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紫禁城 慈寧'壽康宮
2017/07/03 12:02
瀏覽2,40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紫禁城 慈寧’壽康宮(編輯自網路)

 

 

 慈寧宮位於內廷外西路隆宗門西側,整個太后宮區最為突出的宮殿.初建的慈寧宮並不叫這個名字,它本名是仁壽宮,是明代嘉靖帝為母親蔣太后修建的宮殿.按照封建禮儀,皇帝是不能夠與前朝的妃嬪一起住在東西六宮的.於是;為了安置過世皇帝的遺孀們,就特地建造了這片宮殿供她們居住,可以說,這片宮區就是宮中的「養老院」.清沿明制,慈寧宮主要是作為皇太后居住的正宮,康熙年間太皇太后-孝莊,名布木布泰;清入關前的天聰(皇太極年號)年間,她嫁給了比自己大20歲的皇太極,生育了順治帝福臨;福臨即位後,她成為清代第一位太后;順治死後,她又扶助孫子玄燁即位,即康熙年號. 康熙年間成為太皇太后.孝莊太皇太后在慈寧宮頤養天年,康熙帝也數十年如一日地奉養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孝莊太皇太后病危,康熙帝悲急交加,晝夜不離地侍奉在慈寧宮,隔著帷幔席地而坐,一聽到祖母有什麼動靜,就立刻趕到榻前.據說,康熙帝還放棄了自己無神論的信仰,在慈寧宮舉行了一場類似於諸葛亮「禳星」般的龐大祭祀儀式,祈求上天讓自己減壽,以換得祖母的康復.但不久,孝莊太皇太后還是離世了.孝莊太后在慈寧宮度過了四十四年的時光.孝莊以後,有崇慶皇太后(乾隆帝的生母)在80歲壽辰以後,在慈寧宮住了幾年.慈寧宮主要是為太后舉行重大典禮的殿堂,凡遇皇太后聖壽節、上徽號、進冊寶、公主下嫁,均在慈寧宮正殿舉行慶賀儀式.特別是太后壽辰時,皇帝親自率眾行禮,並與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禮節十分隆重.   若皇太后薨(ㄏㄨㄥ),梓宮奉安於慈寧宮中,皇帝至此行祭奠禮.

 

慈寧門
    慈寧門是內廷外西路慈寧宮的正門,始建於明代,清乾隆年間改建慈寧宮時一併拆建.
    慈寧門為殿宇式大門,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坐落於漢白玉須彌座上,周圍環以石雕望柱、欄板.門前出三階,當中設龍鳳御路石.階前左右陳列銅鎏金瑞獸各1.門內接高臺通道與慈寧宮月臺相連
.
    慈寧門門扉設於明、次間後簷金柱間,各開朱漆大門兩扇.梢間後簷金柱間為磚牆,前簷簷柱間各安雙交四椀菱花槅扇檻窗4扇.簷下施單翹單昂五踩斗栱,梁枋繪金琢墨石碾玉鏇子彩畫,天花為瀝粉貼金龍鳳圖案.慈寧門門額為滿、蒙、漢三種文字,其中漢文為篆體,在紫禁城內較為罕見.門兩側接黃琉璃瓦頂八字琉璃影壁,壁心琉璃盒子及岔角採用菊、蘭、牡丹等花卉圖案,工藝精美.影壁之後有轉角廡房與慈寧門兩山相連
.
    慈寧宮門前有一東西向狹長的廣場,東出永康左門可至隆宗門,西為永康右門,南側為長信門廣場,南側與慈寧門相對的長信門為通往慈甯宮花園之門戶.慈寧門位於廣場北側,內有高臺通道與正殿慈寧宮相通.院內東西兩側為廊廡,折向南與慈寧門相接,北向直抵後寢殿(即大佛堂)之東西耳房.前院東西廡正中各開一門,東曰徽音左門,西曰徽音右門
.
    清代逢皇太后聖壽節時,在慈寧門內外陳設儀仗,皇帝、皇后分率王公大臣、王妃命婦等在此行禮朝賀.

