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樂部之死
2009/11/06 11:19
瀏覽4,812
迴響0
推薦5
引用0
從雙周休二日的制度實施之後,1990年代開始有了俱樂部的興起,加入俱樂部不僅帶動休閒健身風潮,也象徵身份表徵。
當時有林肯俱樂部、國王與我、天母國際聯誼會、圓山俱樂部、虹頂商務聯誼社等知名聯誼社興起,台北市敦化北路、民生東路一帶外商公司多,台北聯誼會也在這樣的風潮下風光開幕。
但隨著時代變遷,會員多往大陸投資發展,消費狀況不如想像,也使得俱樂部的經營日形困難,不是改變經營型態就是關門大吉,部分結束還鬧出與會員間糾紛,目前僅存的知名俱樂部,包括:圓山俱樂部、天母聯誼社與世貿聯誼社等。
台北聯誼會目前仍採會員制,如非與會員同行或持相關票券,難以登場入室。聯誼會內除了餐飲部,還包括健身房與游泳池,重點是會員多是上流社會人士,「游泳時,如果發現曹興誠就在你旁邊,隨時有機會跟這些人攀談,是許多人加入會員的目的。」一位陳姓會員說。
不過另外一個鮮為人知的是,大樓內還有一家酒店,隱身在俱樂部一面看起來毫不起眼的牆面內,一推門又是別有洞天,雖非屬台北聯誼會轄區,只是如此一來,俱樂部就有煙幕彈的功用,外人難以得知入內者是用餐還是喝花酒? 這家酒店,據了解也易手過數次,場內有開放式的卡拉OK區,有很多人只來談事情,不找小姐。另有個別包廂,最大包廂內還置有撞球檯,豪華氣派,另有琴師及魔術師串場表演,入夜後,這裡便成了夜夜笙歌的地方。
台北聯誼會因為經常有政商名流出入,往往也成為弊案的「案發地」,例如轟動社會一時的「股市禿鷹案」,檢方就發現涉案的關鍵人物多次出入台北聯誼會;前立委林瑞圖曾爆料一樁關乎台鳳集團內線交易案所衍生的「鳳梨宴」,疑似有司法官赴台鳳集團之邀,前往台北聯誼會喝酒。最近的一次,就是檢察總長陳聰明與寶徠花園廣場建商蔡竹雄密會台北聯誼會。這些紛紛擾擾恐怕都即將隨著晶華的接手而跟著煙消雲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