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標示牌,園方規劃的「小溪頭環狀步道」包括:碧溪步道、大崙頭山森林木棧步道、大崙頭山自然步道三條組成;三角頂點分別為:太陽廣場(石頭厝)、巨木瞭望台及乘風堡。
事實上,在太陽廣場及華朋觀景亭等多處,都立有一個「五指山系登山步道圖」的牌子,其中,「小溪頭登山步道」在整個山系錯綜復雜的步道圖示中,還真算是都會人「休閒初體驗」的較佳選擇吧。
三月底來,石頭厝外流蘇滿開,山櫻已花落結果,吉野櫻花也已凋零長滿綠葉。
日月石頭三合一景點
內雙溪森林自然公園既然稱之為「台北小溪頭」,又號稱台北最大的森林自然公園,想必滿山的樹林是少不了的吧。據了解,全區基本上屬於亞熱帶闊葉林生態系,其中以紅楠、香楠、台灣黃杞、樹杞、筆羅子、紅葉樹、山紅柿、烏來柯等樹種構成的亞熱帶闊葉林生態系,佔本園區最大的面積。而,五月雪的油桐樹、竹林也不乏在其中;另,沿路,樹梅(楊梅)、百香果、相思樹、木苧麻、野鴨椿、三腳虌草、蕨類、菇婆芋….等植物花草也所在多有,無法一一列舉。
石頭厝是以唭哩岸砂岩堆砌而成的樣板屋,屋外也展示了台灣特有的石材:礫岩、安山岩、沙岩、五行石。
車停內雙溪自然中心停車場,續循著碧溪產業道路上行,距離不遠,即可到達「太陽廣場」、「月亮生態池」及「石頭厝」三合一景點(非假日也有人驅車至附近路邊停車)。
石頭厝是以唭哩岸砂岩堆砌而成的樣板屋,是早期東北角的漁村或山區部落的建築,屋內同時展出台灣各地土質及建築用的砂岩石材(週六、日開放),屋外也展示介紹了台灣特有的石材:礫岩、安山岩、沙岩、五行石等。石頭厝外栽植了山櫻、吉野櫻及流蘇,三月底來,流蘇滿開,山櫻已花落結果,吉野櫻花也已凋零長滿綠葉。
太陽廣場有太陽圖騰及表演場地;月亮生態池則以池為新月形命名。
而,石頭厝及太陽廣場,也就算是「小溪頭環狀步道」的起點了吧。
太陽、月亮取名相當浪漫,太陽廣場有太陽圖騰,曾見到團體做為團康及表演活動場地,三月底廣場前的毛女貞、紅繼木、紫花藿香薊、炮仗花等皆花開正盛,然也有枯木遲未迎春。月亮生態池則以池為新月形命名,可惜月亮生態池或因水量不足,昔日的水生植物和蝴蝶、蜻蜓飛舞的情境也不見了。但,個人曾有幸在生態池周邊拍到不少蝴蝶翩翩的鏡頭(包括流星蛺蝶、紫蛇目蝶、端紫斑蝶、黑斑蛺蝶等)。
曾有幸在月亮生態池周邊拍到不少蝴蝶翩翩的鏡頭(包括流星蛺蝶、紫蛇目蝶、端紫斑蝶、黑斑蛺蝶等)。
為了讓遊客更深人親近自然山林,台北市政府大地工程處斥資整建,在整片自然山林中規劃並建置登山步道、觀景台和產業道路。
小溪頭環狀步道淺嚐
依標示牌,園方規劃的「小溪頭環狀步道」包括:碧溪步道、大崙頭山森林木棧步道、大崙頭山自然步道三條組成;三角頂點分別為:太陽廣場(石頭厝)、巨木瞭望台及乘風堡。官方的資料顯示,環狀步道全長約2.5公里,步行時間約2小時。
個人自知並非屬於有經驗的登山老手,且個人的休閒活動仍須配合早至午的金融操作,總是午後才捉空出門,「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安排,時間有限,若非有識路的高手結伴同行,走山野林道還是量力而為。因此,選擇「淺嚐即止」較簡易的碧溪步道吧(由石頭厝至巨木瞭望台的兩點直線)。
碧溪步道(石頭厝至巨木瞭望台),多是已人工闢築過的碎石木棧步道,老少咸宜。
結果,單是選擇碧溪步道走一趟去回(走產業道路返),一路上林蔭夾道,觀景、拍照,走走停停,來回竟也花了將近兩個小時。相較另兩條大崙頭山森林木棧步道及大崙頭山自然步道,須攀山下坡,應相對輕鬆多了吧。因為碧溪步道高低起伏不算太大,且路道多是已經人工闢築過的碎石及木棧步道,一路中也會遇到擦肩而過的同行者,其中不乏有攜老扶幼的親子家庭成員,可見步道的難易程度是老少咸宜了。
