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未寫現場演唱後記,今兒個來寫一下:
忽聞生祥哥有新專輯要問世了,答應自己,無論如何要找機會去聽現場演唱。上完週六的半天班,買了午餐到客運車上吃。意外地,沒有塞車,比預計時間早些到達臺北。
到河岸本店門口時,生祥哥他們已在彩排,我本想先打聲招呼的,店裡的人說沒那麼早賣票,便先退場去吃晚餐。蕭家的刈包和四神湯果真名不虛傳,含著齒頰餘香,回到河岸本店,人龍已快排到了台電大樓。生祥哥從樓下走來,想是菸癮犯了。我又再次「怯場」,沒能打聲招呼。
買著了票,心裏比較踏實,手背上蓋著河岸的吉他章,找了個位子坐下。不久,人把小河岸給擠滿,當生祥哥與酷酷的大竹研樣落了座,演唱也要開始了。
1. 野生
「在家係零星,出外像野生」,很像我現在的狀態。
大竹研樣的頭髮變長了,抱著把吉他,看起來有些像《練習曲》裡的東明相。
2. 讓我跟
「哥擺、哥擺」,不是”Good-bye, Good-bye”,聽來耳熟,因為小阿姨都喊大舅「哥擺、哥擺」,美濃鄉音十足。這首歌,讓我想起了包美聖的《捉泥鰍》,小妹妹總是愛哭愛跟路,央著大哥哥帶她出去玩。
3. 歐巴
美濃腔裡有很多外來語,「歐巴」不是韓語的哥哥、是日語的姑姑,蛙媽和手足們就是這麼喊食齋姑婆的。
「妹仔沒嫁蓋像生無根」,明明不想落入這般窠臼,可隨著年紀漸長,我也開始愁這種情事了。「願要生根介想法緊催,要嫁心情又不捨緊啄」,心有戚戚焉。
4. 細妹汝看
回顧一下先前的作品,此曲目收錄於《臨暗》,生祥哥促片很認真喔!
5. 媽媽我們來跳舞
由於行前一週,複習過《種樹》,很自然地跟著音樂搖頭晃腦起來。俏皮地「斗笠戴著、洋巾蒙著」,跳起了舞步,反正「時到時當冇米就煮番薯湯」。
6. 分家
「妹仔無名無份,無權過問;妹仔無名無份,心肝緊顫」,正因傳統上不讓女性分得家業,因此,女性必須更努力,也較客觀看待手足分家的事。生祥哥提到了家族裡的分家,我想起外公和叔公兩支族系後來的發展,即使各起了各自的堂下,仍是努力地過活著。即使叔公家的堂下刻意遷至高樓上,小舅這一房仍秉持著「忠實第」的一貫作風,勉力而為。
7. 姆媽莫驚驚膽膽大
哈,歌名聽來很親切,「膽膽大、膽膽大,莫驚、莫驚,較會大。」這套唸詞本是用來哄受到驚嚇的小孩子,一邊唸、還得拉著小孩子的耳垂。膽小的我,小時候常被蛙爸拉著耳垂,念上一遍又一遍。
「姆媽」是客語的媽媽;一般家人都是喊「姆媽」的。蛙媽說,她常聽到客家電視臺裡一些劇集,裡面的角色開口喊「阿姆」時,怎麼聽、怎麼覺得毛骨悚然。「我還在,喊我『姆媽』就可以了。」蛙媽吩咐我。
「窮人莫斷書,富貴莫斷書。」常聽生祥哥在演唱時,講到生祥伯母和豬的故事,這首歌也跟生祥伯母有關。現場隔天,國外爆發了豬流感疫情,希望別對生祥伯母的豬隻生意造成影響才好。
8. 莫嗷
由於許久未聽生祥哥的現場演唱,心情甚是激動(不知在暴衝些啥?);本來心想結束後,要請生祥哥幫忙簽上「莫嗷」兩個字的,終究沒那麼做。
「嗷」的客話發音不容易。我總是讓學生或是想學客語的友人,練習客話「招財」兩個字。(出自電視版「魯冰花」,古阿明養的貓就叫「招財」)因為這兩個字,不管學不學得起來,都能討個吉利。有道是:「招財念十遍,吉利聽得見。」
用客家童謠入歌,前例有《菊花夜行軍》的【阿芬嬛人】。
9. 木棉花
滿樹打的木棉花,滿樹落,難掃,不信?問我掃外掃區的學生最知道。
10. 問南方
生祥哥聊起了南方在地域上的弱勢。
歌曲末尾的口白,剛好是【野生】的歌詞;專輯裏,【野生】與【問南方】剛好是第一首與最後一首歌,首尾相互呼應。
11. 轉妹家
取自某位姑婆的故事。
由於聯想到去年小舅媽往生的事,蛙的眼淚開始在眼眶裡打轉。
12. 南方
歌詞裏提到「夏至等到颱風,翻身滾尾蹻要穿駁棚縫」,聽來很有氣勢,但實際上,颱風天淹水後的收拾功夫,才是極費心力。
Encores:
1. 風神125
一聽到前奏,就有暴衝的欲望。
上一次在現場聽這首歌,是跟蛙阿嬤一起聽的(被擠爆的世新場子);但老人家已走了快四個月。
蛙跟著唱了起來,最後竟抽泣至不能自己‧‧‧‧‧‧。
2. 警廣台呼
歌者還真的累了,只追加了一首短謠。很有親切感,怎麼知道蛙平時也聽警廣咧?呵呵呵呵~~~`
- 2樓. Ye Lang2010/01/16 07:29下次記得勇敢向他打招呼哦
我也聽了好幾場生祥的演唱哦
每場都會跟他打招呼
有次還拿著CD到後台去向他要簽名 ^__^
其實,他十分親切耶
我真喜歡聽他唱歌,令人很enjoy~
所以我也是生祥粉絲呵 :p
下次記得勇敢向他打招呼呀
- 1樓. 馬丁諾2009/05/23 11:49林生祥
從交工樂團開始, 我對林生祥, 鍾永豐他們的創作就很有興趣.
妙的是, 我其實一句客語也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