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這場關稅戰是中美兩種文明模式的試煉與揭示
2025/07/10 10:51
瀏覽475
迴響0
推薦6
引用0

西方愚人節過後,川普政府對全球實施對等關稅,中方率先以對等關稅反制美國,其他國家(地區)或服軟、或觀望、或虛張聲勢。川普轉手就以基準關稅和針對性關稅區別對待,意圖針對中方實施關稅乃至金融的冷戰式圍堵。

中方在達到戰略反制美方的初期目的以後,止步於125%的報復性對等關稅,而不再隨川普的數字遊戲起舞。此後將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事實上,就川普聲言戰略退縮的「美國優先」來看,他在李嘉誠全球港口資產的轉移、巴拿馬運河兩端的美國接管、「合併格陵蘭」與「收編加拿大」等一頓王八拳揮舞的演出中,突然祭出關稅多層打擊與金融冷戰的序列行動──有人說他是亂無章法的蠢貨,也有人說他是憋著大招的謀略家,還有人說他只是來撈一票就走的投機商人。

若以料敵從寬的戰略思維來看,這場關稅戰或是中國融合型文明擴張模式與美國掠奪型文明擴張模式交替全球主導權時,面臨終場對決的關鍵回合。

雖然美方可從地緣資產(港口、格陵蘭)、金融系統(美債、美元)、制度選擇(自貿協定、印太框架)與文明敘事(民主vs專制)等面向,對中國進行外圈包圍、內圈孤立的整體戰略操作。但這反而倒逼中方挺身而出,揭露美國在戰略退縮的假象下,收割全球的醜態。

從白皮書回顧中美雙方的文明模式

正在川普來勢洶洶啟動關稅戰的4月9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在這份近2.8萬字的白皮書中,中方立場就是前言第一句說的「互利共贏」,也是結束語說的「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這種立場聲明既是對美方關稅戰的戰略回應,也是對中國「融合型文明擴張模式」的實踐宣言——通過制度協商與市場互聯實現共贏,而不是依賴霸權壓制。

在全球目光聚焦於商品清單和關稅數據的同時,中方白皮書與美方制裁行動形成的「文本對照」揭示了更深層的文明分野:它們代表兩種制度邏輯、話語秩序與文明態度的公開交鋒。

中方以書面陳述在文明體系內相信契約秩序,例如援引事實、協議條款與世貿組織規範等,並重申制度主張的文明信心。美方卻是通過總統行政命令直接啟動制裁,用的是「國家安全例外」、「防止不公平補貼」等模糊邏輯,而並不訴諸世貿組織的仲裁。

美方行為反映的正是掠奪型文明面對制度挑戰時的「反契約化」與「單邊例外主義」特徵。

而中方即便在制度衝突中,也未見白皮書使用煽動性語言,反而是用「違背協議」、「削弱信任」、「有損全球供應鏈穩定」等中性措辭,在語言選擇上體現了融合型文明的節奏控制、語言自律和建設性語感。

然而伴隨美方制裁出台的卻是「產能過剩」、「中國製造威脅」、「綠能傾銷」等大規模輿論敘事,或是「去風險化」、「對中脫鉤」、「民主與專制之爭」等意識形態話術,屬於掠奪型文明慣用的「他者醜化—內部動員—盟友團結」等話語套路。

相較於美方拒絕進一步履行協議義務,否定世貿組織等既有多邊平台,而重啟關稅壁壘的做派,中方白皮書反覆重申「信守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定,盡力履行採購與市場開放承諾,並希望雙方在平等基礎上協商處理分歧」。

在美方操作「制度終止—另起爐灶」時,中方仍站在制度序列中聲明自身的位置與期望,這就是一種制度再確認的文明堅持,而美方則體現掠奪型文明在失去優勢時慣用的退場機制。

正因為美方行動展現出「否定—懲罰—收割」的套路,企圖通過制度封鎖、技術圍堵與政治孤立重新奪回主動權,反而使自己陷入「制度外主導」的文明困局。

反觀中方白皮書,則是一種在制度衝突升高之際,向全球南方、全球市場、以及國際中間地帶輸出制度誠信的自我證言。它自證融合型文明在制度競爭中展現「參與—整合—回應」的姿態。

文明與野蠻的歷史辯證

既然如此,為何國際成員扈從掠奪者與觀望者,遠比追隨融合者還多呢?答案在歷史慣性和現實侷限。

在亞歐大陸上,早期的中國基於地理位置和環境資源而相對獨立於其他文明區,形成一種注重內部文化統一與發展的農業社會。穩定的農業生產為人口增長和文明發展提供了基礎,而農業經濟又促使中國文明更加重視土地的管理和人民的安定。