步道多設有明確指標,個人喜歡沿路觀植物、花、鳥,途中有梅花、黑桃平台、算是中途休息站。
個人喜歡走走停停,一路觀花、看樹,不時還要停留賞鳥(五色鳥鳴聲最多,也拍到白頭翁、紅嘴黑鵯、紫嘯鶇、棕頸鈎嘴鶥)、拍蝶,途中擔擱時間相對較多。
碧溪步道,按圖索驥,沿途路牌指標明確,途經梅花平台、黑桃平台、華朋觀景亭及巨木瞭望台,出步道達產業道路。可見標示內雙溪森林自然公園青蛙石雕,還有路邊攤販,可以來杯涼飲。
兩個平台,算是中途休息站吧,而觀景亭及瞭望台,則可登高望遠。
天氣好時,華朋觀景亭隱約可見的景點為獅頭山、尾崙山,籠罩在山嵐及一片綠樹掩映之中。亭外有巨大的心型石一顆,亭中有看板題詩:「山青水秀群鳥啼,遠眺近觀兩相宜。行腳過客莫匆忙,華朋亭中且暫息」。上得亭樓,看板有另一首詩則云:「浮雲談山詩七章,落夕追風舞一場」。詩均未註明是出自何人,只註明了立牌的單位。
華朋觀景亭。亭外有巨大的心型石一顆,可遠眺獅頭山、尾崙山。
巨木瞭望台,原以為可見到類似阿里山或拉拉山的巨木,但,到了才知道,巨木是指巨木瞭望台本身,係採全黑檀木材質建造,四支支柱保留了原木型體,也算是夠巨大壯觀吧,登上高達6公尺的瞭望台,可遠眺大崙尾山及圓山仔山,可以回望到太陽廣場的步道起始點,仰望藍天,還能看見盤旋高飛的蒼鷹呢(至此,入小溪頭前看板上的蒼鷹及紫嘯鶇兩種鳥都看到了)。
且即興與前站「浮雲談山詩七章,落夕追風舞一場」詩對應兩句:
「登高望遠抒胸濶,藍天鷹揚志比高」,算是到此一遊的留言吧。
巨木瞭望台夠壯觀,可遠眺大崙尾山及圓山仔山青山綠樹,可回望到太陽廣場的步道起始點。藍天見鷹揚。
更多連通步道待探勘
「人在此山中,林深不知路」,在華朋觀景亭及巨木瞭望台其間,有往大崙尾碧山支線及往翠山步道支線,卻忽然少了明確標示,若不察,可能就會走進另一條非預期中的道路了。個人就有類似的經驗。幸好途中有遇到其他登山友問路,否則還不知要去向何方了呢?因為,一旦進入森林的道路中,往往辨不清確實旳目標和方向,據說在山林迷途者,多會有所謂空間迷向?還好碧溪步道,幾乎與產業道路平行,回程,如果不想重覆山徑,也可換個口味,選擇走一段平坦的產業道路吧。
回程可走產業道路見標示內雙溪森林自然公園青蛙石雕、往白石湖等指標,還有路邊攤販;沿途有許多別緻風雅的住家、石碑、植物都很吸睛。
事實上,在太陽廣場及華朋觀景亭等多處,都立有一個「五指山系登山步道圖」的牌子,其中,「小溪頭登山步道」在整個山系錯綜復雜的步道圖示中,還真算是都會人「休閒初體驗」的較佳選擇吧。
而五指山系有更多四通八達的步道(大崙尾山步道、翠山步道、忠勇山嶺越步道、碧山露營場步道、碧山巖步道、鯉魚山步道、圓覺寺步道、碧湖步道等,總結為另一套白石湖吊橋路線),據說,可連通內湖及士林兩區,並整合內雙溪森林、自然公園、碧山露營場、白石湖農村社區及周邊景觀生態等資源。個人非熱中挑戰登山的高手,這些路線也尚未親身經歷,因此不知其中堂奧,也不知何年何月會有機會一探究竟呢?還是留給別人說吧。
後記—內雙溪自然公園、藥用植物園交通
位於士林區東南角之內雙溪自然公園,占地104公頃,為臺北市最大的森林自然公園,以豐富的生態與地形等特色,媲美溪頭的風貌,所以又稱『臺北小溪頭』。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三段150巷27號
公車至溪山苗圃站下車;藥用植物園對面,有停車場,惟車位有限。
公共交通:可搭捷運於劍潭站下車,轉搭乘市民小巴1路公車,至「溪山苗圃」(內雙溪自然中心)站下車。或搭乘小18公車,至碧溪橋下車,步行至溪山苗圃。
