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認為大陸的環保要超越台灣,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曾幾何時,大陸已在改變了,且比預期早了很多年。更讓人感嘆的是,居然已有一些台商,受不了大陸嚴格的環保標準,準備打包回鄉。
當年搶著去大陸的台商,近年來開始回流了,一些原來閒置已久的工業區也漸漸有人氣了。一些縣巿首長很高興,得意洋洋的表示招商成功,而經濟部為了拚績效,幾乎都展開雙手迎接回流的廠商,然而這些返鄉的台商真的是鮭魚嗎?
鮭魚迴游是返回清淨的水質產卵,而這些因為大陸採較嚴格環保標準,被迫返鄉的廠商將帶給台灣什麼?實在值得我們注意。
我更擔心的是,在現今拚經濟的思維下,不可能期望地方政府或經濟部,去要求這些廠商作好環保,肯定是會推給環保署,但環保署又能作什麼?依現今的情況,我預期環保署能做的也很有限。環保署至今仍然沒有總量管制標準,而針對個別廠商的標準卻又仍然寬鬆,我實在不預期能管什麼。
近來中科事件,社會上又起了環保與經濟衝突的爭議,我向來告訴學生,環保並不會與經濟衝突,這也很容易證明,因為全世界經濟比我們好的國家,環保都比我們好。若是環保與經濟衝突,那應該是環保愈好,經濟愈差,而可以證明這種情形的國家少之又少。
頗感嘆國內環保的發展,其實大陸的國民所得,要超越台灣仍然需要很多年。但我實在很擔心,我們的環保已在逐漸落後中。ECFA中也有不少產業,是大陸未來不想要的高汙染產業,環保輸給先進國家也就算了,還不會覺得太丟臉,總是還可以盼望我們有一天,也會進步到可以追得上先進國家。
但若有一天台灣的環境保護落後大陸,會讓我覺得頗慚愧,希望在我退休前,都不要看到這一天到來。國人返鄉應該歡迎,但我實在很擔心,這些受不了大陸環保標準的廠商將帶回什麼?更糟的是,各縣巿首長及經濟部都熱烈歡迎,大家搶著要,衷心期望這些廠商返鄉不會製造更多汙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