這種向心因素使中國在對外擴張時,更傾向於通過貿易和文化影響來確保邊疆穩定,而不是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掠奪。

早期中國的務農文明以中原人群為民族基本成員,秉持「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自願原則為交往方式,對鄰近部落和文明,比如匈奴、突厥、蒙古、女真、朝鮮、吐蕃、西夏等,發展出一種融合性的擴張方式,而形成「多元一體」、「以和為貴」的中華民族。

可以說,中國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大局觀,已奠基五千年。

不像中國擁有完整的地理板塊且位居東亞的主體位置,歐洲地形多樣卻相對零碎,半島和島嶼等小地理單元比較多。大西洋、地中海和北海環繞周圍,農產又受限於較高緯度與較低氣溫,比較大的國家分布四周邊緣而非中心位置。由於中心位置國家較多而小,因此不具有全區把控力。

這些離心因素促使歐洲人偏向海外活動,特別是遠航條件到位以後的海外殖民掠奪。

當歐洲人抵達美洲後,數千萬美洲原住民開始遭受五百年的掠奪與屠戮。英法殖民者與移民菁英在1776年佔地建國時,歐洲工業革命已經開始,亞當斯密出版《國富論》,工業資本主義大行其道。

自由放任、唯利是圖、個人主義、市場萬能,是美國人的普遍意識。這促使美國人在13州以外的擴張過程中採取更加激進和掠奪性的方式,冀以最快速度獲取更多資源和土地。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融合型文明擴張模式已五千年,仍然是一個東亞的區域性大國;但美國的掠奪型文明擴張模式才五百年,竟成為一個全球性帝國。況且,美國國祚至今不到二百五十年,憑其掠奪能力而擴張國土面積達980萬平方公里,超過中國以五千年融合發展所致的960萬平方公里。

這是因為,美國的游牧打劫式擴張,速度快,成本高,屬於輕資產模式;而中國的精耕細作式擴張,速度慢,品質高,屬於重資產模式。掠奪型文明損人利己、短視享樂、寅吃卯糧而不在乎舉債度日;融合型文明自助助人、有福共享、量入為出而不齒於伸手乞討。

當今世上講「天下為公」的也就中國獨家了,其他國家都是五百年內的掠奪者與倖存者。

更突出的是,掠奪型文明的擴張特點是狼吞虎嚥,又狠又快,所以才能在五百年內趕超中國的五千年融合性文明好幾條街,特別是在高尖科技方面,以及由此創建與控制的金融體系。

中國人搞自給自足,搞道德教化,溫溫吞吞文明五千年,到近現代還給「天下圍攻」一百年,哪比得上掠奪型文明的暴發戶招人待見?沒看見多少龍應台們指著中國人鼻子罵沒文明?有中國人如彼,更何況欣羨掠奪者的扈從者與觀望者?國際政治無善類,人間正道有我輩。

雖說當代中國憑藉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條件,以及勤懇實作、改革開放、融合發展的努力,僅用40年時間就成為具有完整工業體系的世界工廠,以及全球第一大貿易國。但是美國人長期壟斷全球產業鏈高尖科技核心,從而實現對整個產業體系和絕大部分利潤的控制,使得美國隊佔有全球市場六至七成的購買力。

換句話說,美國憑藉科技溢價所形成的超強購買力,來掌控全球市場秩序的話語權,同時建立起全球性的金融霸權。這麼一來,美元鑄幣稅、美元潮汐收割術、大宗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定價權,全在美國手中操弄。再加上日、韓、台等附庸上繳的駐軍維持費和次級軍火費,就更進一步牢固美國霸權。

因此,川普才能享受一眾代表來「kiss my ass」的待遇,賴清德不就榮幸地表示台灣被美方列為第一波談判對象嗎?那些對「關稅帝君」拍馬逢迎之徒,內心不是不欣賞文明的君子,而是,他們更懼怕野蠻的流氓。

正因為如此,中國以報復性關稅反制美方達到堅決表態的意義以後,就不再以關稅稅率隨之起舞。融合型文明的大局觀決定了,中國既要保護自身體系,也要保證全球的秩序──在衝突中守住秩序,在對抗中保留溝通,在報復中維繫體系的可回復性。

文明視野下對野蠻人的反制手段

雖然,中國在產業升級與科技突破方面大部分實現反超美國,更有完備的製造業體系與豐厚的外匯存底。但是,這並不意味已經到了掀翻紙老虎的時刻,特別是在人民幣尚未取代或足以取代美元成為世界貨幣之前。

