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深信在空無的另一邊,是穩定的力量。
在痛苦之前,會有療癒。
在破碎之後,會有補全。
在憤怒之後,會有平安。
在傷害之後,會有寬恕。
在沉默之後,會有訴說。
在訴說之後,會有領悟。
穿越了領悟,那裡就是愛。
~無名氏—From living with grief after loss
2) 地上沒有天上無法醫治的悲傷。~Thomas Moore, Irish poet
3) 我們稱上帝為「主」、為「王」,但衪從來沒有真正在我們身上展現那種身分。衪從來沒有控制我們的選擇,或強迫我們做什麼,將衪的意願強加在我們身上,正好不是愛的作為。真誠的關係由順服而彰顯,即使我們的選擇無益或不健康時亦然。愛不是限制,而是飛翔,而上帝就是愛!
4) 我們要如何成為教會的一分子?~一切都在於人與人的關係和單純分享生命。保持開放—讓周圍的其它人能找到神。衪的教會完全在於人,而生命完全在於關係。我們無法建造,那是上帝的工作; 上帝不創造制度和宗教。婚姻也不是制度,是關係。人害怕不確定,害怕未來。根本沒有確定感和安全感存在,制度不能提供我們安全感,只有上帝能。
5) 恩典並不依賴苦難而存在,但是苦難存在的地方,你會在許多面向與色彩中發現恩典。
6) 人們要求獨立,然後又怨上帝因為愛人們而讓人們獨立。
7) 和解是一條雙向道路,而上帝已經完全、徹底、終極地完成衪的部份。強迫一段關係不是愛的本質,但開闢道路卻是愛的本質。
8)上帝是動詞。
9) 愈是活在真理中,情緒就愈能幫助你看清楚。即使如此,我們對它們的信任也不要高過於上帝。
10) 「聖經的文字」也許能告訴你上帝是什麼樣子,生命和生活都在衪裡面,別無他處。我們以為靠自己活出上帝的公義,所以我們制定了許多規矩,關係比規矩混亂了許多沒錯,但規矩永遠不會給你答案。害怕自由的人就是無法信任上帝活在他們裡面的人。試圖保有律法其實就是宣告獨立,是一種繼續控制的方式。
11) 上帝不要成為一份價值表裡的第一位,衪要位在每一件事情的中心,當衪住在我們裡面,衪和我們就能一起度過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
12) 我們有很多理由無法原諒別人,那是捆綁了自己,而「原諒」這件事,無法建立關係,它是釋放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