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三千二百年前一位美麗動人的巾幗將軍-「婦好」
2012/04/22 03:53
瀏覽2,886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三千二百年前一位美麗動人的巾幗將軍「婦好」

(編:天問)

 

一、中國第一位女將軍

三千二百年前一位謎樣的女子,美麗動人,勇敢強健,戰功彪炳,殷商武丁中興的第一功臣,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受到帝王、人民、軍隊愛戴尊崇,各方敵國聞風喪膽,卸下甲冑戎裝卻是愛美的女子,她不是傳說故事中的花木蘭,也不是希臘神話裏的雅典娜勝利女神,她是甲骨文卜辭裏有關記載真真實實存在的女子,武丁最尊敬崇愛的一位三千年前美麗人的戰神-「婦好」。

 

  

(重建的“母辛宗”享堂)


 

二、三千年前美麗戰神的甦醒

(一)婦好墓未葬在王陵區

3300年前商王盤庚自山東曲阜遷都至殷,即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北方郊區的小屯村,洹河發源太行山流經小屯村突然向南後再繼續向東流,成為一個S形的河曲,空中俯看也像太極的圖案,洹河北岸是王室墓區,經歷代盜墓及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大肆挖掘後已無可再挖之遺址遺物,幸運的是一位商王武丁愛妃「婦好」之墓,竟未葬在洹河北岸的王室墓區,而是在洹河南岸的宮殿區,為何盤庚後歷代王室及武丁六十位后妃皆葬於王室墓區,僅婦好葬在宮殿區?為何她與其他后妃及歷代王室後裔不同?卻也因而保住完整的葬墓及遺物葬品。

(二)婦好墓的發掘

1、發掘婦好墓的意義

三千二百年後另一位女子發現了婦好,即殷商考古專家鄭振香,殷墟十五萬片甲骨刻辭,有二百四十餘片甲骨卜辭提及婦好,雖然甲骨拓片卜辭裏具體談及婦好的戰功、健康、分娩及商王武丁對她的關心思念與深情崇愛,但隨著婦好的墓地出土後,對這位謎樣的女子有更多更具體的瞭解與證實,婦好墓也是唯一能與甲骨文聯連且保存完好的殷商王室墓,對商代歷史及考古的分期斷代有極大義意。

2、發掘經過

冥冥中婦好的靈力牽動三千年後的毛澤東與鄭振香,毛澤東曾於1952年返京途中視察殷墟,在小屯村北的一個小崗,隨手拾起地上幾個極碎小的陶片與甲骨碎片,並說:「來到這個古地方,連土地都是古的」:1975年鄭振香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決定對這個小崗進行鑽探,進行初步鑽探與表層試掘,即發掘厚厚的人工夯土層,後來證實即武丁為紀念婦好的享堂地基:隔年鄭振香又以加長的探桿穿過享堂地基,探桿竟帶上來一個綠色玉墜及紅色漆皮,經驗豐富的鄭振香當即確信小崗下是一個重要墓葬,工人使用探鏟在8米深處正式發現墓葬。

3、陪葬品內容

婦好墓是一豎穴墓,基口長5.6米、寬4米、深約8米,面積不大,僅為20多平方米,但卻從中出土了大量陪葬品,共計1928件,有許多是前所未見的藝術珍品,包括4面銅鏡、4件銅鉞、130件青銅兵器、一對司母辛(武丁賜封婦好廟號「辛」)大方鼎為首的200餘件青銅禮器、156件酒器、來自新疆等地的玉器佩飾755件、來自臺灣海南甚至更遠處的海貝7000多枚、各色寶石製品47件、各種陶器石器海螺等等,是商代墓葬中,玉器出土最多、最集中的,而且都有很高的工藝水準,各種立體或浮雕的人像和動物像,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此外,還有為婦好殉葬的16名殉人、6條殉狗。)墓中的葬具為木槨和漆棺,槨室長5米,寬3.5米,高1.3米,槨蓋上覆有彩繪織品,發現時墓主人的屍骨已經腐蝕無存。

 


 

         (婦好墓)              (鸚鵡玉珮)

藏品中,青銅器佔468件,樣式很多,有不少紋飾華麗的大件器物,以禮器武器為主,禮器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等,皆有「婦好」銘文(婦好的專用銘文,如下圖: ,婦好的陪葬物有各式兵器及青銅器,上皆有鑄刻她的名字,即此銘文,兩邊各為一女字,中間上面是帚,中間下面是子,合起來就是婦好,三千多年前武丁就將愛妃婦好的名字LOGO化)。

 

           

(婦好的專用銘文) 

 

(夔足方鼎)               (玉鳳)


 

        (鴞尊)                    (銅鉞)

 


 

