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驚爆13天 (Thirteen Days)
2008/09/10 15:55
瀏覽10,295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關於劇情
  巨星凱文柯斯納飾演甘迺迪總統身邊的國家安全顧問,肯尼斯歐唐納,它與甘迺迪總統和及其胞弟,一同化解1962年全世界最危險的13天。
  古巴飛彈危機是發生於1962年10月14日,美國 U2 轟炸機發現蘇聯,在距離佛羅里達不到150公里的古巴境內部署核子飛彈,這些飛彈能夠瞄準全美各大都市並且造成重大傷亡,這項消息當然立刻震驚華府。美、蘇兩強的對峙,情勢也急遽升高,核戰危機 一觸即發 。
   一邊是蘇聯極具挑釁的行動;而華府內部的聲音,主戰的鷹派要蠻幹決一死戰,也叫甘迺迪頭痛不已。全世界最危險的13天,甘迺迪總統和他的幕僚該如何用 勇氣 和智慧化解這一場危機呢?

毀天滅地的核子戰爭就要爆發
全世界如坐針氈 危在旦夕

  『 驚爆13天 』是根據當年的新聞報導、學者分析、白宮會議錄音,以及CIA內部分析文件來撰寫出這個震驚全世界,叫所有人記憶猶新的史實故事。當時冷戰時期,美蘇兩大強權的對峙,它們的一舉一動都是叫世界各國如坐針氈。 更不要說是 一觸即發 的核子戰爭。那其中的懸疑、緊張、非局外人能想像。導演羅傑唐納生還記得:[自己當時住在澳洲才16歲,連小時候的日記裡都畫著飛彈。可見這件事影響多深,當時每天自己都覺得世界即將毀滅,每天都可能是 世界末日 。]

  導演在87年與凱文柯斯納合作了『軍官與間諜』這部政治驚悚鉅片,獲得空前的成功。也替凱文開啟了璀璨的 巨星之路 ,這次再度合作拿手的政治驚悚題材,但是不能過度偏重劇情,因為這是史實,在戲劇化的懸疑和驚悚之餘,如何表現出當時身在風暴核心內部人士的掙扎及煎熬,同時它們的智慧和 勇氣 叫後世深深景仰。在題材的處理上就要特別小心。

  古巴飛彈危機不只是歷史上的片段事件,更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電影題材: 兩個極端不同的政治立場及價值觀交戰,當你越深入去了解才會發現我們曾和危險如此的接近。和當時不為人知的內幕、白宮內部的會議,一場又一場的辯論和爭執,任何決策都將決定這個世界的命運。而你永遠無法預測明天將會面臨的橫逆是什麼。

  當然對電影工作者而言,如何表現出這13天在兩個小時的電影裡面,取其精華、濃縮再表現出來,才成就了今天的 『 驚爆13天 』。

在這最可怕的13天,沒有一件事是對的;但是你一旦回過頭看,這是當時他們做出最佳的決定!
  片中透過凱文柯斯納飾演的歐唐納,它是甘迺迪總統身邊的國家安全助理。從第三者的眼中來看這整件事情的發展,不僅只是呈現出白宮當時決策的內幕, 更是在總統及其幕僚同心協力之下完成挑戰。

