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大雁功高級班學員心得─朱壁修
2008/05/02 12:11
瀏覽8,332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黃帝內經:…清陽之氣上行,入陰經,濁陰之氣下行,入陽經.
只要我們將雙手上舉,就完全可體會以上所述.但是我們平常手是下垂的,造成手部的正經容易堵住.所以,回想大雁初六十四式有多達近二十式手是上舉過頭,就可知道它的目的是要疏通手部的正經.
二. 散病氣/甩病氣/排病氣
老師花了很多時間解釋以上三種病氣的差異:
(一)散病氣:病氣的產生是本身各種氣堵造成的,本質上是正常的氣(沒有起化學變化),是可再利用的,只要將其疏通即可.
(二)甩病氣:病氣的產生是外邪(風寒暑濕燥火)入侵體內造成,是不屬於人體的,是身體可區分辨識的.但是由於本身正氣不足,不能將其逐出體外.
(三)排病氣:病氣的產生是受了邪惑之氣影響,而造成體內原本正常的氣產生質變(化學變化),由於原本是體內正常的一部分,所以免疫系統不易區隔,這也造成驅離的困難,需要更多步驟,更大力度才能排除.
(四)散病氣的步驟:
背爪,氣貫肩井,下壓極泉,以陽形手散病氣.
背爪是吸收大自然之氣(天地大循環),再將所收之氣貫入肩井穴.極泉穴是手少陰心經的起始穴,(也就是足太陰脾經的終點).壓住此穴的目的就像是我們要疏通水管時,如果先將水龍頭打開(氣貫肩井)再將水管壓迫後(下壓極泉)再放開,可以產生更大的疏通力度.接著以陽形手散病氣是指以疏通為主,並不是將此病氣排出體外.由於人體的經絡是像人蔘一般有許多分岐支流,所以壓住適當的穴道(如極泉,兩正經的接點)可以使之前的支流亦先充滿氣,放鬆時這些氣也可幫助推動.
(四—1)對肩為何至肩井穴?
井穴是該經絡的窗口,由井穴可看出全經絡的狀況,十二正經的井穴皆在經絡循行起點或終點的手指尖或足趾尖的穴道(足少陰腎經的井穴為湧泉穴,位於腳底,但湧泉穴有支絡連至足小趾接足太陽膀胱經).顧名思義,肩井穴可看成肩部的井穴,所有經過肩部的經絡(手三陽,足三陽,陽維脈,甚至督脈)皆有絡脈至肩井穴,所以氣貫肩井穴,等於氣貫諸陽脈.
(五)甩病氣的步驟:
大纏手/二纏手/三纏手/上步收氣/雙目收/甩病氣
上步收氣時雙手由身體兩側向前/向上收氣貫入氣戶穴:
由於此病氣的產生是因為六邪的侵入產生(所謂的六邪,事實上是指太過或不及之天之正氣),所以所收之氣就不該是全面的而必須要有選擇性,老師說過, 大纏手/二纏手/三纏手的功效在於隔阻邪氣,用在甩病氣之初,目的似乎是將本身不受之邪氣隔阻開來,接著再以上步收氣,將可受之天地之氣納入.有些像是將湯面浮油撥開(大纏手/二纏手/三纏手)再舀湯(上步收氣).氣戶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穴道,屬於太陰陽明系統,同時也和手太陰肺經直接相關.外邪的侵入多半由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之路徑,而排放邪氣的通路在上為手太陰肺經,在下為足陽明胃經.雙目收的目的似乎有如將水龍頭開/關/開,造成間歇性的壓力差以加大效果.最後甩病氣的手形是陰形手,我想,應該是和下一個排病氣做比較:這兩個排除病氣出體外的方法,以排病氣更為強烈.
(六)排病氣的步驟:
托氣/望上/背翅抱氣/撈月/貫頂/排病氣
由於是受了邪惑之氣的影響而造成的病氣,本身的免疫系統以平常方式不足以發現這個變異,所以要來一個徹底的大檢查,使病氣無所遁形,再以大力度加以排除.其中托氣/望上/背翅抱氣以正氣巡行檢查為主,撈月則是天地大循環的大採氣,接著將所採之氣貫入體內由上而的病氣強排出體外(內外大循環).
