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船遊廣西的明江,我們乘座的船在河上飄盪,大家都走出船艙到船頂上的甲版上欣賞風景,我也在沈醉在美景之間,拍攝照片,忽然迎面駛來一條簡陋的魚船,船上設備並不好,有些衣物和一些炊具,當船靠近時程聽到了船上孩子的嘻笑聲,離船不遠的岸邊炊煙裊裊,此時約近下午六點多了,船伕在岸邊準備晚餐,我想不久以後就會聞到飯菜的香味了,當地的導遊告訴我們,在此地有不少的船家是以他們自己的舢板船為家,簡單的家當,吃、喝、拉、睡都在那小小的空間中解決,這條小船就是他們的家。
我在搶拍照片的空檔中覺悟到,這些以船為家不是太動盪了嗎?飄浮不定吉普塞人的流浪方式,沒有親自看見,還真無法想像他們的生活方式,但看到這些船伕好像也認定,這就是他們的生活模式,好像也蠻安之若素的,我們船行經過時他們舉止也很泰然,想來船小,但還是一個『家』。
昨天在下龍灣的時候也曾看到一些舢板船,船上裝滿飲料及一些食品,當看到大船停泊時,就會接近船邊兜售,船雖小也是他們的謀生工具,只是他們是生活在海上;此地的船家則是在河上捕魚為生生活在廣西明川的水上人家。
漁民在景區的夾縫中安然的生存,也延續了明江山水獨特的水上人家文化,這種傳統的漁家文化也只有在明江這一帶的川流中才能看到些許舢板和漁民。
我看到在明江上的這些「船家」,以船為家,也許動盪,但對他們的孩子來說,也就是「搖藍」。
明江上恬靜溫柔的這些「船家」,以船為家,也許動盪,但也適隱者歸居,對當地人來說,也就是「山高水靈寄情山水」。
在高峰的映射下的舢板顯得有另一種韻味,在這種環境下生活艱難可想而知,在現代的發展下,他們還不能上岸,生活依然如故,也讓人動情。
看到這些小朋友在河上遊泳玩樂,天真無邪,有歡樂,也遠離喧囂,孩童的眼中是天真的,無憂無慮這般的童年是不是也很漂逸了嗎?
一艘舢板船划破平靜的川面,寧靜中有愜意。
對於我們『家』又何嚐不像是一條船,家是幸福的泉源,這條船戴著我們走過漫長的歲月,操漿划舵者也就我們,船行的過程中有平靜也有風浪,划過歲月,永遠不會再重頭來過,船頭面對的永遠是陌生的水域,但有位經驗豐富的操舵者對船隻性能熟悉的船長,就會讓家人放心,一個家庭,一個國家何嚐不是如此。
2012/06/11 18:12 | 刪除 |回覆 |
Dear 航迷老叟(jyhhongteng):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世外桃源『外』的水上人家〈旅人手札〉」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旅遊休閒|旅人手札,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
- 10樓. 芭芭辣2012/06/13 07:12久違了!
原來旅遊去了廣西.
- 9樓. 東村James2012/06/06 22:13冷
天冷了,可能會更冷。這樣生活不容易。
簡陋的一般小舢版,遮風避雨應該還行,
但到了冬天,是近仍在水上生活,
在當地的環境之下,謀生不易,
小孩的就學更是問題,但這些謎團,也只有放在心裡了,
天地之大,總是有人要生活。靠水吃水。
航迷老叟 於 2012/06/07 14:41回覆 - 8樓.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2012/06/05 11:39船家
經驗豐富,對船隻性能熟悉,- 據我所知,很多新婚的丈夫都是沒有經驗,對船隻性能更不熟悉,再加上天時運轉,無法預測。只靠丈夫是不行的。
需要全船的同舟共濟 - 有人準備食物,有人在另一個角落平衡方向,最重要的沒有人要跳船,沒有人要來搶奪主舵人的槳。
還有大家的精神支持帶出來的幸福氣氛。
同舟共濟,船行在海上,大勇都要明白分工,每人都有各人的價值,大家結合在一起,就會將船安穩的航行在海上。
在船上每人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和諧、團結是緊密相依背後的意涵就是維持一艘船平穩航行的必要條件。
所以一個家庭就像是一艘航行的船,相信掌舵的船長,大家各司其職。
航迷老叟 於 2012/06/06 16:30回覆 - 7樓. 阿鍾哥2012/06/05 11:10.
安心,就是家
心安,何處皆可為家。
- 6樓. JKTsai 老鼠嫁女兒2012/06/05 10:17幸福指數
不知道,因為來了遊客,船家的幸福指數是紅是綠呢?
