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食情】名稱紛紜的燈籠果
2018/7/28 作者:文/童言
文/童言
一位大學同學今年二月從德國出差回台後,用Line傳來一張照片,說她在慕尼黑飯店的早餐吃了不少「姑娘果」,表明這是大陸用語,台灣好像沒有這玩意兒。我看了照片不禁會心一笑,因為大約在九年前,我第一次吃到姑娘果,也是在德國旅館的自助式早餐。
那時,我僅知它的外文名是physalis,不論是外觀或內部結構,看起來都很像小番茄,但其金橙色的小果實,則被包裹在一個由花萼形成的紙質外皮中,一如紙製的燈籠,所以也被稱為「燈籠果」。它的外型美觀討喜,常被德國人放在飯店自助取食區餐盤中當裝飾,我正是被它獨特的外貌所吸引,專程從不同的餐盤挑出它來嘗鮮。剛吃入口時,感覺味道酸酸的,之後卻帶有輕微的甜味,相當爽口,令我喜愛。基於它本身的酸味,另有別名叫「酸漿屬」。可我還是心儀「燈籠果」的名稱,比較符合果實的相貌。
燈籠果本身含有豐富的果膠,我每每將它從薄紙般的外皮取出時,手上總像沾有滑滑的黏液。茄科的它與番茄雖是遠親,但在應用上和番茄相同,從外殼取出後便可食用,或做成水果沙拉,或當烘培點心的材料,而蘊含的果膠更適合做成果醬。其不易保存的特性,也會被製成乾果食用。
祕魯是燈籠果的原產國,因而也被稱為「祕魯燈籠果」或「祕魯酸漿」。我在祕魯旅行時發現它,高興得買來吃,竟是秤重賣,不同於挪威超市從哥倫比亞進口的燈籠果,都是一盒盒包好,以盒計價;生產和進口兩者間價格上的落差,對消費者而言實屬無奈。挪威的氣候不似祕魯,自然無法栽培燈籠果;但台灣的氣候類型,多少可試種吧?
五月下旬,大學同學果然用Line傳來最新消息:台灣有人種燈籠果,叫做「黃金莓」。小小金黃色的果實,竟能擁有六種不同的名稱,令人不容小覷呢。
燈籠果開胃菜
材料:
燈籠果250克、洋蔥1小顆、紅辣椒1小根、紅糖1湯匙、白醋1湯匙、蘋果汁250cc、油2湯匙、鹽1/2茶匙、胡椒1/4茶匙
作法:
❶將洋蔥去皮、紅辣椒去籽切成碎末。
❷取一油鍋熱油,先放入洋蔥末熱炒,接著加入辣椒末、紅糖、醋、蘋果汁,攪拌一起煮五分鐘。
❸把燈籠果對切,放到鍋內與作法❷均勻攪拌,略煮一下,續加鹽、胡椒調味,即可。
小叮嚀:可加入食用花,增加美味。
圖 / 童言
本文刊登於2018/07/28人間福報蔬食園地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513416
延伸閱讀:海洋的露水
- 2樓. Charles Lin2018/10/06 11:03
謝謝分享。
八月去奧匈,也有幾次吃到,都是配甜點,原來稱燈籠草。
那時有團員說,是台灣的泡仔草(台語發音)。小時在鄉下,香蕉樹下陰濕處,常可以看到,樣子很像,但較小,開始是綠色,熟成會轉成跟這個類似,那時都會採來吃,味道也是酸,微甜。
謝謝Charles的分享。
台灣鄉下似乎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蔬果,在國外見識以後,就會聽到有人說有類似的東西,實在有趣。
若有有心人來推廣發揚,台灣民眾就更有口福了。
童言 於 2018/10/24 00:33回覆 - 1樓. 如斯2018/08/26 15:44
常常在人間福報看到童言介紹異鄉美食,及各種在台灣不易見到的蔬果,算是長見識了。
童言認識這麼多蔬果類、又這麼會做美食,不知道你的洋老公有沒有為體重煩惱過?如果換我,一定是「先吃啦,吃完這餐我就開始減肥。」
謝謝如斯。
我認識的蔬果很有限,農業是門大學問呢!而我做的菜很隨興,稱不上美食啦!
還好我的洋老公超好養的,即使我做菜失敗,他照樣說好吃,體重自然減不下來囉!
童言 於 2018/08/31 16:3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