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繪畫天分
記憶之中,家人第一次稱讚我畫的東西好,是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畫了一個頭戴鋼盔、一手拄著一面大國旗的軍人。或許發生在哪一年國慶日午後的事情吧!
當時,在國定假日,真的有人會把國旗掛到自家門前,我們家裡也會把日曆上的小國旗剪下來,用漿糊黏在筷子上,就成了一支可以拿在手上的小國旗,但這支小國旗不會像布旗那樣隨風飄揚,那紙片也不過才手掌大,只會硬挺挺的張著,就四四方方的一面紙旗。
我總覺得這樣的旗子實在太不生動了,而且這支小國旗翻過來,背面還是白的,簡直是個大缺憾,我曾經又拿一張小國旗,要貼在這空白的背面。不過翻面過來之後,這根筷子跑到了白旗子的右側,國旗左上方的青天白日這處是貼不到筷子那一邊的,當時年幼無知,也想不懂為何翻面後會這樣左右換位,於是就算了,這一支筷子國旗就只有一面能看。
我當時所畫的軍人,手裡拄著的大國旗可不是這般硬挺挺,那是一面彎柔靈動、隨風招展、翩然飄揚的旗子,其實就是把這長方形上下橫著的兩直線畫成波浪般的曲線,重點是,上下兩橫線彎曲的波浪要繪成一致,如此國旗的形狀才不至於扭曲到認不出來。
我這樣畫出來的國旗便成了風中飄揚的樣子,媽媽與姊姊一直說畫得很好,旗子飄動得很自然,當時,我卻覺得很簡單。
大概在國小一年級的時候,星期六下午,電視有布袋戲節目,是美猴王孫悟空的故事。那時有一個同學大概家裡沒有電視機,便會到我家來看這布袋戲,他都會帶著紙筆來,把喜歡的人偶角色畫下來,他畫得可比我好多了,我還記得他所繪布袋戲人偶的五官神韻,特別是那手掌噴出來的火焰畫得十分逼真,將鉛筆側轉輕描,用淡色筆跡來顯現出火焰光影的變化,這些手法都很不錯,於是我就學了起來,有空時也在白紙上,自己練習畫著。
國小二年級的時候,我又遇到另一位很會畫圖的同學,特別是他有三維立體構圖的概念。一般小朋友所畫的小汽車就是兩個圓圓的車輪,加上方方正正的車身,頂多車窗上一個人臉探出頭來,完全是單調線條所構成的二維側視圖。
而這位同學畫出的卻是從汽車左前方看下來的視角,弧狀的前玻璃,平行四邊形的引擎蓋,兩盞彎順凸起的車燈,車殼的半圓輪弧繪出之後,車輪要畫在那半圓輪弧的左下方,是凹進去平面圖紙的概念,從汽車左前方看去,車輪當然是呈現橢圓形的,而非正圓形的,輪胎還要加上厚度,汽車底盤下還要畫出另一側露出的一小半車胎,地面再描上車體投映下來的影子,整個構圖就是立體的圖像。
我看了為之驚艷,這才是真實世界的東西!
我又把這畫法學了起來,不過這種技法可大不容易,得去馬路上觀察一下停著的汽車,又練習了一陣子,腦袋中必須想像著物體在三維立體空間中的位置,然後才能下筆,汽車真是一個不錯的練習題目。
後來我所畫的東西就有了立體感,這樣的進步對我繪畫能力大有幫助。
暑假作業本的最後有幾張空白圖畫紙,我全部畫完了,作業題目卻沒寫多少張。我還記得我畫了汽車、小飛機、火車頭……等等,都是有立體感的構圖。
每張畫完成之後,自己都覺得很有成就感,可惜,小學的暑假作業本全部被老師收去了,應該全成了廢紙。那些我自認很棒的畫作,汽車、小飛機、火車頭……一張都沒留存下來,只剩自己腦中殘留的模糊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