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些業界討論研究生沒有大學生好用的新聞,心中有些感觸。
轉眼間,研究所畢業也快三年了。當初回去當學生,有些家人會有意見:「快去賺錢,還念什麼書啊?」可我心裏就是想找機會重回校園,覺得好像有什麼事情沒做完,要去處理。
於是,我向工作的雜誌社提出離職,前往母校的研究所報到。我們那一班也是歷屆來挺特別的組合,只有兩位應屆生,其他都是出去校園繞了一圈再回來的;有人不是相關科系、還有人已經算是長輩了。雖然,大部分的人年紀都比學長姊大,不過卻豐富了我們的碩士班生活。
正因為是自己想要回去念書的,沒跟家裏要錢,考試報名費是先前打工存的,學費就跟臺銀申請就學貸款(還款中);研一下,我去參加校園記者甄選,錄取後,開始持續供稿給報社賺稿費、校園有工讀機會也盡力去爭取。爸媽那時候,偶爾會塞些錢給在外地的我,就足以讓我不好意思很久:沒有賺錢給二老已經夠可惡,還為了自己的夢想留在學校當老骨頭呵!
清明回北部祭祖,在高鐵車站巧遇研究所同學,他告訴我,準備前往美國念博士班。我這位研究米爾頓成精的好同學,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他做學問也如他的信仰般堅定,我很慚愧,暫時無法和他一樣,重回學術界,給予他無限的祝福:同學,臺灣未來的米爾頓翹楚啊!
文學類的博士班,需要比較長的修習時間,所以,很明顯地,會繼續深造的人,不會為了將來畢業後可以多賺幾塊錢,而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和研究持續下去的,文學博士的路不好走啊!
我媽說:「你既然那麼喜歡念書,就一直念下去,去拿博士;不過自己選的路,多苦都要撐喔,如果你要哭,媽媽給你靠,哭完要繼續努力啊!」
我終究沒有「博士班一直線」,人生中有許多歷練等著我去吸收,倘若我一直線往上念去,將忽略掉人生其他精采的部分。因此,博士班的課程被壓後了,日後再戰。
- 7樓. 刁卿蕙2011/02/09 04:35有感
其實學位是人創造出來的,不過是競比的工具。文哲藝術本不需這些名堂,鑽入窄門,只會把頭越削越尖,思想眼界非但無法擴展,反而因此掉落派閥之見。
我也需承認如果沒學位,在社會很難競爭,這是人類無事生非的約定俗成。然而為了學術地位,而去皓首窮經數年鎖定研究一個Milton, 成了"專家",這頭銜必將成為壓力的來源,反而會拉低了靈性層次。
像您說的,研究要為自己。Milton不是碩博士,詩中自自然然流洩出的神性,就讓我們自自然然地體會吧。
- 6樓. 天使小聖2010/06/28 00:13文學支撐生活
我覺得文學是生活的支柱吧,如果沒有讀文學這股熱情,可能人生就過得渾渾噩噩的,一點感覺也沒有。
喜歡文學也希望可以繼續讀文學,所以願意去工作,讓自己可以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也可以繼續在文學的領域徜徉。
哎呀,我在說什麼呢!
- 5樓. jfc2010/06/01 20:05讀 書 是 為 自 己
很 讚 成 你 這 想 法 , 讀 研 究 所 是 為 了 充 實 自 己 , 在 社 會 工 作 幾 年 再 回 去 唸 書 , 會 有 不 同 的 感 受 , 能 為 一 個 論 文 題 目 , 收 集 資 料 , 專 心 閱 讀 相 關 書 籍 , 提 出 新 的 觀 點 , 自 己 的 理 念 , 這 是 一 件 幸 福 的 事 , 對 日 後 自 己 的 思 維 是 重 要 的 轉 折 點 , 祝 福 你 繼 續 唸 博 士 . JFC
- 4樓. 巴代2010/05/10 09:37的確是為了自己
研究的確是為了自己,所以自己有權決定,怎麼開始
我是42歲去讀研究所的(2003),因為那兩三年正在作部落文史工作,覺得需要些方法論,所以就這麼認真讀下去。2005因緣際會正式開始了我的文學事業,2006年因為好玩跑去考成大台文所博班,當然很多人問我考上後有什麼計畫,我說應該會先辦休學,把手上的幾本書寫完再讀吧,那一年我沒有考上,連備取都離我好遠,所以「休學」這件事也省了。
從那時到今天,除了論文集、短篇小說集,我已經要出版第四本長篇小說了,很多人建議我去讀「博士班」,我很想,只是我不知道現在讀博士班要幹什麼,我是個穩定出書的作家,閱讀、寫作、演講、講課佔去了我大部分的時間,對一個作家而言,高中的學歷已經很夠了,不太需要「博士」的頭銜。但,假如,哪一天我意識到我的可能的問題時,我會拼老命去讀「博士班」
我同意格主的看法:研究的確是為了自己,所以自己有權決定,什麼時候開始。
- 3樓. 柯小秉2010/04/18 00:17我也是有關文學類的
我只能說....我打死也不會唸文學博士 - 2樓. 茶花小屋2010/04/16 14:44
- 1樓. 莫大小說2010/04/16 02:45好像很快京拿到學位了
能一直唸文學
應是頂美好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