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時間地圖」的購屋思維
2015/09/20 10:36
瀏覽394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好友閱畢「時間地圖」一書時,興奮的談到她的發現,她說我們的生活被時間影響甚於空間,卻不太容易察覺。多年後,兩個不同的購屋經驗,讓我充份明白這一點。

20年前我在新北市山上買了一幢房子,從此生活陷入規律循環,上班工作、下班回家,辦公室與家之外的人際與生活幾乎完全空白,稱得上深居簡出。我計畫回學校進修,沒做;我想進行台北市休閒旅遊書寫、沒做;我想繼續第二本書的出版計畫,沒做;我想建立運動習慣,沒做。我的形象在別人眼中向來屬於積極行動派,然而只有我知道,山居十年,除了工作,我的人生幾乎停頓不前。

幸好十年後生活開始翻轉,我回學校修完碩士學位,在台北城市尋訪驚喜,固定每周爬山、每天早上跑步,並積極開課、寫作。這些行動始於七年前,我從新北市山上,搬到了台北市信義區。

最近介紹仲介同仁協助想換屋的朋友,在價格的取捨間她對郊區的房子心動。我提供自己的經驗給她參考,她聽到我以前居住的社區,興奮的說:「那裡空氣一定很好,風景很美。」我告訴她,我住在那裡的年代,往返台北尖鋒時間平均四個小時,遇到下雨天更慘,進入台北之後還要解決停車位問題,因此每天幾乎有五個小時要跟交通奮鬥。所以我必須早出晚歸,六點左右出門,九點之後才回到家,山居的歲月幾乎只見到月亮,沒看過太陽,所以風景幽不幽美真的不太有感覺。何況應付工作已精疲力竭,既沒時間欣賞美景,也沒時間充實自我,運動、休閒更是奢侈。

相反的,搬到台北市信義區這個都會核心,我的車子幾乎成為擺飾。出門走路、youbike、公車、捷運,暢行無阻,更重要的是每天省下三、四個小時。讓我得以實現重回學校進修、建立運動、旅行書寫計劃。至於清新空氣、山林美景竟然也不成問題,五分鐘到達象山口,十分鐘到達富陽公園,離塵不離城,生活便利、居住品質完全兼顧。

我因此明白,選擇居住環境必須從時間地圖來思考,曾有人開玩笑說有錢人買新店山上的豪宅,結果是給菲傭住的。房子再豪華,風景再幽美,如果時間條件惡劣,這些優勢是沒有意義的。相反的,具有「便利」優勢,其他需求反而可以有彈性的克服,這就是為什麼房地產業者永遠強調購屋第一法則:location、location、location,交通便利絕對是不敗的購屋選擇。

當然時間地圖是會變動的,我雖搬到都會,但仍保留山上房子,隨著幾項橋樑、快速道路及高速公路交流道的興建,現在從信義區家裡,開車回到山上的家,只要20分鐘,與當時二個小時路迢遙的艱困,真不可同日而語。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