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舞台終有落幕時,就像花瓣總會落地。當一個人處在病危的關鍵時刻,醫療搶救方式的選擇不是往往不是當事人自己可以決定,而是掌握在家屬手上。誠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海浮沉是江湖,名利追逐是江湖,連責任義務的糾結也是江湖。有不得不做出的決定、不得不面對的困境、不得不承受的痛苦......
父親見鄰人坐輪椅被推在公園時,很認真地說道,假如有一天他無法生活自理時活著已沒有意義,千萬別讓他像植物人般坐輪椅度過餘生。傳統觀念下老人總是忌諱談死亡,這個話題自然就止於此。有一天,當父親突發中風被送進加護病房時,院方在緊急的時刻詢問沒有專業醫學常識的家屬,要他們自行做出醫療決定,並自行負擔後果。除非家屬經討論早有達成共識,否則事出突然,站在人道立場,那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存活機會任誰都不會輕易放棄,加上沒有人願意背負不孝的罪名,迅速做出正確抉擇實在是殘酷而為難的事;除了對重症變化的無知,或對外人置評的承受,當下都因親情的難以割捨讓人亂了方寸。
我們沒想到後續植物人處境與家屬漫長照顧的痛苦,違背了父親生前願望,帶著渺茫的康復希望,讓他在醫院與療養院中度過餘生,在沒有尊嚴,重複病痛折磨中煎熬了七年的時光。此後的歲月我帶著愧疚,連在夢裡都乞求父親的原諒,我們辜負了他健康時的交代。
好友的父親病重時已完全沒有食慾,也知道自己來日不多,清楚交代不想包尿布、不要插鼻胃管,讓他維持最後的尊嚴,該走時就讓他離開;然而事母至孝的好友說他已經沒有母親了,不願再失去父親,多活一天就多一天有爸爸在身邊。最後還是請求醫生插了鼻胃管、包上尿布以延長生命。當老人家嘗試拉掉管子,院方說為確保灌食順暢必須對患者進行「約束」,於是他父親最終被雙手綁在病床上,包著尿布,直到離世。
我們何時離世誰都不能預知,為減少遺憾,善終不是靠運氣而是事前提早準備。慌亂中的抉擇充滿無奈與無力感;當人們有所覺醒,慢慢重視臨終關懷,開始鼓勵民眾提早簽屬文件,不做無意義治療。亞蘭德倫二度中風病痛纏身時,他考慮選擇安樂死;拖著病痛的前體育主播傅達仁也主動飛往瑞士進行安樂死;善終成了人生最後的大事。五福臨門包括「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其中「善終」指的就是能預先知道並妥善安排自己的死亡,用自然、少受罪的方式往生,好好照顧人性尊嚴,是生命最美好的祝福!人生未必完美,紅塵江湖,但求心安、平靜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參考閱讀:
https://udn.com/news/story/6839/5779786
台灣臨終照護居亞洲之冠 83歲「善終菩薩」是推手
https://udn.com/umedia/story/12758/4094573
病人自主權利法,要不要放棄急救?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到底談什麼?
*吃完茼蒿賞茼蒿花。茼蒿花語是「豐富」,代表一帆風順。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8樓. 展迎風2022/04/24 22:22
讓人難過的活生生的例子
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謝謝城市小農對這議題的認真探討
唯有好好地面對和準備 才不會留下遺憾
- 7樓. 天涯孤鴻···花窗2022/04/22 22:15身不由己
我經常跟女兒溝通,讓她知道我的想法,我的感受。
“希望”,在我不能發聲的時候,她能顧念我的心意。
國人多半保守,忌談身後事,往往帶來很多家屬的紛爭、當事人的痛苦。
看了太多因不捨造成悲劇的例子,在上過生命教育課程後豁達許多,也開始跟孩子談生死大事;能提早處理自己未來沒有能力處理的自身大事可以減少一些遺憾。
有些課程看似不重要也無趣,但真的有需要!
