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二月去台灣, 和這些朋友去了趟阿里山遊樂區. 朋友復為我的70大壽在宿處慶生.
人生70古來稀, 70歲生日是一個大生日.
步行在山區, 有感朋友們熱情, 相邀來阿拉斯加遊輪. 沒想到朋友反應如此迅速, 四五月間即敲定行程.
於是
9月3日第一批 7人自台飛來.
12日, 餘下2人抵溫哥華.
總共九人, 還好家裡夠寬敞.
只有兩間臥室, 打地鋪成了唯一的安排.
替朋友們安排了五天的落磯山及
一夜二天的溫哥華島旅遊.
14~28日, 一共12人登上去阿拉斯加的遊輪.
面對美食難以拒絕, 於是有人晚餐吃不了.
四個說英文的素食者居然和只說英文的侍者混在一起了!
還發生酒醉, 電梯裡撞昏, 失去知覺, 醒來已在 Deck A 的医務中心糗事, 同時間的自己也不勝酒力,早已被擺平, 在艙房休息了. 所幸, 當晚朋友就無事了. 回診時陪同去翻譯, 帳單金額差一點把人嚇出病來:美金 2200.
還有人感冒失 "身"了. 下船那晚立刻去買咳嗽糖漿及檸檬. 太太也咳嗽不止了....
美加醫療費真的可怕.
如今回憶起來, 連續一個月每天馬不停蹄, 早起晚歸, 累的人仰馬翻, 哈哈!
人生那得幾回如此經驗!
看到的東西、動物、冰原都是老家所沒有的.
不少人眼球都紅红的, 缺乏睡眠.
9月2日早上, 動員了三位女士包肉粽, 只因為自己一句話:已經幾百年沒嚐過最喜歡的肉粽了!
這天是一個月來唯一沒有安排行程的一天.
到了晚上, 接送車子來了, 一行九人, 赴 YVR, 搭機返台, 結束一個月的旅行.
臨行, 红著眼, 抱著麗玉:要保重.
大家終於都平安回到台湾回到家了!
旅程在有驚無險裡結束.
※.※.※
Sep 14, Day 1, 登船日:
14 日早上11點, 自家搭 230, 再搭 seabus 很快就抵達港口. 夫妻倆人很喜歡搭遊輪旅行, 而所有航程最方便上船的就是這條阿拉斯加航線, 既省略搭飛機又略去旅館住宿. 書上說舟車勞顿, 每年固定飛歐洲搭船, 尤其感知.
Noordam 是條 2006 年船齡20 的老船. 許是阿拉斯加遊輪季節已入尾聲, 乘客滿載, 當天温哥華港也上停了四艘遊輪.
第一次走此航線是 2012年, 居然已經是 13 年前往事了. 那次也是14 天温哥華來回旅程,只不過搭的是 Diamond Princess, 這次倒又是 HAL 的船.
大家在興奮中上船了!東看看西看看, 首先带着大家把船繞了一圈, 弄清楚方向.
早在三個月前, 就預定三桌靠舷窗的餐位, 桌位相鄰, 面海位置絕佳, 好讓朋友們能一面進食一面享受海景. 相鄰桌位也方便即時翻譯. 一桌素食.
船在下午 4 點, 離開 Canada Place 駛向 Sika, 展開為期 14 天, Vancouver round trip, 的阿拉斯加之旅. 說世事難料, 莫以此為最, 居然連續三年都來到阿拉斯加一一最不吸引自己的旅程.
2023 年那次是孫子的生日禮物, 所以祖父母帶著第一個男孫上船, 2024 年是為報答四姐夫婦在我們人生最忙碌時候, 替我們照顧了孩子達半年之久. 力邀他們走環繞日本二週行程. 之後, 船穿越北太平洋, 南入阿拉斯加.
2025 年主要是相陪太太高中摯友聚麗玉及其如姐妹、朋友. 她們都是首次搭遊輪, 毫無經驗的生手. 朋友先生退休沒多久後, 突然就走了, 走的如此出乎意料, 多年後説及此事, 仍是二個字的感概:突兀. 2018 年五月, 麗玉李先生夫婦連袂自台飛來, 當時李先生即表示退休後, 要走一趟阿拉斯加遊輪.
朋友回台三個月後, 甫退休正想開始人生享受際, 這個妻子口中, 好女婿、好丈夫、好爸爸, 要相陪她一生的伴侶, 却突然的就走了!走的讓人錯愕.