三、婦好將軍戰功

三千二百年前怎樣能知道婦好的戰功?可以從甲骨上卜辭真實記載、極高規格的隆重墓葬等,可明顯看出婦好紮實的戰功,當時商朝四周有一百多個大小國家,其中能造成對商朝滅國實力的方國即有十多個以上的國家,婦好嫁給武丁第二年即年年征戰,直到三十三歲戰死(尚未能找到具體證據證明為何善戰的婦好英年早逝),我們應崇敬地從甲骨卜辭及陪葬品認識這位三千二百年前的女將軍。

(一) 記載婦好戰功的卜辭

1、卜辭:「辛巳卜,爭,貞:今年王共人呼婦好伐土方,受有佑?五月。」 

土方是商王朝北方的一個極強大的遊牧部族距都城安陽(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正北1000多里外,他們經常肆意侵入商的邊境,擄掠人口財物,是商王朝多年的心頭大患,造成商王朝的恐慌不安,甚至也是盤庚遷離原先王都曲阜而至殷都的主要原因,武丁親自指派婦好掛帥印征伐,可見武丁對婦好的軍事才能極為信任,婦好率兵出戰,打退了入侵之敵,婦好乘勝追擊,土方未敢再入侵,後來終被劃入商的版圖。

這片「伐土方」甲骨拓片卜辭所載之卜辭翻釋為「辛巳日占卜,有位名叫爭的貞人貞卜問道:“今年商王(指武丁)征集眾人,命令婦好帶領征伐土方,會受到神明的保佑取得勝利嗎?"時在五月。

2、卜辭:「貞:乎婦好往,若?

釋白:貞人(受武丁之命問),命令婦好前往(征伐),會順利嗎?

3、卜辭:「今載王共人呼婦好伐土方。」

釋白:今年商王征集眾人並命令由婦好帶領去征伐土方。

 

 

 

 

 

4、卜辭:「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乎伐羌?」

登是征集之意;婦好平日即統領商朝常備士兵3000人;商朝軍隊編制一旅3000人,這裏是指軍隊的意思;全句意思為:「征集婦好的三千名軍士,另再征集一萬名後備士兵,去征伐羌方,會得勝嗎?」

婦好受到商王武丁重用與信任,給婦好專屬的常備軍士3000人,隨時可以出戰,在那個年代一次戰爭動員13000人,是很大的戰爭場面,也是商朝最大的戰役,西面敵人羌方是商代的宿敵,一位女將軍率領13000人的軍隊,想像那樣場面,旌旗飛揚,鐵馬金戈,何其壯觀!久經沙場、戰功累累的禽、羽等武丁愛將,都歸婦好率領,那一仗打下來,羌人勢力被大大削弱,商之西境得以安定。

(二)中國有文字記載最早的伏擊戰

商王朝西南邊有一巴方部族,婦好與武丁各率軍隊征伐,婦好所率軍隊先急行軍繞至巴方軍隊西側,武丁由東側進攻,巴國後撤突遭婦好伏擊大敗。

四、武丁對婦好的深情

武丁雖有六十位后妃,但在已發現記載婦好的二百四十多片卜辭裏,可以看到武丁對這位王妃的深情。

(一)卜辭「婦好娩」釋文:「己丑卜, ?(貞人名),貞:翌庚寅婦好娩?翌庚寅婦好不其娩?一月


 

辭意:「己丑日占卜,貞人?貞問:第二天庚寅日婦好會分娩嗎? 第二天庚寅日婦好不會分娩嗎?一月。」

這是一塊牛骨,有兩條卜辭,我們看左手邊這條,其中娩這個字,是代表女子生產的實際狀況,也看到武丁對婦好分娩的重視與關愛。

(二)右半邊的卜辭釋文:「甲申卜,?,貞,婦好娩,女力(吉利,生男孩)?王占曰:其唯丁娩,女力,其唯庚娩,弘吉,三旬又一日甲寅娩,不女力,唯女」。

左半邊的卜辭釋:「甲申卜,?,貞,婦好娩,不其女力,三旬又一日甲寅娩,允女力,唯女」。

 


 

辭意:

(右半邊):「甲申日占卜,貞人?問:婦好要分娩了,吉利(即是生男孩)嗎?商王看了卜兆判斷說:"丁日分娩吉利,庚日分娩大吉大利“到了三十一日后的甲寅日,婦好才分娩,果然不吉利,生了一個女孩。

(左半邊):「甲申日占卜,貞人?問:婦好要分娩了,不吉利(即是生女孩)嗎?三十一日后的甲寅日,婦好才分娩,確實不吉利,是一個女孩。」

這片「唯女」是對貞占卜,中間兩側的卜辭,採肯定與否定語句同時問,都從外側向內讀,整個意思即婦好没有在武丁占卜的「丁日」及「庚日」兩個吉日生產,而是在三十一日後的「甲寅日」才生產,真是不吉利,只生了一位女孩,這片甲骨卜辭透露在三千多年前,重男輕女的觀念已很深。

