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翻開報紙,看到台灣又將有兆元產業了,希望發展太陽能光電產業為下一個兆元產業。雖然我贊成台灣應該發展綠色能源,但實在很難接受這種長期以來的錯誤作法。台灣喜歡一窩蜂搶流行及想短期就看到快速成效的搶短心態,但兆元產業並不是真的能解救台灣的經濟,更不必提其對環境與多元社會的影響。
我們的一些兆元產業,可以說是很辛苦的在幫國外賺錢,即使是鴻海公司,它的營利率與它的大客戶Nokia幾乎是差六倍。雖然台灣是個勤奮的國家,但老是如此勤奮的賺取微利幫其他國家賺大錢,是國家要追求的方向嗎?難道我們要再重演二十年下來兆元產業是一場空的戲碼?
我很贊成台灣要發展太陽能光電產業,但很反對現在就想把它變成今日唯一之星,尤其是關鍵的原料與技術我們尚未掌握,成本也還沒有足夠的競爭力。
我不反對研究黑潮發電,但不該一提出來就想要投入大量的資源,何況黑潮是地球上很重要洋流,影響它對整個地球的影響會有多大,必須要先審慎評估。
台灣並不是大國,但賭性堅強,很喜歡全力一賭。然而,只要把資源投入在少部分的兆元產業,就會排擠其他的發展,一旦全力一賭的重點產業失敗了,就很容易造成問題;且即使真的該產業成功了,也使國家無法多元發展。例如高等教育由於長期配合錯誤的兆元產業發展方向,很多教育資源與人才錯置,浪費國家很多資源。先不談其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更重要的是國家無法多元發展,如最近想發展觀光業,但多年來我們並沒培育高等人才,足以帶領觀光走向高品質高獲利的產業。
我舉雙手甚至雙腳贊成台灣發展綠色能源,因為台灣的天然環境是很好的綠色能源實驗場所。面對即將沒有石油的未來,台灣綠色能源若能成功發展起來,會讓下一代在未來翻兩番。
我也呼籲政府要馬上投資適合台灣發展的綠色能源,但在沒發展出關鍵技術及培育出足夠的高等人才前,我很反對它成為今日之星。台灣高等教育其實也還沒準備好迎接綠色能源產業,若今天就把它們變成今日之星,可以說都在幫國外廠商賺錢居多。政府要投資多少,應該與我們掌握多少關鍵技術及培育了多少高等人才成正比。
國內長期研究綠色能源的學者其實並不多,可以說大部分都是半途轉進的。而這個新領域更是找不到院士級的國內外學者來指導。不過,還好,全世界都一樣,各國都還算是在起步中。因此這也提供台灣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從頭發展與各國一起競爭的綠色能源產業。我很希望看到綠色能源的十年發展計畫,但若以發展兆元產業的方式來發展,我也仍然要再舉雙手雙腳反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