本片最大感觸就是它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待政治決策。以下就是影片記憶深刻的幾個片斷:
一是當美國U2偵察機發現蘇聯在古巴佈置遠端導彈時,美軍軍方強硬派極力主張偷襲蘇聯,而甘迺迪及其幕僚則極力想避免一觸即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在一次私人會議上,甘迺迪談到去年他看的一本書《八月的槍》,說在一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死亡了幾百萬人,而 這源于雙方固執於以前的錯誤經驗,一旦命令發出,即使錯誤,也頑固地死撐下去,結果導致更多的人充當了炮灰。
二是當蘇聯一艘運載導演的貨船駛過封鎖線時,美國海軍總管下令使用信號彈警示,這時甘迺迪的幕僚美國國防秘書麥克拉馬拉勃然大怒,上前質問。而海軍總管以這是18世紀以來一貫做法來搪塞,麥克拉馬拉說到:“你怎麼能保證對方不認為這是攻擊?要是對方認為這 是攻擊,開戰了,怎麼辦?我們要做的是甘迺迪總統與赫魯雪夫之間的溝通,交流!!去你TMD的18世紀。。。。。”
三是當美國U2偵察機被古巴導彈擊落後,迫於美國軍方的強大壓力,甘迺迪一方面準備作出開戰的指示,另一方面又派他的兄弟羅伯特.甘迺迪(當時美國司法部長)會晤蘇聯大使多布甯,進行最後交涉。兩人經過交談,終於以美國做出撤出土耳其的導彈為秘密條件下, 達成了初步協定。這時多布寧握著羅伯特.甘迺迪的手,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我們聽說美國軍部的人想打戰,可是你和哥哥是好人,好人會有好報的。”
四是總統助理肯尼.歐當納陪同羅伯特.甘迺迪會晤多布寧後,深夜回到家中。面對著自己的妻子,注視著熟睡的孩子,倍感壓力的他說了句:“如果明天太陽照常升起的話,那就是因為有好人。”
五是當赫魯雪夫下令撤除在古巴的核武器和導彈,而被蘇聯導彈擊落的美軍U2偵察機也被美國政府以執行任務時失蹤所掩蓋,雙方都給予了妥協。隨後鏡頭轉向肯尼.歐當納,他站在總統書桌前,拿著一個銘牌端詳,上面寫著:The sea is so great,but my boat is so small.
看到這裏,我認為這是本片最經典的場景。個人個體在國家機器面前是如何的渺小,微不足道。生命是最寶貴的。
NO WAR...就如片尾響起的那個畫外音:我們需要的是和平,不是暫時的而是永久的和平,我們的後代子孫都生活在這個星球上。

下附古巴導彈危機的背景資料:
1962年10月蘇聯在古巴建立導彈基地引起蘇、美兩國在加勒比海地區的尖銳衝突。古巴獨立後,1961年4月發生吉隆灘事件。蘇聯以“保衛古巴”為名,從1962年7月下半月開始,把進攻性導彈秘密運進古巴,以加強對美國的威懾力量。10月中旬,美國根 據U—2型飛機的偵察,得知古巴正在修建針對美國的中、遠端導彈發射場。10月22日,美國總統J.F.甘迺迪發表電視演說,宣佈武裝封鎖古巴,要求蘇聯從古巴撤出進攻性武器,並威脅不惜使用武力,形成戰爭一觸即發之勢。

23日甘迺迪又簽發禁止進攻性武器 運往古巴的公告,宣佈從24日起,將攔截並強行檢查可能前往古巴的艦船。同時,美國在古巴周圍集中了大批武裝力量,駐西歐和遠東的美軍也都處於高度戒備狀態。美國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美洲國家組織中的盟國軍隊也進入戒備狀態。與此同時,蘇聯、古巴和華沙條 約國家也進行了相應準備。蘇聯外交官否認在古巴有蘇聯導彈,並對甘迺迪講話表示“震驚”。10月23日,蘇聯政府發表聲明,表示要按蘇、古協議繼續用武器援助古巴,堅決拒絕美國攔截,對美國的威脅將進行最強烈的回擊。但24日,蘇聯駛往古巴的船隻卻開始返 航。

  • 25日,美國在聯合國展示了在古巴的蘇聯導彈和發射場的照片。26日,H.C.赫魯雪夫給甘迺迪一封秘密信件,提出願在聯合國監督下從古巴撤出進攻性武器,並表示不再向古巴運送這種武器,交換條件是美國撤銷對古巴的封鎖,並保證不再入侵古巴。27日, 甘迺迪復信赫魯雪夫並發表白宮聲明,要求蘇聯在聯合國監督下從古巴撤出導彈,美國保證不入侵古巴。28日,赫魯雪夫回函,表示已下令撤除在古巴的核武器,並同意讓聯合國代表到古巴核實。

  • 11月1日,F.卡斯楚?魯斯發表電視演說,宣佈拒絕聯合國視察,並提 出維護古巴主權和領土完整的5點要求。11月2-26日,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A,H.米高揚到古巴同古巴領導人會談,施加壓力。11月8-11日蘇聯從古巴運走了42枚導彈,並在公海上接受美國“船靠船的觀察”。20日,甘迺迪宣佈赫魯雪夫答應將在30天內撤走在古巴的全部“伊爾-28型”轟炸機,同時宣佈美國取消對古巴的海上封鎖。12月6日,美國國防部宣佈蘇聯轟炸機撤出古巴。至此,古巴導彈危機遂告結束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