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5/12 | | | 作者:文/童言 | | | | | | | | |
|
|
|
早在十九年前回台後,就想寫信給妳了;卻在提筆前,獲知妳驟逝的噩耗。震撼悲傷過後則是滿心的愧疚,無論我如何自責,與妳已天人永別。
猶記二十五年前在德國歌德學院相遇的第一天,老師問起班上八名學員的背景,我望著金髮飄逸、有雙湛藍眼珠的妳,侃侃自我介紹來自芬蘭,上語言班是派駐德國所屬芬蘭教會的工作需要。八周的課程結束時,我們互留地址電話,但因妳年齡和我父母相當,我不認為回台後還會再聯絡。
未料,回國後接到妳遠從德國打來的電話,我感動於妳的真心,自此開啟了一段忘年情誼。
我在德國工作參展期間,妳總邀請我住在妳家,準備晚餐,以自然洋溢的愛,撫慰了我疲憊一天的身心;妳還費心購得門票,一晚帶我到歌劇院欣賞《阿伊達》。我們一起前往倫敦,出席英國同學的婚禮;妳也邀請我參加妳主持的堅信禮,讓我初體驗濃濃的芬蘭風。
如此密切的接觸,因我後來辭職留德進修,重當學生而漸漸中止。我們書信往來,幾次談論夏天時隨妳搭火車、渡輪到芬蘭探訪妳的故鄉,卻因窮學生的顧慮而淪為空想;甚至在我毅然決定返國時,僅寫信通知,毫無再見面的打算。妳接獲信件立刻致電給我,不捨之餘,倒也認為我很快會因工作之故,與妳在德國再相逢。
那晚,竟是我們最後一次的談話。
妳的祕書整理遺物時,發現我回台前所寫的信,專程來函告知妳病逝的來龍去脈。妳用自己的生命給我當頭棒喝,教我情何以堪?
在妳過世八年後,我由妳祕書那兒連絡上妳芬蘭家鄉的兒女,親自到妳墳前獻花,方了卻我多年的遺憾。
今年的五月十二日,妳就往生十九年。妳的英年早逝,令我完全改變生活觀:錢再賺就有,機會卻不一定能重來。
感謝妳在人生的最後旅程,讓我有幸參與六年;感謝妳是我生命的導師,教會了我務必掌握當下。
|
|
|

本文刊登於2015/05/12人間福報副刊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99780
後記:在此由衷感謝福報副刊編輯,特地於五月十二日刊登此文,對我紀念過世友人的意義深遠。萬分感激福報副刊編輯的善意用心!
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是英國同學大喜之日。
相關文章:褪色的記憶
芬蘭覓故友
魂魄不入夢兮
慕尼黑發現
倫敦的婚禮(感謝電小二2013/03/20的錯愛)
再相逢(感謝電小二2013/02/18的錯愛)
我們這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