川普對全世界狂悖揮拳、尤其對中國極限施壓的背後,其實是精於算計的他對國內問題的恐慌。比如債務壓力與財政失衡、貧困率上升與貧富差距擴大、制度性腐敗與政治信任危機、社會暴力與種族歧視等,每一項問題都惡化到這個全球霸主已無力解決的程度。

全球首富馬斯克將人走茶涼,就是最好的說明。

如今美國債務已超過36兆美元,美債收益率逼近5%,且這數目仍在雙雙上升。2025年的美聯邦政府收入預計是4.6兆美元,光是支付美債利息就要花費1/3,剩餘3兆美元。然而今年美聯邦政府支出預算至少6兆美元,馬斯克原先說能為政府瘦身2兆美元,目前他的效率成績卻不到2千億美元。

換句話說,川普實施對等關稅的深層原因,是美國越來越難承擔全球秩序維持者的角色。

按照掠奪型文明的邏輯和慣例,此時的美國應該對外戰爭了。但是,本世紀以來美國對外出兵的後果無不灰頭土臉,而且對象還是亞洲的弱小國家。至於家產豐厚的東方大國,他卻根本不敢打,台灣年輕人也不願當美國的砲灰。

所以,川普明白美國只剩下一種武器,那就是做為世界貨幣的美元。

既然國際貿易還需要美元,各國就得乖乖向美國賣貨交稅換美元,為美國的財政窟窿買單。然而川普也明白,中國是唯一有條件不買帳的國家;他更害怕的是,關稅戰倒逼人民幣國際化的後果──通過一帶一路、RCEP、上合組織等融合式媒介,人民幣抗衡乃至取代美元的勢頭已是肉眼可見。

因此,媒體報導川普在等習近平電話,表面理由是要求北京先釋放善意,其實是為了美元續命。然而,一名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的發言人說:「妄圖揮舞關稅大棒逼迫世界各國打電話認輸的野蠻人,永遠不要指望等到中國的電話。」

川普被一個中國外交部的駐香港特派員公開定性為「野蠻人」。這不是中方失禮,而是「禮聞取於人,不聞取人;禮聞來學,不聞往教」。野蠻人慣用語言俘虜行為;文明人就用行為穩固語言。

從融合型文明發展的益處來看,中國的工業體量需要全球貿易與相應的全球秩序,人民幣才具備國際化的載體。即使是不公正、不健全的全球秩序,也好過沒秩序。因此反全球化又不守秩序的野蠻人,只能是中方發力打擊的對象。

再說,這套靠美國嗜血全球才能建構起來的全球化秩序,連美國自己維持起來都吃力不討好,中國目前何必費勁充大?畢竟中國不是美國,中國模式不是以汰除工業體系來坐享金融機制的利益收割,而是以對外商品交換的方式來賺取合理利潤。

歐美殖民主義掠奪全球五百年才建構起來的國際秩序,其巨大的維持成本還不是立足東方五千年的勤懇勞模所能負擔的。這指的不只是負擔全球化秩序的武力成本,還有更龐大的全球治理成本。

作為全球獨家的融合型文明,中華民族與中國文化在海外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在五百年來掠奪型文明霸權馴化過的公知與菁英們心目中的形象,還不如盎撒白人高大。但這並不妨礙中國爭取人民幣取代美元的前途,也阻擋不了融合型文明取代掠奪型文明主導全球秩序的歷史趨勢。

既然認定時間在有利於自己這邊,從五千年的漫長視野來看,取得當代版的大同世界主導權,也就眼前這幾代人的事情了。只有讓美國政府苟延殘喘當前的全球化秩序,才能最大化爭取中國茁壯的時間與空間,從而爭取在沒有兩敗俱傷和漁翁得利之虞的國際環境中,平穩接手全球文明主導的重任。

台灣的文明選擇與命運歸屬

從這任重道遠的視角來看台媒報導的「大陸抗美6武器」:關稅報復、旅遊限制、拋售美債、稀土管制、留學限制、服貿限制,每一項都蘊含中華文明的智慧與考慮。

關稅報復和服貿限制屬於經濟戰,通過壓縮美元在實體貿易與服務貿易中的流通空間,動搖其作為世界貨幣的根基。而拋售美債號稱是金融戰核彈,中方在今年1月還持有美債規模達7590億美元,一旦大舉並持續拋售美債,必然衝擊美元信用體系,倒逼各國尋求替代性的貨幣儲備。