李先生的臉書, 麗玉仍然替她先生保持著, 彷彿如此先生從未離去. 每逢生日, 自己依然送去祝福, 彷彿他仍在台灣仍在鳥松家....自己總是叫他:酒仙.
朋友足足花了四、五年方才走出來....
年輕時聞知惡耗與暮年之際再知悉, 衝擊都非常不同.
上船前一天和從西雅圖北來的朋友相聚在 Trees Coffee, 朋友白眉毛更白了, 頭更秃了。
另對夫婦自英國歸來, 也是想見個面的, 都因最近著實忙碌, 就是找不出時間;然後朋友就馬上飛回中國了, 下次再見又得一年後了!
人生尚有幾個一年後呢?人說見一次面就少一次面, 原來講的是駭怕及行樂需及時, 莫待無花空折枝.
朱顏辭鏡花辭樹, 最是人間留不住!攬鏡自照一頭白髮, 李白詩上說朝如青絲暮成雪, 昔時尚不解為何用上朝暮二字, 如今恍然大悟:原來是感歎時日飛馳之速也!豪門巨奢將相王侯帝王之輩, 以其擁有之權勢财富, 享盡人間繁華, 自然油生長生不老念, 此人性也.
始皇指令徐福東渡, 求長生不老藥; 雍正煉丹, 鉛中毒而暴斃, 此皆人性欲求.
人性欲求與光陰恒然背道相行.
“夫天地者 萬物之逆旅 光陰者 百代之過客”, 這句話是高中時代讀到的. 那時似懂非懂, 更不解為什麼李白會如此感概説 "而浮生若夢 為歡幾何 古人秉燭夜遊 良有以也”.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裡, 自己只記得 "人生乃光陰之逆旅也” 及 "大塊假我以文章" . 後者很早就懂了, 前者也必遲至白髮蒼蒼際, 方才真正懂「過客」.
用上了「過客」字眼, 無非是豁達或蕭索, 前者悟空, 後者依然追求. 人説捨後方得, 那就不是捨了!捨即捨, 那來冀得念?慶幸自己很早就悟空、知空, 盡責後, 所以急流勇退, 50 歲退休.
方才開始了人生!
「過客」是成就感的代名詞, 成就往往涉及名利財富. 時年 33 歲的李白為何會寫出這麼個序文?這樣的感歎?文獻顯示, 李白有積極入世精神, 但政治上並不順遂, 他希望得到權貴的賞識和提攜.
29 歲時扛著文憑回台, 33 歲時自己扛負千萬元房貸, 每天忙的昏天暗地, 為妻孥置巢溫飽是職責. 李叔同出家成為宏一法師, 或是另類職責; 相同的都是自覺盡責、了責了, 都選擇退出了.
李叔同母親為侧室, 父親李時珍棄世後, 母子似受大房排擠, 她們離開了老宅. 文獻顯示母子感情深厚, 相依為命, 李叔同出家就在母親亡故後. 日籍妻子勸丈夫還俗未果, 東歸東瀛.
宏一法師離世, 身後留無一物.
父母親的愛直接深深刻刻的影響了孩子, 自幼失怙的自己尤能感受. 許多年前, 應邀參加麗玉父親慶生, 却給自己留下巨大衝擊. 面對滿堂孝順的子女、女婿, 她父親臉上的笑容是如此的滿足與欣慰. 自己動情的握著老先生手:你値得了!
數十年後, 自己依然記得老先生那滿足的表情, 栩栩如生, 恍如昨日. 自己也很訝異這份記憶的深刻, 如此難以忘懷!
那表情敘述出了陳老先生是個極為成功的父親. 四個女兒感情濃蜜, 女婿間相處融洽, 爬山健行倶相伴而行.
福氣 福氣.
太太屢屢敘述:「她走出來了. 」始是先生突然撒手人寰, 繼而母親, 然後父親病故, 三四年間, 一連串打擊. 太太一直都關注著她的好朋友, 勸慰著.
太太也出身於父母恩愛家庭, 父母的愛她們自小接受, 不虞匱乏. 所以太太與麗玉無能感受自己的那份訝異與難忘, 她們或視為理所當然.
失去了方知珍貴, 説的是心理的過程及反思.
夫妻恩愛了, 方能是成功的父母, 擁有這樣的父母是種恩賜, 天大的福份.
自己在人生一開始的瞬間、的刹那就錯了, 不應該跑第一.
人生猶似西山日 富貴終如草上霜, 日入千金際退出了, 也從未曾後悔過, 因為未曾擁有父母愛, 自己不能再失去自己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