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沒有人物的照片,背景的石礫地也平凡無奇,讓人很難猜測所在區域。沒有景物編織可緬懷的故事,只有一隻大腳丫踩在黃白相間的書本封面,刻意露出的書名叫做「嘔吐」。這樣的取景可能讓人覺得有些做作,但我卻用奇妙的心情認領著那寬厚的腳踝,數十年來,它一直支撐我的身體,隨著我走過無數春秋。
高中密友傳來的短訊拉動老照片的記憶線索,娟說昨晚做了個極為科幻的夢,夢境中我領著她搭上一輛無軌道列車,一番光速奔馳之後,迎來一座充滿綠意的巨大溫室(她懷疑那是天堂),學生時期的幾名好友都等在那終點站會合。
我本可以中年懷舊為她解夢,但卻恍然感覺有段時光緩緩朝我駛來,和她的未來列車正逆向而馳……,我的列車是有軌道的,車廂與車廂之間因為銜接得不夠密合,行駛時還會發生隆隆噪音。
那年逃課去搭往淡水的小火車,車上空空蕩蕩只載著兩個高中女生,握緊隨身聽,我們用耳機線繫著彼此。淡水河岸比車廂更為空蕩,娟拍下我的腳丫和沙特的嘔吐時,遠方應該有一陣波浪拍打過來,撲向碼頭石墩發出撞擊的水聲。
那一日淡海的夕陽比任何時候都溫熱,它撫過我們小小叛逆的青春,落在海面,化成美麗閃光。
我試著重讀沙特的「嘔吐」,發現當年沒有從這位法國哲學家的小說中讀到什麼。年少時讀的不是存在主義哲學,也不是沙特,而是自己面對世界無以寄託的驚恐,對自由毫無形象的描繪。青春愈是苦悶,愈是樂於承受各種精神上的反胃不適。模擬創造自己的「嘔吐情結」,對大人世界感到噁心、暈旋。
不知哪一年起,我們平衡的四肢在現實中站穩了腳步,而且腳踝粗壯有力。我們承受生活忙碌的碾壓與各種重擊,為他人與自己堆積的抱怨感到噁心厭膩,不如意或恣情歡鬧時也會醉酒嘔吐。
「人是自己行動的結果。」中年的我們也許不讀書,卻開始真正咀嚼沙特。許多字句不再是晦難懂的哲思,它映照出生命的實況。
沙特說:「人的一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無論我們的存在是什麼,都是一種選擇,甚至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自由就是選擇的自由。」
失意時辯稱沒有選擇,沙特卻讓你難堪地發現自己只是選擇了不選擇。被責任義務捆綁時慨嘆不自由,沙特卻告訴你,讓人最難承受的其實是自由。
也許自由是親手繪製獨一無二的人生地圖?一路奔走不歇,一路選擇、再選擇,我們持續繪著一張未完成的、移動中的地圖。唯恐迷路,手中常握著別人的指南針,害怕獨行,腳步總忍不住移向人群。而這些畏懼與隨波逐流,竟也是一種選擇,一種自由。
一種全然匹配我們勇氣大小的的自由。我們發現了自由仿佛是有重量的,我們所能的到的份量,似乎便是自己的肩膀能夠扛起的那麼多?
走過青春徘徊、中年繁盛,迎著更成熟的年歲,人生閱歷早該不復當年,但少時的倉惶焦慮竟未全然褪去。當我再次聽見「嘔吐」小說主人公說:「我只是存在著,僅此而已,而且我覺得噁心。」我竟然仍為此暈眩,仍為自己對存在的無知感到茫然。
但生命中微小的時間碎片,還在拼綴著無盡的喜樂與傷悲。懷著無知的恐懼,我仍想感謝,感謝「只是存在」,縱然撥盡千絲萬縷,找不到確切意義也沒有關係。感謝生命的震盪與許多讓人消化不良的時刻,如果它曾讓人噁心嘔吐,逼迫我們吐出穢物,願這惡臭氣味也能化成人生堆肥,滋潤不知名的種子,滋長與我們交錯的,相識的或不相識的……萬般生命。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6樓.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2024/11/01 16:31再繞來三讀這篇,這您最俏的心文,不需多說三道四。🌱🌴
- 5樓. 亦言亦詩2024/06/11 05:13
選擇自由
還是自由選擇
對很多人來說
沒有選擇
有選擇的人應該慶幸
以良知,寫文字(Write with conscience) - 4樓. 郁勝2024/01/24 18:50選擇了不選擇,包括我在內。歲月快速流逝後才警覺到,還有很多本可做得更好的事沒有完成。
框內文字對視力漸差的人而言,閱讀會比較吃力。放大到4級可以讓更多人閱讀方便。 - 3樓. 李安納 巴黎中國年2024/01/18 00:22
妳的文章寫的很好,我細讀兩遍
人的一生在選擇中度過, 選對了,日子好過些 ,選錯了,就得承受它的後果
無論對錯好壞,都必須在此世間走一遭
- 2樓. 之女2024/01/17 14:23同感
- 1樓. 新天新地2024/01/16 19:09費歐納這篇寫的真好。
早期時的這裡,格友多,文章多,回應多,討論也多。如今,一切都安靜下來,終於可以好好閱讀費歐納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