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不能負氣投敵
2011/12/07 20:21
瀏覽3,364
迴響20
推薦18
引用0
為什麼不能選蔡英文?

因為大陸不想動武,不想武力保台,還想維持和平之局。

有人想逼大陸攤牌,怨馬負氣,想乾脆破罐亂摔。

蔡英文上台,她是不敢臺獨,但是會把臺獨的事都做絕,讓中華民國屍居餘氣,把中華民國這個殼刮得薄如蛋殼,臺獨可以隨時破殼而出。

她會在教科書上全面改成獨本,把所有中國的名號都改成台灣,除了國名以外。她會延阻一切與大陸的交流,她會一直挖空中華民國的根基,使中華民國如浮沙之塔。

她個人不會像扁那樣貪,她會記取這個教訓,但獨貪會變本加厲,因為他們有恃無恐。他們這次在如此腐劣的基礎上奪到政權,不會再失去,不會再放手了。只要不出扁那樣的瘋貪,他們獨的搞些隱惡,都安啦。

獨若上,中華民國、國民黨都走入歷史,馬英九歷史蒸發,無人再提此人。這與連戰、宋楚瑜在2000年敗了不同。連仍可再起,宋仍可再搏。2004年連宋被做掉,還是能團結正氣,但這次馬英九若敗,怪不得任何人,馬絕對出局,因為,國家不容馬如此敗,如此把個好局弄成了個敗局。

獨上了,會使你很不舒服,看看他們從李登輝開始的惡搞就知,不要皮賤健忘。李在一九九六年剛上台,就對外國記者宣布中華民國的主權與治權只及於台灣,當時外交部長錢復看到此違憲叛國之論,就在外發宣傳文件中,把「主權」二字刪去了,李登輝還不高興。新聞局則照發了李的全文,這使得外館全錯亂了。外交部仍遵憲說主權有全中國,新聞局卻說沒了,只縮到中國叛離的一省。基本國家範圍都不明,如何定位宣傳?幸好當時新聞局還有點格,第二天又改回了合憲的說法,把李登輝的叛國言論給刪掉了。李登輝氣,但也不敢囉唆。

到了2000年,臺獨竊政,第一步就是要求外館在公文中要稱大陸為中國,中華民國要稱台灣。當時新聞局駐美國的主任就是不從,爭辯說把台灣與中國分開來是叛國,但新聞局國際處秉臺獨局長之令,一再指示外館要遵行毒策,此人就是不聽,陽奉陰違,盡力維持了中華民國的氣節。

後來扁婆吳淑珍要訪美,外交部駐美代表把這位新聞局主任召到辦公室,先說:「我是國民黨的。」意思自己是不得已,然後就說:「國內外交部要我給吳淑珍搞一個榮譽博士學位,沒辦法,你與美國學術界熟,可否試試?」此人當即推辭,說這難,不可能。(註:此事不是在華盛頓,我不想揭真實地點,故胡選一處,但友來說,他問了華府新聞組長,那人說不是他。友就說:「 你張冠李戴, 讓人猜測當事人之一是程建人(2000年後之駐美代表)。」故我澄清不是程,是銀小刀。)

後來獨又迫駐教廷大使戴瑞明也給吳淑珍搞個晉見教皇的恩寵,戴要了十萬美金,對教廷說,讓吳在教皇做彌撒時上台晉見。結果倭獨和妓者十餘人湧上教台,這是極不禮貌的,但台妓為了搶新聞,根本不管禮節。獨貉交了十萬美金就是為出口轉內銷,向島內宣傳,說是扁妻被教皇摸頭賜福,外交就大好了。

此事教廷很怒,責戴有違約定,得寸進尺。

戴還安排了台灣兩名學音樂的學生,在凡蒂崗使館裡為吳獻唱,結果吳聽得不耐煩,對其一批倭臣說:「真想把他倆殺了。」這種黑色幽默,就是台獨的風格。

還有個三寶獨委訪問捷克,在奏地主國歌時竟偕妻起舞,他以為這是「維也納森林」華爾滋。

倭獨竊政那十多年,種種光怪陸離之事,到繁不足備載的程度。

到了獨亂暫抑,馬英九上台,應撥亂反正,在新聞局新局長史亞平剛接事的開堂會上,就有那負責國際宣傳,以前奉旨說要稱大陸為支那的人問:「對岸是否仍稱中國?」史亞平未答,說其他,那人再提,史說:「當然要稱大陸,兩岸都是中國,你難道不知政府現在誰當家了?」

