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台中豐原:都有故事的豐原廟宇
2020/08/11 09:29
瀏覽1,551
迴響0
推薦7
引用0

慈濟宮+廟東夜市

現今的慈濟宮由乾隆時期的觀音亭遷徙增建而來,也是由佛教轉道教的例子,百姓稱為葫蘆墩媽祖,是豐原最早的廟宇,也是最大的信仰中心,日治時代曾被日人占用並一度面臨拆除危機,幸經地方人士奔走力爭方保留下來並加以整建,至今廟內仍保留嘉慶年間鑄造的香爐,以及諸多日治時期的石碑、梁柱、建體。其特色是,除了傳統的書畫雕黏陶,許多造型做成葫蘆狀,以呼應豐原古名葫蘆墩。

慈濟宮旁的巷子便是廟東夜市,但白天就開始營業,只有約200公尺,但攤位密度極高、老店林立,再結合整個市中心商圈,成為有特色、人潮簇擁的古早味小吃巷,特殊小吃是蚵仔鏈。

照片欣賞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625821487648902&set=pcb.2625823284315389&type=3&theater

 

 大街尾福德祠+葫蘆墩遺址

豐原昔稱葫蘆墩,被政府單位採用的說法是,豐原有三個丈高(三米多)的土堆,看起來像個葫蘆。早期典籍還一一指出墩頭、墩身、墩腳的所在,而目前保留最完整的便是墩腳。(葫蘆墩以平埔族社名 Haluton 譯音而來較為合理。)

大街尾福德祠俗稱墩腳土地公,望似一個老舊的土地公廟,但深藏故事,墩腳便是由土地公廟開始(還有早年寫生畫為憑),一直到後面的豐原城隍廟,所以墩腳土地公便是墩腳的守護神。此外,從「大街尾」名稱可以理解,中正路當時就是大街(不過當時沒這麼長),墩腳位於大街的末端,所以祂也是豐原大街一帶的土地神。當年日本人在豐原建有神社,戰後神社拆除,其中一對大門守護神獸狛(高麗犬,經常被誤解是日本石獅)和四座石燈座便移來此地鎮守,至今仍安然健在,克盡守護職守。

土地公廟後邊便是葫蘆墩遺址區,最古早是山產交易空地,後當作八二三炮戰後移民安置處,因為年久失修而破敗,今已改建成「墩腳綠園」圓環,當年的大土堆已變成小土堆,並用砌石堆圍起來加以保護,有畫板說明墩腳歷史。綠園四周的房舍多有古早味,也有古早味小吃。

照片欣賞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628410210723363&set=pcb.2628415464056171&type=3&theater

 

 ◆日本陣頭的豐原城隍廟+第一市場

豐原第一市場就在遺址後面,早先原址是一片空地,一直以來都是山線貨物集散中心,改建為市場已近40年,今日看來已顯得老舊,但再加上周邊街道攤販,仍是豐原最大市集,也是庶民美食秘境,其中不乏三代傳承的店鋪,最出名的是丸子湯和手工油條。

在市場街道的巷子口便能看到豐原城隍廟小小的牌樓,進入之後便可發現一個福德祠格局的小廟,此廟雖小卻大有來頭,建於咸豐年間,已有160年以上歷史,是大台中地區第一間城隍廟,廟宇內部神像、匾額、天花板都已被百年香火燻黑,因為它位於墩腳的後靠,也叫「墩腳城隍廟」。日治時期為了避免日人宗教打壓,所以豐原城隍爺出巡時循日本禮俗,抬轎人員著和式浴衣、坐日式神轎,並成為90年來的傳統,也是全台廟宇唯一的日本陣頭。

照片欣賞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630041590560225&set=pcb.2630043860559998&type=3&theater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文學賞析
自訂分類:背包客人文旅行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