(三)武丁婦好比翼雙飛馳騁逐鹿

每當婦好單獨出征,凱旋歸來的時候,武丁總是抑制不住喜悅,出城相迎。有一次一直迎出八十多公里,當這對夫妻帶領著各自的部屬,終於在郊外相遇的時候,久別重逢的激動使他們忘記了國王和后妃的身份,將部屬們甩在後面,兩人一起並肩驅策,在曠野中追逐馳騁,騎馬打獵,並捕獲一隻鹿。

(四)武丁對婦好的思念與關愛

在已發現出土的二百四十多片甲骨卜辭中,充滿武丁對婦好的深情、倚重及尊敬,婦好短短三十三年的年輕生命,因出征經常得勝,武丁仍必須經常派婦好執虎符帥印出征,但武丁又極度思念婦好,舉例如次:

1經常有宴請婦好的活動。

2「最近北方多雨,不知道懂不懂注意自己的身體」。

3「這幾天很冷,她會感覺到寒冷嗎?」

4「她歷次征戰中所受的刀傷,骨頭疼,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

賞析:武丁非常尊重信任婦好的軍事才能,才會將大軍交付婦好東征北討,軍事勝敗關係到王朝的存亡興滅,可以想見武丁對婦好的信任外還有尊敬;又因婦好常年在外征戰,武丁對婦好的愛戀深情細膩地表現在甲骨卜辭上,征戰不是旅行,而是露宿餐風,馬革裹屍,血流漂櫓,武丁對婦好的擔心可想見一般,想到天寒冷了,她好嗎?想到歷次終年征戰而全身多次負有刀傷,可能傷及骨頭,她的舊傷會復發嗎?骨頭還痛嗎?中外古今歷史所載,恐無如此深情的君王,也没有如此美麗動人的女將軍。

(五)武丁嫁婦好

武丁太愛婦好,擔心她早逝在陰間,遊魂不定,幽冥黑暗,無人照顧,特親自主持冥婚,將婦好嫁給商湯等三位優秀帝王,希望先王們能在陰間代為照顧婦好。

五、武丁對婦好的尊崇

君主帝王崇愛后妃,非常普通常見,無庸驚訝稀罕,但一位君王尊敬他的后妃,就非常罕見,武丁尊崇敬重婦好,值得在此與大家分享。

(一) 中外古今后妃視同帝王君主的財產,帝王崩逝雖不一定要活體陪葬,但后妃過世多與君王同葬,可是婦好被單獨厚葬。

(二) 武丁在婦好墓葬上方特興建一座「享堂」,定期親自主持祭祀婦好。

(三) 婦好墓陪葬物之多與精美,古今罕見,其中有兩件銅鉞,重量各為89公斤,是婦好身前所使用武器,可見婦好臂力驚人,另有二只鴞尊,非常精緻,鴞即是猫頭鷹,以猛禽代表婦好是戰神。

(四) 武丁並未因婦好是他的后妃,而輕慢或徇私,仍以婦好功在王朝論賞,給予封地,有自己封國的賦稅收入,有專屬的三千名精銳軍隊,相當於當時商王朝的十分之一的軍隊人數。她還向丈夫武丁交納一定的貢品,一切都按照國王和諸侯的禮儀來辦理。

(五) 左傳:「「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殷人及王室非常重視各種祭祀,祭天、祭神、拜地是君權神授的帝王重要宣示,武丁竟然經常請婦好代為行之,國之大事,僅祀與戎,而軍事與祭祀這兩件大事,武丁完全授權給婦好,婦好也都能不辱使命。

六、婦好香消玉殞的原因

婦好享年三十三歲,婦好怎麼死的?什麼原因會讓一位身經百戰的將軍,英年早逝?十五萬片甲骨卜辭尚未找到確切記載,並無記載係因難產或戰爭或其他任何原因,造成婦好死亡?婦好自嫁給武丁的第二年即出征,周邊二十多個方國,婦好經常掛帥出征,表示身體狀況奇佳,但為什麼三十三歲便撒手人寰?

較多的學者傾向猜測婦好應是戰死,而病死可能性較小,若生病多會有一段病程時間,以武丁對婦好的關心程度,必然會在卜辭裏問明上帝(甲骨文裏稱神明為帝),但目前没有看到在甲骨卜辭有相關記載,唯有戰死較為突然,不及或無須問卜;<周禮.冢人>記載:「凡死于兵者,不入兆域」,似也可說明為何婦好没有葬在洹河北岸的王陵區,而是葬在宮殿區?希望甲骨學的專家學者能努力找到答案。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