以後,就再重申一國兩區,對岸是大陸地區,本島是台灣地區。

不但如此,還通示外館,「不統」,不是不統一,是現在沒有統一的談判。但這種但書也不敢明目宣傳,還是想刀切豆腐兩面光,結果「聯獨報」拍錯馬屁,冷壺高提,竟陷馬不義的說,「不統」是憲法所定,是好樣的。

當然馬做得還有畏縮搖擺,但是若倭獨上台,雖然不敢明目張膽宣佈獨立,但又來對中國凌遲,又來去中亂台,又來盲貪爛腐,吃相難看。這實在會使人難受,難忍。

當然,你可以說沒關係,你願意與台獨陪葬,你希望主國早日解放台灣,但我還認為不要這樣比較好,讓馬拖著兩岸和平之局,比引毒成一快好。

為了國家,不能負氣。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不分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0) :
20樓.
2011/12/14 09:21
我建議

我建議組大中華國協

成員為中國 台灣 新加坡

既然都是華人社會 那有何不可呢? 還是不承認馬來西亞或新加坡人為中國出去的華人??

台灣若被統一 邊緣化的可能性極高 況且兩岸價值文化差距仍大 若能共組大中華國協

也不失為一良策

19樓. Demitrius
2011/12/11 22:24
連戰的角色
就我對馬英九提出「兩岸和平協議」的理解與觀察,真正比較積極的,其實是連戰,而不是馬英九。「黃金十年」之所以會提出「兩岸和平協議」的願景,應該是與連戰及其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敦促馬英九將之寫入有關,馬英九乃順應其願。

連戰在2009年9月在美國演講的時候,指出「和平協定的基礎是九二共識,或者是中華民國憲法下的一中原則,先達成一個臨時協議,以維持現狀。」若將時間更往前推,連戰在2005年赴大陸首訪之前,就呼籲中國領導人胡錦濤:「兩岸應該不獨不武,簽定50年和平協定。」

當然,我們也知道,馬英九此次提出「兩岸和平協議」後,在台灣引起爭議,也因為如此,隨後連戰代表馬英九出席APEC時,對「兩岸和平協議」的對外說法,都比較低調,應該是與總統大選在即有關。不過,我的觀察是連戰對該協議的期盼很高,而馬英九則接受他的建議。
18樓. 練功房
2011/12/11 21:08
有何好負氣!

馬英九的和平協議本質上就是想將92共識進一步變成白紙黑字協議雙方簽署!

到時一提出來,北京如果只要一中不要各表,則國民黨的大陸政策將面臨崩盤!

17樓. Demitrius
2011/12/11 10:27
「一中各表」是立場的表達
「一中各表」不是文字遊戲,而是立場的表達。

長期以來,中共方面的態度是中華民國已經滅亡,因此若不是透過武力,就要經過國共兩黨協商,使台灣回歸中國。

但是中華民國仍然存在,而國民黨也不可能主張台獨,提出「一中各表」是立場的表達,這是恰當的,也很重要,不能不提。

過去馬英九就一直表示,雙方即使不相互承認,也不要相互否認,「九二共識」可以說就有這種精神:兩方政府不在「誰是正統」上打轉,一事無成,而是以務實的態度去面對、去協商。
16樓. PEE kimono
2011/12/11 07:30
re
沒有北京接受與否的問題,一中各表是客觀事實,但文字上,北京不可能接受對方的各表,臺灣的一中各表是李登輝在國統綱領和憲法外的文字遊戲,即便沒有92共識,ROC憲法,國家統一綱領這些哪個的效力會比92共識差 這些其實的本質都是一中原則.
 我也沒針對閣下,我所說是臺灣有些人一定要和北京談出個一中各表,還要簽署文件,這不是玩笑嗎 ,無論出於各自對一個中國之定義還是憲法規定,都沒可能
15樓. Demitrius
2011/12/10 19:25
「一中各表」與「九二共識」不涉及相互承認
我上次在這裏寫關於「一中各表」與「九二共識」,既沒使用「相互承認」這些字,也沒有隱含這個意思,全文寫的是白話文,怎麼還會被人讀到那個方向去?