 

慈寧宮

 正殿慈寧宮居中,前後出廊,黃琉璃瓦重簷歇山頂.面闊7間,當中5間各開4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門.兩梢間為磚砌坎牆,各開4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前出月臺,正面出三階,左右各出一階,臺上陳鎏金銅香爐4座,東有月晷陳設.東西兩山設卡牆,各開垂花門,可通後院.

 

註:月晷(編輯自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與日晷相似,用來指示時間的工具.最基本的月晷是與日晷相同的,但只有在滿月的夜晚才能正確的顯示時間.而因為月出時間平均每天延遲48分鐘,因此假設有足夠的月光能讀出時間,滿月之後指示的時間每天平均會快48分鐘.因此,在滿月前或後一個星期,月晷指示的時間會與實際的相差5小時又36分鐘.

 比較高級的月晷會包括一張圖表,顯示如何計算以得到正確的時間,並且有轉盤可以調整經度和緯度.

 月晷與月的園藝(特別是夜間開花的植物)的關係密切,因此一些綜合性的園藝書籍可能會提到.

 月球的軌道不是圓形,所以它環繞地球的速度是不均勻的,因此雖然平均每日的延遲時間是48分鐘,但實際上的差別可以很大(依據一年之中的時間和月球軌道的位置,可以在20分鐘至110分鐘之間變化,台灣,以北緯25度為準,在30至70分鐘之間變化).從月晷上讀出時間的方法不盡相同,但也沒有太大的差異.

大佛堂

 大佛堂,即慈寧宮後殿,為清代太后、太妃禮佛之所,可能因其是清宮眾多佛堂中體量最大者,俗稱為“大佛堂”.
    大佛堂面闊7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殿前月臺陳設香爐、香筒.殿內裝修考究,佛龕、供案、佛塔、佛像、經卷、法物、供器等陳設眾多.其中傳為元代幹漆夾紵三世佛與十八羅漢像的藝術價值極高,為傳世塑像中的精品.殿內原懸清康熙皇帝“萬壽無疆”御書匾和乾隆皇帝“百八牟尼現莊嚴寶相,三千薝蔔聞清淨妙音”、“人天功德三摩地,龍象威神兩足尊”御書聯兩副
.
    大佛堂東廡也是佛堂,內原懸康熙皇帝“四星客華”御書額
.
    清代,于此處設首領太監、副首領太監、太監共39名(內充喇嘛者過半),負責大佛堂日常灑掃、上香、念經等事宜
.
    今大佛堂建築完好,內部佛像、龕案等陳設暫借在洛陽白馬寺大殿內安供.

壽康宮

 慈寧宮的西側一組結構完整、設施齊備的建築,是孝莊以後太后太妃們的寢宮-壽康宮.乾隆帝拆除慈寧宮西側的外牆,專門為自己的生母,崇慶皇太后鈕祜祿氏(1693-1777)建造一所宮殿,就是壽康宮.乾隆皇帝即位後,母以子貴的鈕祜祿氏被尊為皇太后,徽號崇慶,擁有至尊高貴的身份地位,九上徽號,四下江南.外享街衢巷舞的萬壽慶典,內享五代同堂的天倫之樂.福壽雙全,享年84歲,是中國古代皇太后中最長壽者之一.不同於孝莊、慈禧等叱吒風雲的歷史名人,她的生平沒有太多的傳奇色彩,也沒有走上歷史前台、手握權柄,而是始終恪守太后的本分,關心皇帝而不干政,慶隆尊養,善始善終,是一位典型的盛世太后. 宮廷劇《宮鎖珠簾》中的憐兒、《後宮甄嬛傳》中的甄嬛,以及《還珠格格》中的老佛爺,是同一個女人,就是雍正帝的熹妃、乾隆的生母崇慶皇太后.

 最後一個住在壽康宮的人,並不是太后身份,她是瑜太妃赫舍裡氏,赫舍裡氏是清帝退位後紫禁城中四位太妃之長,起初住在太極殿.她年輕時姿色嬌好,頗通文墨,別號為懶夢山人.宣統皇帝三歲即位,由隆裕太后撫養,隆裕太后死後,瑜太妃便接著撫養退位後的溥儀.瑜太妃在紫禁城的最後時日,在壽康宮度過.1924年11月21日,瑜太妃蹣跚著離開紫禁城.1932年2月5日,瑜太妃病死,終年77歲,葬禮場面隆重,是北京街頭出現的最後一次皇家喪禮.

