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外配志工與城市一起成長
2011/04/12 20:53
瀏覽1,756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擔任志工讓人成長,也獲得快樂」3位嫁到新竹縣十餘年的外籍配偶沈曉梅、彭碧珍、黃佩玲(見圖,由左到右)擔任外配志工,也分享經驗,指她們剛到台灣時,會有不適應,也難免有報怨,擔任志工後,更快的融入社群,學習很多也幫助別人,成了快樂志工。

她們也談起「台灣的男人」,認為台灣男人一般較受寵,被家人保護得很好,甚至不碰家事,她們處理的個案中,也有夫妻為了誰該做家事?要老公做家事,結果被婆婆痛罵的事;不過,男人不做家事的情況,這幾年也改善很多,年幼下一代,學校老師教做家事,分擔「媽媽的辛苦」,還會勸爸爸一起做家事。

新竹縣家庭教育中心、新移民學習中心、博愛國小四月十二日邀集竹縣各校近百名外
配講習。資深社工督導陳歆如認為講習構想真棒,因為竹縣到今年2月底已有11033名外配,確實需要更多人投注關切。

她以自身經驗說,社會處等單位也多年來做外配輔導,但常遇上「你們都選擇有利台灣的做…」讓輔導人員很受傷,社工人員會花時間說明「台灣的公務員最重視公平處理」、「志工很有愛心,不會偏私」,但總是遭到懷疑,外配輔導工作,真的很需要外配志工投入,為更多外配服務。

已擔任志工逾5年的沈曉梅是杭州姑娘,10多年前嫁到竹北時住在縣治區,但當時「荒涼得像農村」,她「跟著城市成長」,她也曾一度對婚姻懷疑,當時外界對外配常是的負面說法,指外配到台灣是為了金錢,為了過好日子;她透過參加研習課程,設法
找答案。

「如今我已擁有十多張表揚狀、證書,還有保母等3張證照」透過學習和參與志工,抱持先把自己做好,才有能力幫別人的想法,她選讀空中大學兒少保護課程,擔任生命線志工,協助其他外配處理婚姻家庭問題,當傾聽者,也提供「妳把它當家,家會把妳當人」的相互尊重的互動的觀念。

她在生命線接電話,受理的不但是外配求助,更多是本地家庭、個人求助呢!

彭碧珍來自武漢,她丈夫到大陸學醫時認識,初來台灣時,當時社會並未開設學習輔導資源,一切是孤軍奮鬥,後來,因政府協助外配機車考照,考照前要做體檢,護士詢問她是否有意願擔任志工?她一口答應。

她因娘家成員大都在教育界,她進入新豐山崎國小整理圖書、協助健康中心,也陪同老師做家庭訪問,接觸其他外配家庭,傾聽抱怨也安慰她們。

黃佩玲來自越南胡志明市,廣東華僑,熟悉越南語、華語、廣東話、客家話,擔任志工投入協助越南籍外配翻譯、填表格、寫中文名字,提供適時的服務。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