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南投】魔法課後班 孩子的希望之光
2025/11/26 10:59
瀏覽1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魔法課後班 孩子的希望之光

文/課輔老師 杜綉俐

躁動不安與不被理解的大魔王

柯博文(化名),一名四年級的孩子。

表面上,他像是班上的「大魔王」,時常顯得躁動與不安。寫作業時常常和同學爭執,不聽老師的話,甚至會因為不如意而發脾氣、嘟嘴、大聲嚷嚷或亂丟東西。

同學總是告狀:「老師!柯博文又丟我的筆了!」「老師!他把我的積木藏起來了!我不要跟他玩!」

還記得剛開始接觸他時,我每天都像處在「高血壓」的邊緣。心想,為什麼這麼簡單的規則,他卻總是做不到?「柯博文,老師說過多少次?不是你的東西就不要隨便碰!」他又嘟嘴:「我就只是看一下嘛!」

這樣的道理,講過不下數十次,他卻還是會忍不住去亂動同學或老師的東西,甚至因此和同學爆發衝突。當時,我真的感到非常挫敗,覺得自己的耐心被一點一滴磨損。

總是被責罵與抱怨

直到後來,透過與社工的交流,我才更理解他行為背後的原因。很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是「很麻煩、很難管、很頭痛」。然而,當我們走進他的故事中,或許就會看見另一種樣貌。

柯博文來自單親家庭,家族背景複雜,在當地小有名聲,甚至可說是家喻戶曉。他從小缺乏愛的陪伴,常常被責罵與抱怨包圍。除了偶爾回家的爸爸之外,其他家庭成員很少給他正向的肯定。

社工說:「老師,他常常在原生家庭裡聽到『沒路用啊!了然啦!』、『這個孩子沒人管』、『看以後怎麼辦』這類負面的評價。他沒有被引導、沒有人可依靠,只能用最直接、最稚嫩的方式,也就是生氣和搗亂,來表達他內心的情緒,以及被看見的渴望。」

原來,他並不是不懂事,而是不知道如何用其他方式來表達求助。這些看似「頑皮、搗蛋」的行為背後,是他內心的孤單與無助,長久以來,他的家庭環境深深塑造了他的心性。也因為這樣,我可以強烈感受到,課後班對他而言,意義更加重大。

課後班是練習待人處事的避風港

我們開始調整對他的溝通模式:「減少責罵,增加描述和引導」。我認為課後班,不只是課業輔導的地方,而是讓他學會如何待人處事的練習場;是一個能夠輕鬆玩耍、快樂學習的避風港;更是讓他勇敢嘗試新事物的安全空間。

有一次,他因為亂碰我的筆記本,被我請到旁邊冷靜。我沒有生氣對他說:「柯博文,老師知道你只是好奇,但你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就碰我的東西,這讓我覺得我的隱私沒有被尊重。下次,如果你想看,可以先問『老師我可以看一下嗎?』好嗎?」

他點了點頭,雖然沒有道歉,但至少沒有反抗。幾天後,他走到我的桌前輕聲說:「老師,我可以借你的立可帶嗎?用完就會還你。」他的態度慢慢改變了。

藉由立即讚美 肯定正向的行為

我立刻誇獎他:「哇!柯博文,你這次做得超棒!你學會了先詢問,當然可以借你,謝謝你這麼有禮貌!」他開心地回到座位去。

其實,我希望讓他知道,當他選擇用正確的方式溝通時,他會得到更強烈的正向回饋,而且有人在支持他。

雖然他進步的腳步很小,但我看見他的成長——他開始嘗試用自己的方式照顧別人。比起同齡的孩子,他漸漸展現出更多的細心與貼心。例如,當看到有同學跌倒時,他不再是過去那個袖手旁觀、甚至嘲笑別人的孩子,他甚至會走過去幫忙。

有一次聽見柯博文說:「今天在課後班很開心、很好玩!」那一刻,我的心裡是滿滿的安慰。我知道,課後班這個安全網,正緩慢地修補著他心靈上的創傷,這裡是一個溫暖的家。

掙脫陰影 做更好的自己

當然,原生家庭對他的影響依然強大,他仍容易被拉回熟悉的負面模式之中。但我仍希望,在他待在課後班的這段時間,能給他更多支持與力量,漸漸培養出他的自信與內在堅強。

雖然課後班的時間短暫,但是透過每一次的傾聽、每一次的溫柔陪伴,我們正在為孩子播下希望的種子。願他可以不再被「家族的名聲」所定義,一步步掙脫過去的陰影,以著成熟與勇氣的姿態,做更好的自己,面對未來的風景,走出一條與家人不同的路。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