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從第一任皇帝Augustus奧古斯都大帝開始,國祚超過一千四百年。奧古斯都大帝自公元前27年統治到公元14年,在位40年,至今也超過二千年。這樣一個時代久遠,領土幅員在極盛時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對公共建設的執行能力却相當的驚人。尤其在那個没有大型機電設施的時代裡,在羅馬帝國統轄下所蓋出來的公共工程數量,和現代人的公共工程曠日費時一拖再拖,却往往永無完成之日的悲慘命運一相比較,實在是很大的諷刺。而且這些公共工程的建築手法和用料也會讓現代的工程汗顔,現存很多的古羅馬帝國遺址能屹立將近二千年,比起現代的豆腐渣施工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這類的羅馬帝國公共工程大多數和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現在在歐洲或是北非最常見的大劇院和競技場的遺址,便是以提供大眾娛樂為前提的建設。另一個也很常見的則是這個和人民生活用水有關的水道橋建設。
水道橋顧名思義是用來運送民生用水的高架水道橋樑。這又是羅馬工程設計令人讚嘆的地方,在没有「幫浦」可以施壓的時代裡,這些水道橋樑完全要靠天然地勢和建築的高低落差來讓水在兩個定點之間輸送。羅馬帝國內有專職水力設施的官員,而這些水道橋也遍佈歐亞非三大洲。在現存的水道橋當中,被公認保存最良好的一是在西班牙Segovia的Acueducto de Segovia,另一座便是這座在南法的「嘉德水道橋」Pont du Gard。兩座都目前都是聯合國登錄的世界文化遺產,不過我覺得這座在南法的嘉德水道橋比在西班牙的Acueducto de Segovia更勝一籌,一來這座嘉德水道橋是現存唯一的三層水道橋,也是最高的水道橋,Acueducto de Segovia只有二層。二來是這座是建在河中央的真「橋」,而Acueducto de Segovia是建在陸地上的高架橋。
不過不論那座橋的工程比較大,它們的作用如出一轍。西班牙的Acueducto de Segovia專職引水進Segovia,而嘉德水道橋則是送水進Nîmes。老百姓過活離不開水,不管是生活用度,或是物資運輸,都和水息息相關,這也是古今中外歷朝歷代都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資源興水利的原因。
而從嘉德水道橋也可以看出來羅馬帝國這個龐大的帝國它的興盛其來有自。這些在帝國境內四處散佈的水利運輸網最終還是條條水管通羅馬:欲得天下者,必先得民心。
嘉德水道橋的全景。
三層的拱門設計。
旁邊有登山步道可以爬上去看二層和第三層。這是第二層。
第三層。
第三層上面平日没開放。
從步道上俯看水道橋。
第一層是可以上去走的。
古羅馬帝國的建築手法真的是很厲害,想想光這些石塊的運送就是很驚人的工程。
從橋上看嘉德河Gard。
就是這條Gard河才會讓水道橋有Pont du Gard的名字。
河水好清澈,一大堆人在橋下玩水。
將近二千年的建築,如今還屹立在嘉德河上。你也不得不讚嘆古羅馬人對公共工程建築的執行能力。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西歐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中歐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南歐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北美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中美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南美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東北亞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東南亞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中東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非洲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大洋洲
下一則: 法國《普羅旺斯》【奧朗日】-大劇院與物超所值的小庭園Au Petit Patio
- 捷克《布拉格》-波希米亞資產階級的滋味【米其林一星】La Degustation Bohême Bourgeoise
- 捷克《布拉格》-布拉格黃金時代表作:橋塔,30座雕像全指南【世界文化遺産】 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
- 捷克《布拉格》-末世裡的輕與重,焦慮世代裡的永劫回歸獨行者【世界文化遺産】 藍儂牆Lennon Wall
- 捷克《布拉格》-華倫斯坦宮化身捷克參議院花園【世界文化遺産】 華倫斯坦花園Wallenstein Garden
- 捷克《布拉格》-瑞典和挪典國王(和阿湯哥)御廚的藍鴨子U Modré Kachničky
- 捷克《布拉格》-地表最大的古堡:布拉格城堡全攻略1【世界文化遺産】 第1-4庭院1st-4th Courtyards, 皇家花園Royal Garden, 護城河Stag Moat, 南部花園The South Gardens, 星巴克Starbucks
- 1樓. samia2018/05/25 11:25這兩座水道橋我們都去過
1998年2月我們到西班牙旅遊時去過那座距葡萄牙不遠的水道橋,2003年8月去南法旅遊時也去過嘉德水道橋,在那沒有機械工業的時代要完成那麼巨大的工程確實不容易。真的是,實在是很難想像二千年前是怎麼蓋出這些雄偉的公共工程建築的! Gloomy Bear 於 2018/05/28 02:3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