三.草上飄
其實要讓學理工的人接受草上飄是容易的.老師說明完草上飄的動作要領後,我基本上就立刻按受了這個說法,為什麼呢?一個有重量的物體要讓它飄起來其實不難,只要有所謂的”脫離速度”.例如一支箭放在地上是不會飛的,但是若將它射出去,那它就飛了----直到速度愈來愈慢.所以草上飄的動作要領中有一項是:身形要持續向前,保持向前的速度分量,那麼向下的速度分量就會減少,另外一個要領是”平均分佈向下的速度分量”,因為畢竟不可能產生足夠的”脫離速度”,所以飛不起來,於是多少會有向下的速度分量,要將此速度分量儘可能平均分配到和地面接觸的底面積上(雙腳掌).老師持別強調的腳形(先腳跟後腳掌,雙腳輪換)以及膝蓋靠近(雙腳像是以膝蓋為軸的圓運動),同時身體前傾(保持向前的速度分量)就可將向下的速度分量減至最低.而雙腳由腳跟先著地再前腳掌著地則意味著將摩擦力較大的”移動摩擦”轉為摩擦力較小的”滾動摩擦”,再度減少真正下沈的力.
四.陰陽
陰陽的觀念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特色, 這二者是相對的,但同時也是互抱的.基本定義是:向上的,升發的為陽,向下的,收斂的為陰.但是,前為陽後為陰,左為陽右為陰.為什麼是這樣子?有道理嗎?要瞭解這些就要從古人觀察太陽說起:
中華民族發源在北半球的黃河流域,也就是在北迴歸線以北的地區,為了要看到全天候的太陽,所以必須要面對南方,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古地圖都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的原因.看太陽幹什麼呢?為了要觀象授時,制定曆法以利農事.太極圖和先天八卦以及24節氣的四正(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都和此有關.
所以,當面對南方時,太陽從左邊升起右邊落下(左為陽右為陰),前面是亮處,後面有影為暗處(前為陽後為陰),太陽升起在頭上為白天,下沈後至腳下為黑夜(上為陽下為陰).這上下,左右,前後三對陰陽恰如我們身處的三維空間的座標軸系統,似乎看太陽己經定義出了我們身處世界的大部分,可惜尚差時間這一維.但是,若把觀察期放大到一年,那麼黃帝內經內的”來為陽往為陰”就正正說明了時間這個維度.怎麼說呢?一年的開始是冬至(太陽直照南迴歸線)太陽離我們最遠,漸漸的向我們而來(來),愈來愈近直到夏至 (太陽直照北迴歸線),天氣也由冷到熱(來為陽).之後太陽漸漸的離我們而去(往),愈來愈遠直到冬至(太陽直照南迴歸線)天氣也由熱到冷(往為陰).
陰陽是一種相對的概念,不可以絕對認定.例如:我們不能說”氣”就是陽,因為若以氣與真空而言,氣是有形的,而真空是無形的.那麼氣相對於真空,那它只能算陰.同樣的,我們也不能說”血”就是陰,因為,若以血肉而論,血為陽,肉為陰.所以只有在以氣血而論,氣為陽,血為陰.
大雁功相對於回春功,大雁系列為陽,回春功系列為陰.而大雁初相對於大雁高,大雁初以調理陰陽為主,以平衡陰陽為主,以相對溫和的疏通方式讓體內十二正經的氣通暢為主;而大雁高則是在陰陽平衡的前提下,以陰陽相盪而生”氣”開始(推膀),用自身陰陽激盪產生的氣來強而有力的疏通,排濁,排毒,以更為陽化的方式行氣煉血,排毒.所以大雁高相對於大雁初,大雁高為陽,大雁初為陰.
五.在推膀的動作中為何強調”陰陰轉陽”呢?
我覺得是雙手由”離我而去”(陰陰)轉為一手”向我而來”(陽).同樣的,橫膀的陽陽轉陰則從雙手合掌後向膻中(陽),由內而外翻掌(陽),翻掌後,二手往左,右側橫推開(離我而去,陰).
六.為什麼”爪貫京門”補腎氣呢?
京門穴不是在足少陽膽經上嗎?原來京門穴又名”腎募”,是通往腎經的門戶.
七.轉身,十字臂時雙腳交叉有何意義?
轉身時雙腳交叉再轉180度我覺得可能和兩件事有關:
(一).陰陽轉換,這比較直覺.
(二).和五行相關,五的古字”X”意為五行,也就是指某集合內所有的東西.
以下部分為2008.4在台北複習大雁高心得:
老師上課時提到:大雁高主通奇經八脈,而奇經八脈為意念和行動的橋樑.
在去年助教查功時看老師做大纏手/二纏手/三纏手就讓我體會出老師的腰以上鬆活及腰以下沈穩是做好的要訣.可是知道了做不到可以說是功力不足,但也可以有另一思考:大雁初的要領和大雁高一樣是以身帶手,以陰使陽,但大雁高和大雁初不同的是它還同時一齊做,也就是腰以上的陽和腰以下的陰同時進行,而我們從意念連到行動的橋樑多半只有一座,所以,才會做起來要不全陽或是全陰.而大雁高通奇經八脈就是要經此功法多搭幾座意念到行動的橋樑,或許檢驗大雁高是否練成的一個指標就是試試同時左手畫圓,右手畫方.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