當面對著遊客,也許這些水上人家,在當地已經存在了許久,
並不像下龍灣的水上人家,看到遊船會奮力划船追上去,向遊人兜售物品。
而明江的水上人家則是默默的工作撒網捕魚。
所以幸福指數對於這些水上人家來說,恐怕不是紅或綠,純是在討生活吧!
- 5樓. 譚梅2012/06/05 10:11都是从小的习惯而已
像我们必须有屋顶遮头,方能睡得安心,那些住船屋住树屋的居民,一定是听得水声看得星光才踏实吧,哈
我们觉得是漂泊,人家一定认为是自由说不定。
人贵在选择自己喜欢的,但我想他们在岸上一定也有一头家,否则冬日寒长怎得渡?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水上人家也是他們選擇的聚居地,明江是一個平靜的河流,房子簡陋,也在見到什麼直錢的物品。
在我們的眼裡是一種很安寧的感覺,但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生活的環境,導遊說他們一年四季都居住在船上,而且是有牌照的漁民。
選擇做為水上人家,雖說是自己的選擇,但為了教育下一代,這樣的環境卻是讓人很擔心,生產的工具就在家門口,幸也?命也?也只有他們自己明白了。
航迷老叟 於 2012/06/05 16:26回覆 - 4樓. Bianca2012/06/05 09:14怡然自得
人類的生活形式,有無限的可能,在我門看來不可思議的,卻是他們天經地義的生活,在那個小天地裡安之若素!
大哥結尾的文字深刻雋永,讀來令人感動!
我們的家可比無形的船,面對的風浪或許遠大於真正的水上人家,但是緊緊相繫的家人,就是我們穩當航行的最大動力!
遊山玩水的同時,我就會注意一下當地比較特殊的一些人的生活面,看到了水上人家的時候,捕捉當下的景物,也瞬間以捕捉到了記憶的畫面,當憑欄凝望時,心裡想的是,這群人比較貼近底層的生活,生活就是在日曬雨淋的捕魚中渡過。
而我們則是在另一個層面生活,生活在電腦、軟體、股票、旅遊中所組成,有了舒適的生活,卻也失去了對家庭的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疏忽。
所以我才有文末結尾的感觸,我們都是家裡的一份子,就像個船,對於家,除了讓家庭的氛圍保持舒服外,緊緊的維繫,大家緊密相依,才是一個『家』穩當的動力,活出每個人的價值,那就是最棒的人生。
航迷老叟 於 2012/06/05 15:22回覆 - 3樓. ti (人回來了 )2012/06/05 08:40水上人家
很多國家也有水上人家,在我部落格的山頭是荷蘭的運河,左側就是一船屋
不同的是它是固定在那,生活在那,不會划來划去作生意
船屋、遊艇是現代人生活的另一種方式,是生活中的熱情,當然這種方式不像水上人家那樣,幽居在深山中鄉野中流中,討生活。
昨天看電視新聞中,現在也有許多英國人,變賣了家產,買間船屋,但這間船屋設備齊全,四處遊蕩,現代化的船屋,現代化的生活方式。這也是他們選擇的一種方式,不願蝸局在陸地上。
航迷老叟 於 2012/06/05 14:47回覆 - 2樓. 青青的家2012/06/04 22:48家
--------------
這一段話寫得真好,感觸良深的內心話語,這種話應該是你們這種曾經住過那頭但被無情風浪吹襲到另一端的那種深沉害怕又放不下的一種感觸吧!
當然有經驗的老舵手才是安全的....
以前確實是沒有那種感觸,因為年幼無知,
後來長大也聽多了很多,跋過了山,也涉過了水來到台灣,聽的時候就好像都是像是在聽故事一樣,也沒有什麼覺悟。
後來漸漸的長大,也慢慢的明白這些長輩的無奈,述說這些無奈的長輩,講著講著就突然紅了眼眶,歷史的風雲造成二邊的家就像小船,飄泊來回,就是不能靠岸,這些無奈也只有身歷其境的才能體會。
航迷老叟 於 2012/06/05 14:32回覆 - 1樓. Jenny***2012/06/04 22:41自在
一艘小船就是一個家.
我們背一輩子的房貸也只為一個家.何苦.
比較之下.我們像個傻瓜.努力買房.裝一屋子家具.
我們好像比較舒適.心.不知有沒有人家寬?
在廣西的明江,我眼見的這些水上人家,
導遊告訴我們這就是他們的家,一直就飄泊在水上。
相較於我們生活在現代中,為了陸地上等那個家,
也背負著沈重的負擔,也許蝸局在城市中的角落,
但比起那些生活在夾縫中的水上人家,是幸福多了。
航迷老叟 於 2012/06/05 14:2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