  壽康宮南北三進院,主宮區呈南北方向的長方形,由三進院落組成.南北長148米,東西寬57米,周圍有紅牆環繞,占地約8436平方米.院落南端壽康門為琉璃門,院牆外東、西、北三面都有夾道,西面夾道外還有幾間房子.壽康門門前有一個封閉的小廣場,廣場的東面是徽音右門,可直接通往慈寧宮.壽康宮正殿面闊5間,還有東西兩個配殿,面闊三間. 殿內懸乾隆皇帝御書“慈壽凝禧”匾額,對聯是"玉瑁應陽春,祥開南極;璇宮呈麗景,慶洽西池".東西梢間闢為暖閣,東暖閣是皇太后日常禮佛之佛堂.殿前出月臺,台前出三階,中設御路石,月臺左右亦各出一階.

註:玉琯’璿宮.

 玉琯:玉管、玉律,古以律管候應四時節氣;璿(ㄒㄩㄢˊ)宮:即璿機玉衡,古測天文之器.

 天有天氣,地有地氣,四時寒暑也各有不同的風氣.隨著季節的變化,儘管天氣的涼熱可以為人們鮮明地感知,但地氣的萌動與變化卻不易被人察覺,於是至少在8000年前,我們的先人就學會了以候鳥骨骼製成的律管候氣.他們將十二律中測候分(春分、秋分)、至(夏至、冬至)、啟(立春、立夏)、閉(立秋、立冬)八節的律管依八方的位置植埋於地,使律管的上口與地面平齊,然後在律管中填入由蘆葦內膜焚成的灰,當天交氣至的時候,主候相應時令律管內的葭莩灰就會飄飛而出.古人的長期觀測經驗告訴他們,因地氣萌發而飄出的灰是散漫的,而人為擾動所飄出的灰卻是聚攏的.正是基於對這種以地氣驗時的認識,致使古人自然地將記錄時間的節令稱之為氣.

  壽康宮彩畫繪製的是「龍鳳和璽」,這種和璽彩畫只用於皇家宮殿、壇廟的主殿及堂、門等重要建築上,是彩畫中等級最高的形式. 壽康宮東西配殿面闊各3間,黃琉璃瓦硬山頂,前出廊.東配殿明間安槅扇門,西配殿明間槅扇、風門為後來改裝.次間均為檻窗,每間用間柱分為兩組,窗櫺均為一抹三件式.兩配殿南設耳房,北為連簷通脊廡房,與後罩房相接.

 壽康宮以北是第二進院,後殿為壽康宮的寢殿,額曰:“長樂敷華”,有通道與壽康宮相連.殿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簷出廊,明間安步步錦槅扇、玻璃風門,次、稍間安窗,上為步步錦窗格,下為玻璃方窗.室內以槅扇分為5間.後簷明間開槅扇門,接疊落式穿堂,直達後罩房.在紫禁城中,壽康宮的規模五臟俱全,有常駐的大夫,備有常見的藥材,還有廚師和衛士.崇慶皇太后在壽康宮居住的日子裡,乾隆帝每天或者每隔一兩天就會前往壽康宮問安.崇慶皇太后去世後,乾隆帝一遇年節還要到壽康宮拜謁母親的故居,拈香追念,做了太上皇後,還是如此.

 

 

壽康宮的原址,在明代是太監機構北司房,沒有宮殿建築.清代壽康宮,就是乾隆皇帝為奉養母親而建造.《清史稿》中說,乾隆皇帝孝事母親,"以天下養",壽康宮的後殿對聯也是這個意思:"四海為家欽養志,萬年介壽永承歡".孝聖太后在紫禁城外還有一處常住的地方,即京西暢春園內的"長 註:以天下養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
——孟子

 意為孝子行孝的極點,沒有超過尊奉雙親的;尊奉雙親的極點,沒有超過用天下來奉養父母的.

春仙館",後來孝聖太后就是死在了那裡.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不分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