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注音符號的習慣去轉換成漢語拼音
由於漢語拼音早已成爲全球學習中文的主流,加之在使用電腦做中文輸入時,它不須要特別的鍵盤,可以直接採用市面一般的英文字母鍵盤;因此許多台灣出身(包括我在内),當年只會注音符號的華人,也逐漸趨向使用此種中文輸入方法。
在台灣長大的朋友由於中文啓蒙教育就是注音符號,爾後長期使用,對於用ㄅ、ㄆ、ㄇ、ㄈ的觀念已是根深蒂固,所以對漢語拼音就有所隔閡,完全沒有概念,而且多少有些排斥和畏懼。他們的想法包括:
1) 注音符號是最標準的中文學習基礎,無可取代;
2) 都已使用注音符號那麽多年,現在到處都能買到注音符號鍵盤,不用改了;
3) 漢語拼音是共產黨所推展的,不屑也不願去學;
4) 漢語拼音使用的是拉丁字母,不是我中華文化;
5) 漢語拼音太難學了,不用再費事花時間了;
6) 雖然想學,但不知如何入手?以及如何找到中文輸入軟體?
7) 加之,現在一代又一代開發出來的手寫板其辨識越來越快捷、方便、可靠,以及手機也都具備觸點手寫的功能,如此一來管他是漢語拼音或注音符號,兩者皆可抛!
撇開以上某些人『堅定的敵我思想意識』,對於那些只是怕難學的朋友們,小子特在此提供個人的一點心得。
*** *** *** *** ***
其實漢語拼音相當簡單,相對於注音符號,每個符號都有個配對兒。以下我大致將對應的注音符號排列出來:
(一)行 ㄅ【b】, ㄆ【p】, ㄇ【m】, ㄈ【f】
(二)行 ㄉ【d】, ㄊ【t】, ㄋ【n】, ㄌ【l】
(三)行 ㄍ【g】, ㄎ【k】, ㄏ【h】
(四)行 ㄐ【j(i)】, ㄑ【q(i)】, ㄒ【x(i)】
(五)行 ㄓ【zh(i)】, ㄔ【ch(i)】, ㄕ【sh(i)】, ㄖ【r(i)】
(六)行 ㄗ【z(i)】, ㄘ【c(i)】, ㄙ【s(i)】
(七)行 ㄚ【a】, ㄛ【o】, ㄜ【e】, ㄝ【ye //~ie】
(八)行 ㄞ【~ai】, ㄟ【~ei】, ㄠ【~ao】, ㄡ【~ou】
(九)行 ㄢ【~an】, ㄣ【~en】, ㄤ【~ang】, ㄥ【~eng // ~ong】
(十)行 ㄧ【y~ //~ i】, ㄨ【w~ //~ u】, ㄩ【[ü]→ yu // ~u // ~v】
(ㄦ)行 ㄦ【er】
請各位首先盡量去記住【】内漢語拼音的相對字母;這裡頭,
- 【】内(i)只是為了配合其唸法上的習慣尾音,在此不用去記;
- 【】内若有“//”,表示在拼音是可以由其拼音字母的位置而有不同的拼法
- “ㄩ”本來是採用[ü]字,由於英語系的鍵盤缺少這個字母,因此是在考慮輸入時可能的困難,於是設計了用【v】替代的拼法
詳細解説
- (一行)ㄅ【b】,ㄆ【p】,ㄇ【m】,ㄈ【f】
這行比較簡單,由於都是用氣音,所以只要根據b,p,m,f的英式氣音就沒錯!
參考英語發聲字:but,put,mud,food
- (二行)ㄉ【d】,ㄊ【t】,ㄋ【n】,ㄌ【l】
也不難,但是其為氣舌發音,因此在唸音,可以想象在該字母後面有個“e”(發ㄜ音),所以唸作ㄉㄜ【d-】,ㄊㄜ【t-】,ㄋㄜ【n-】,ㄌㄜ【l-】。
參考英語發聲字:dow,tow,now,low
- (三行)ㄍ【g】,ㄎ【k】,ㄏ【h】
應該沒什麽問題,跟(二行)的方式相同:ㄍㄜ【g-】,ㄎㄜ【k-】,ㄏㄜ【h-】,但是要注意的是g的發音讀作“哥”,採用的是英語中go 的“g”音,而不是giant的“g”!
參考英語發聲字:good,kick,hug
- (四行)ㄐ【j(i)】,ㄑ【q(i)】,ㄒ【x(i)】
有點兒不同了。
首先,ㄐ【j(i)】發音讀作“基”,就是跟(三行)的g字要區別開。
參考英語發聲字:jet。
其次,ㄑ【q(i)】,與ㄒ【x(i)】之所以作q與x的寫法,乃是當初採用了拉丁字母的中式扭腰(註)讀法。簡單的說,就是強制規定。
沒有參考英語發聲字。
(註)扭腰讀法:這是我自己的講法,譬如“q”一般拉丁語是發“g-”聲,就是ㄍ;那麽把ㄍ扭一扭,抖掉一半,就剩個ㄑ這個身(聲)。同樣的把“x” 扭一扭,摻和一下就同“ㄒ”是一個身(聲)了。
在wikipedia有段文字説明《j、q、x等字母的來源》,可以去參考。
- j的發音與英語的j的發音較為接近,所以用j表示。
- q在絕大多數語言中發音為[k],與漢語發音不同。採用q的原因在於,古代讀q的一些字讀[k]或[kʰ],這種現象在一些南方漢語中還有保留,例如閩南語中「氣」,念做[kʰi],「棋」念做[ki]。另外在阿爾巴尼亞文里q的發音近似漢語拼音q。
- 古代,讀x的一些字讀[h],這種現象在一些南方漢語裡還有保留,如閩南語等南方方言裡,「下」念做[ha]。而x在國際音標中讀[x],[h]與[x]極為接近。另外,x在漢語中發音為[ɕ],在拉丁化新文字中拼做[xi],而巴斯克語和葡萄牙語中,x發音為[ʃ],較為接近。
- (五行)ㄓ【zh(i)】,ㄔ【ch(i)】,ㄕ【sh(i)】,ㄖ【r(i)】
- (六行)ㄗ【z(i)】,ㄘ【c(i)】,ㄙ【s(i)】
首先講沒卷舌的三個字母{z,c,s}——其中的{z,c}也是中式扭腰讀法,強制規定。沒有參考英語發聲字。
而ㄙ用【s】表示就比較合,參考英語發聲字:slow。
其次,卷舌的“ㄓ、ㄔ、ㄕ”便是在每一沒卷舌字母後面加個h就好:{zh,ch,sh};而ㄖ的舌頭出聲方式的確與【r】一路,其參考英語發聲就是row。
這兒要注意:【zh】是在英語中沒有的拼法,因此不容易混淆;但是【ch】與【sh】則與習慣性的英語讀音完全不同,所以這兩個拼法要特別記住,否則會與漢語拼音的【qu】和【xu】給攪糊了。
以上六行為聲母音。
以下五行為韻母音與介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