自行駕車往至善路二段過故宮,到至善路三段,見碧溪橋,就可見到雙溪森活(內雙溪自然公園,又稱台北小溪頭)的牌樓了。內雙溪自然公園藥用植物園對面,有停車場,惟車位有限。
自駕到至善路三段,見碧溪橋,就可見到雙溪森活(內雙溪自然公園,又稱台北小溪頭)的牌樓了。
藥用植物園: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三段150巷136號
自行駕車往至善路二段過故宮,到至善路三段,見碧溪橋,就可見到雙溪森活(內雙溪自然公園,又稱台北小溪頭)的牌樓了。
(本文圖原曾在天空部落格發表,因天空部落公告2021/12/31關閉,重新整理轉移UDN再發表。)
延伸閱讀
<藝文志>329向歷史的先烈致敬—給青年朋友加把勁(附詩)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2606773
<旅遊見聞>相約新北市桐花季賞花 土城承天禪寺踏青行(附詩)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4100073
<旅遊花樹記事>一串紅及紅樓花與蜂蝶鳥妝點的冬景(附同學劍潭、菊展遊留影)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7638644
<心情風景>送你四月的浪漫-白流蘇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3228582
<旅遊見聞>濛濛谷(湖)踏青+舞蹈+團康+聚餐+摸彩+歡唱(新春團拜參與熱烈喜洋洋)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81903525
<旅遊見聞>新店和美山健行暨KTV聯誼(安煥、中子)
http://blog.udn.com/jong2020/164165659
<旅遊見聞>三貂嶺瀑布消暑踏青趣 南北共襄盛舉 熱情歡唱(文/安煥 圖/瑞中)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9842111
<旅遊見聞>淡水古蹟歷史文化探索漫步之遊(附詩三首)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80241596
<旅遊花樹記事>平菁街賞寒櫻 山上山下兩樣情(附詩;觀音與木蘭花)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80293045
<心情風景>刺桐花與綠繡眼-春季裡最紅火吸睛的風景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2067805
<心情風景>春之頌 蝶戀花-玫瑰篇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樓. 皓呆土豆2025/03/29 13:48這整個山系步道縱橫 ,確實是大台北都會人的休閒園區 ~
皓呆土豆平安喜樂!
都會人,如能偷得浮生半日閒,也已是人間美事了吧。何必逞強?行走山林田園,取其意境及有益身心,有伴同行固樂,無伴也能自得其樂吧!不過,偶爾熱血、激情一下,嘗試新景點,只要不是窮山惡嶺,身入險境,或也能增新鮮感,激起生命及生活的情趣吧。
中子(東籬居士) 於 2025/03/29 15:2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