城市小農 於 2022/04/23 07:56回覆 - 6樓. 林大(在跑)2022/04/09 22:21好死竟是今世最大的願看似平凡的願望卻是大福報的人才能擁有。 城市小農 於 2022/04/21 07:44回覆
- 5樓. 媺媺2022/04/04 14:06
在幾年前我和外子已經簽妥了「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兩個兒子是見證人,並已註記在健保卡上了。但很多資訊上及書籍中都談論到,簽妥了意願書還是不夠的。如您文中所說的,病人豁達的抉擇常在最後關頭被卡住了,原因是家人親屬的不捨與放不下,仰或還有其他原因。
有一本書《因為愛,讓他好好走》作者黃軒,是一位重症醫學主任醫師,書中記錄了十七個令人心疼的臨終故事。作者提醒,有意善終人做了決定之後,還是要經常的和家人親屬多多的做溝通,多一份了解就更能完成善終的願望。
對臨終病人做CPR大都不會把病人搶救回來,反覆的壓胸急救會導致病人的血從鼻腔、嘴巴、耳孔噴出,也極可能會壓斷肋骨,而插管、電擊在在都在折磨病人的身心。當急救無效,請家屬進病房之前,醫護人員會事先把病人身體清理乾淨,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不清楚當醫護人員對臨終病人施行急救措施時那慘不忍睹的模樣。
如果因為愛,家人絕對不會讓將要臨終病人再受如此的折磨,有深入的了解或許比較能放得開手,讓臨終病人走得有尊嚴。
臨終課程真的很值得重視,不僅是為自己也為親愛的家人。
很多我們未面臨的事很難用過去經驗去推理、想像,
像是衰老、像是死亡,
唯有提早做功課才能從容不迫,
就像孩子學習上學、學技藝、人際社會學等等,成年人的重要功課之一就是生命課程。
城市小農 於 2022/04/04 19:07回覆 - 4樓. 阿丙0.62022/04/01 20:38
古人說,久病無孝子,只有身歷其境才知什麼是蠟燭兩頭燒,
於精神,於體力,於財力……等等。
扭曲所謂孝道的真諦,為世俗虛構價值所拘束,
生命教育有待普及,生的尊嚴與死的尊嚴並重。
- 3樓. 飛天破學校的費歐納2022/04/01 17:30病主法雖簽立,失去意識時的決策權又會交到家屬手上,讓善終....十分困難....
- 2樓. 旭日初昇2022/04/01 11:07
謝謝小農的親身故事分享~
很多長者的確不想賴活,但一些為人子女者基於孝思,
違背長者意願,徒讓長者受折磨。
相信這些家屬若有機會再做抉擇時,應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式。
台灣的生命臨終教育還在演化中,希望家屬千萬不要為了孝思,
卻換來當事者與自己的痛苦悔恨。
另外:個人若不想臨終被折磨,務必堅定交代家屬並至醫院療所立下不得做不必要治療的立約書。
- 1樓. 郁勝2022/04/01 00:14照顧四個老人,老人臨終前我就做過三次"壞人"!岳母久病在臥禢上斷氣,較無爭議。
家父和岳父臨終前都在插管,醫生宣布再救下去也只是活死人了,問誰來拔管?大家都愣住了!一起望向我,終究仍難逃這最後一步,得要我來拆管線。
家母生前就一再交代過,如果會變成植物人就不要救了。家母在醫院出大狀況時,醫院第一時間是通知已立具的繼承人(弟弟),我趕到醫院後,他就說要趕去上班,我接手下決定不急救後,其他親人幾個鐘頭後才陸續趕來,家母已經斷氣,惹來一陣抱怨。有股說不出的如鯁在喉!待老的都送走後,我已不想和他們再多說甚麼了。多年來的醫病糾紛弄得院方寧可把所有責任都推給家屬,
這終究不是病患與家屬的福氣,更多的是無奈!
人有個弱點,不敢做出重要決策,事後又理直氣壯的責備決策者。
生死大事需超越太多情感面,和對未知的對抗。
城市小農 於 2022/04/01 14:1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