1990年代以來,國民黨方面一向主張「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簡稱「一中各表」,意思是雙方都認知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是彼此對中國的涵義不同:你說你是正統,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我說我是正統,中國是中華民國。言下之意,就是雙方既然都主張一個中國,那就擱置政治爭議,先就事務性議題彼此協商,彼此交流,共創雙贏條件。

但畢竟國民黨明著講「一中各表」,還是很難被大陸當局接受。到了2000年,當時的陸委會蘇起進一步以「九二共識」代替「一中各表」,將雙方的立場再模糊一點,是使得雙方都可以靈活些。

中共當局的主張以及對大陸內部說明的「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沒有「各自表述」。中共當局當然知道多年來國民黨的「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但是雙方都有默契,你講你的「九二共識」,我講我的「九二共識」,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但我們不吵架,而是坐下來很踏實地協商兩岸議題。

這就是上次我所說的「不是共識的共識」,但能達到這一步,卻是很大的成就,使得這四年來台灣與大陸的關係,能夠快速進展,這是智慧。

但因為中共當局對內說的「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使得這些年來對岸許多人一直不知道國民黨的「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因此在這次總統大選辯論上,當他們聽到馬英九如此說法,會覺得錯愕,一如這裏一位網友誤認馬英九竄改「九二共識」為「一中各表」。

在2008年6月,中共國家主席向美國總統說出:「中國希望和台灣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上恢復協商。」。這句話當然也不是相互承認,我也從來沒有說這是「相互承認」,而是至少在對外上,大陸可以視情況彈性接受國民黨方面的說法,讓雙方都可以有個轉寰餘地,慢慢解決問題,不要再像以前國共內戰一樣,彼此分外眼紅,一碰面就打得你死我活。
14樓. PEE kimono
2011/12/10 12:28
RE
樓下回復 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怎麼可能雙方相互承認,更不可能北京承認臺灣表,臺灣認同北京表,那根本是違反一個中國原則,所謂一中各表,是雙方基於主權一中領土範圍彼此涵蓋,各自擱置爭議,當然事實上雙方就在按照憲法表述各自認知下一個中國定義
  所以跟大陸接不接受各表無關,中華民國憲法下一樣不可能接受被北京表,所以叫一中各表,只有白癡綠的才非要說 要前協議什麽北京臺北相互承認一中各表
   馬如果堅持92共識,中國軍震怒什麽,怎麽自己說中華民族人,親痛仇快事做的不少把,臺灣就是中華民國也如是,但現實下,他不會撕裂,不會操弄,對臺灣是很好的選擇,盡管對歷史難有一個負責任態度,政客都看不到主權下的大陸,困守一隅,贏了又怎麽樣?
  但現實下,支持馬毫無疑問是唯一選擇,為了起碼一個安定的社會也該如此,就像範先生說的不能負氣
13樓.
2011/12/09 10:32
Vote like a real grownup

I read some comments about why certain deep blue people turn on Ma for no other reason than his hand-off principle regarding trial of A-bien. Those people should be reminded that Ma's loss will certainly lead to pardon for A-bien. They ought to calm down and think hard about what kind of outcome they really want to see. Already I've seen people ready to dump KMT's potential loss on Ma but they forgot it is the voters like thermselves that decide the outcome of an election and if they insist on voting certain way to get even with Ma, well, they should bear the consequence of such childish behavior.

12樓. Demitrius
2011/12/09 04:04
馬英九沒有竄改「九二共識」
樓下一位網友認為,「連一個小小的九二共識(一中求統),可以隨時查證的九二共識,馬英九都把它竄改成一中各表。」

這位網友完全搞錯了。

國民黨一直都是主張「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簡稱「一中各表」,這個用法要早於「九二共識」。

後來在2000年,當時的陸委會主委蘇起創造了「九二共識」這個名詞,代替了「一中各表」,用來概括國民黨方面所認為1992年兩會在香港會談及以後所形成的共同看法。

對國民黨而言,「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一中各表」就是「九二共識」。馬英九並沒有竄改。

那麼大陸方面呢?大陸官方對自己內部人民的說法,一直都是「九二共識」指的是「一個中國」,沒有「各自表述」。

但大陸官方對外呢?本來也一直都是「一個中國」,但是在2008年,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的熱線對話中,胡錦濤向美國總統說出:「中國希望和台灣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上恢復協商」。換句話說,至少大陸方面在對外的時候,可以有將「九二共識」視為「一中各表」的彈性。

即使台灣與大陸方面對「九二共識」的內容有岐異,但是兩岸能夠達成這種「不是共識的共識」,卻是一大成就,使得兩岸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協商議題,這是智慧。

馬英九不但沒有竄改「九二共識」,他也不是急統派或武統派所認為的漸進台獨。我所認知的,是他傾向於終極統一,但現階段兩岸統一的條件不足,有賴大家以耐心與智慧共創雙贏條件,縮短兩方差距,因此他主張「不統、不獨、不武」做為現階段中華民國對兩岸關係的架構。
11樓. 紫金王朝
2011/12/09 02:16
是的
是的,為了國家,不能負氣投敵!!
文章連結:

2014 第一笑話

2014 第三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