你的兩句話:人的想法來自於他的態度,工作態度源自於他的性格。

稻柏臨:謝謝肯定,就是有感而發咯。想讓生活簡單,可真不簡單呢。

犀利:說的沒錯,很多事都知道,卻常忘了做,這就是知易行難啊!

腦袋停不下來的人:這樣的日子,我也有過,雖辛苦,但實在。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4樓. 腦袋停不下來的人
2006/06/14 15:10
走路靠右邊 做人講道理

這是台灣最近頗紅的一句名言,我認同親愛的魚的觀點,其實,我想大多數留停薪的人,應該是工作不愉快想要休息一陣子吧。靠留職停薪跳避現實,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有問題還是要面對面解決。

其實,進修不一定要留職停薪,沒了薪水,讀書時會很慌,其實,在職進修也是一個很好的管道。我就覺得現在還不錯。

3樓. 犀利
2006/06/14 11:29
嗯 把別人當做自己

很多事情   有時候我們真的無法去判斷

可是   把別人當做自己去想的時候

就容易許多了

很多時候    人的心   會過份的偏執

要拉回來一點    不要加入主觀意識太多

最好的一個方式    就是把別人   想成自己

為什麼他會這麼做   如果是我呢

很喜歡這一篇文章

本於初衷

很有他的道理

有時候我們真的會想不透

可是都忘記   可以從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

或者是   可以從對方的角度吧

體諒體諒    我們總是常說

但是   卻忘了常做   或怎麼做


2樓. 稻柏臨
2006/06/14 08:48
Great article

This is one of the best articles I have ever read here in UDN.

初衷:記錄當下的心情 Yes, it is the key.

初衷:To make your life simple.

1樓. 童哥
2006/06/14 05:48
想當初

想當初我很榮幸

一個鄉下孩子進了大公司

現在的困境

初衷審視

真的不算什麼

人的想法來自於他的態度

工作態度源自於他的性格

只要少用律師[如果你是律師別介意]因為我是意有所指

就會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