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我,常常在回家的公車上靜靜思考,我的生活看似平穩有 序,在轉換單位後,也開始與團隊的新進夥伴開始合作,但只有自己明白內心承受的壓力與孤單。
這次的轉換,難的不只是熟悉新的業務,更是在陌生的環境中, 重新與不同性格、不同節奏的夥伴磨合,同時完成交辦事務,每一次 開會、每一次回覆,都必須更加謹慎。然而,這段時間最讓我難過的,不是工作量的增加,而是不斷的「被誤會」。
前幾天,有人對我說、「妳在工作上的應對,總讓人覺得是在挑釁耶!」那一刻,我超驚訝,因為我並沒有挑釁的意思,我只是想把事情弄清楚、方向確認好,好讓工作成果更符合期待。因為這句話,我開始回想我的行為,是啊!當我面對不夠明確的交辦時,我總習慣性會問「之前是怎麼做的?」或「有可以參考的資料嗎?」我以為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然而,這樣的方式,在別人眼裡卻被視為「頂嘴」或、「質問」,這樣的誤會讓我很挫折,因為我不認為自己是在挑釁人,也並不是在抗拒任務,而是想確保方向正確,避免浪費時間與資源,當努力被誤解、用心被曲解,那種心裡不舒服的感受,很難用言語形容。
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句話「誤會,是人際間最容易生根的雜草。」 也許是我太著急想把事做好,而忽略了「他人感受」這件事的重要性, 原來能夠體貼他人感受也是一種智慧。這件事的發生又令人想起那句話「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聰明能讓人分析問題, 但善良讓人理解彼此。真正的成熟,不是誰能說服誰,而是能讓不同的人都感受到尊重,是一種平衡的力量,讓人能在誤會中仍選擇平靜、 以理解取代防衛。
在感到難過之後,我問我自己「當我的善意被誤會時,我該怎麼辦?」或許,我可以先停下來,不急著辯解,而是先試著理解,理解 對方為什麼這樣想,也理解自己為什麼會難過,我想,從理解開始, 才有機會化解隔閡吧。我對自己立下新的工作準則「以理解為起點, 以成就為方向。」在每一次溝通中,看見人,也看見事,更要看見成長的可能。不急著找出對錯,而先求理解、不止於完成,而追求成就, 希望能養成一種新的態度,讓自己保持柔軟與堅定的信念。
為了改善共事時帶給別人有挑釁感的壞習慣,我開始學著用更溫和的方式表達,當我想釐清方向時,我不再直接問「這樣對嗎?」而是先說「我想確認一下,確保結果能符合您的期待。」希望藉由語句的不同,希望對方的感受也不同。開始這麼做之後,工作上混亂的思緒也隨之清明,過去的團體推廣活動,也曾讓我歷經磨合與誤解,感謝那些過程讓現在的我很快的發現問題,接受缺點與轉念,好像有點 明白「真正的團隊,不是沒有衝突,而是能在衝突中成長不是人人都懂你,而是有人願意讓你陪你。這些體悟,成為我在新環境中不斷提醒自己的信念。
在經歷這些挑戰的過程中,我學會了放下埋怨,轉而心存感激, 感恩成為我面對困難時最重要的力量。
感恩 道祖的庇佑,讓我在迷惘時仍能找到方向:
感謝
與團體的教導,讓我在挫折中學會思考與成長;
感謝家人與朋友的陪伴,讓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這份感恩讓我更懂得珍惜當下,也讓我在挑戰中找到堅持下去的勇氣。
或許人生就是這樣吧,沒有完全的順利,也沒有永遠的理解,但只要懷著感恩的心,選擇以理解出發,以成就為目標,我想,很多難題都會變成轉機。
未來的路依然漫長,挑戰也不會少,期許自己能繼續保持堅定的心,不被誤會擊倒,也不被責任壓垮,能在聰明與能力之外,持續選擇善良 在責任與壓力之間,學會善待自己。
願自己在人生每一次的轉換裡,都能以理解為起點,以感恩為力 量,以成就為方向 讓每一次誤會,都成為成長的契機 讓每一次努 力,都能化為更深的堅持。
主公稱謂:觀世音菩薩
心得撰寫人:葉老師 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