在稀土管制方面,中國控制全球9成的稀土加工產能。作為資源戰的稀土斷供,能加大美國製造業回流的難度,削弱美元霸權的技術支撐。至於人才戰的留學和旅遊限制,可重塑全球知識與消費網路,打擊美元霸權的軟實力。

當然,既是在全球化的框架下對美抗戰,就算中方只是被動反抗,但戰爭傷人,也沒有不自傷的。比如拋售美債與留學限制,前者要面對外匯與金融穩定的可能傷害,後者不利於長期的文明融合,兩者都需要機動性、局部性與階段性的考慮。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融合型思維決定了自己必然從全球的利益和長遠發展來考慮輕重緩急。

反觀台灣方面,面對「野蠻人」勒索榨取的反應,只有跪舔與出賣。這並不是從川普時代才開始的風格,而是70多年來的台灣命運,只不過最近30年每況愈下罷了。

前幾年還有些台灣公知或政客在宣傳「中華文化在台灣」,連大陸遊客也來一探究竟。現在島上宣稱中華文化的人,還得小心訊問審查與網暴霸凌。自從群眾參與拆散劉振亞親子、唾罵區桂芝老師以來,島內外「中華文化在台灣」的說法都已絕塵杜痕。

經過社會改造與人心洗滌的台灣,似乎已向掠奪型文明靠攏站隊了。

然而台灣無疑隸屬華夏文明區,經營台灣是中華民族精耕細作的重資產模式,台灣因而是中國五千年融合性文明的組成部分。也就是說,台灣是內在於中國的有機體,也是固著於中華民族的生命硬件,不是可割可棄的棋子棄子。

但同時,台灣也是歐美五百年游牧打劫的範圍。美國的輕資產模式控制,決定了他沒有融合發展台灣的義務;相反地,美方憑藉全球霸主的資源奴役台灣人的腦部功能,以便用政治綁架、金融收割、科技剝削和軍火傾銷來輕鬆榨取台灣。

因此,台灣的統獨問題,其實就是融合型文明與掠奪型文明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實驗場與臨界線。台灣的最佳歸屬,是文明而不是旗幟,是制度而不是標語。也就是說,思考台灣的未來不能只用「統 vs 獨」的政治標語來框限,而是要用更高階的文明視野來理解:

哪一方能給台灣制度安全?哪一方能給台幣信用庇護?哪一方能給年輕人文化根源與未來參與?答案很清楚:只有擁抱融合型文明,兩岸一家,成為文明共構的一部分,台灣才能避免成為歷史的耗材,而轉化為歷史的節點。

雖然這些思考可能超出多數台灣人的想像,但撤駐台灣的歷史過渡,畢竟不是終局安排;談判關稅的優先待遇,並不需要背叛民族。否則,家教不懂,家規伺候。今日有辦法對付美元?來日還沒能力對付台幣?

就全球金融貨幣體系來看,台幣只是「去主權化的本地記帳單位」,而不是真正的貨幣主體。它既不是國際貨幣,無法在SWIFT主幹道中自由清算;也未進入人民幣CIPS體系,沒有和任何國家達成本幣計價貿易的協議。

美元體系視台灣為政治附屬品,台灣因而從未取得制度性的貨幣參與機會;人民幣體系雖曾對台幣開放清算空間,卻因為台灣的政治隔絕而被排除。如果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當中美雙方的清算系統成形之時,台幣將被徹底排除在全球貨幣秩序之外。

以台灣出口導向型的經濟體而言,那就意味台幣被開除球籍,而台灣島依然歸屬中國。接受人民幣,是台幣的新生;拒絕人民幣,就是台幣的絕路。

結語

2025年關稅戰的深層意義是兩種文明的定價權之爭。

面對美國這個五百年來掠奪型文明對全球的終極勒索與收割,中國獨當一面地建立當仁不讓的文明範式,開啟了五千年融合型文明邁向全球思考前沿的契機。

這場較量並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國文明邁向世界主導權的試煉場。它既揭示美國霸權的困獸之鬥,也揭示了中國文明的影響由區域擴展至全球的分水嶺,同時也是全球各國重做價值選擇的轉捩點。

中美較量也不只是誰輸誰贏的問題,而是哪種文明的邏輯更具備可持續性與全球吸引力。在吸納或排他、共生或壟斷的世界選擇題上,這場衝突將決定未來全球秩序與人類命運的走向。

至於台灣,在文明邊界上遊移不定、制度無依的現代化悲劇快結束了,隨著內捲全島的大罷免鬧劇。

                                                                                       20250413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