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五載風雨舊書肆 ◎May
2012/08/09 11:22
瀏覽816
迴響17
推薦3
引用0

   

    在時間的長河裡5年何其短促在瞬息萬變的商場裡5年又何其悠長

    每逢週年前夕,總要溫習一下台詞。今年,閃過腦海的詞是:「謝謝大家,不過,我認為這只是個開始!」、「謝謝你們,只有你們知道,我所做的事情不是在虛擲人生。」

    擁有一間自己的書店是許多愛書人的夢想,然而夢想只是個起點,夢想要靠努力來落實。我入行晚、沒有家族背景、人脈財力薄弱,只好比別人加倍努力。

    192211胡適在艱困的環境下創辦了《努力》周刊,作了『努力歌』:『天下無不可為的事。…不怕阻力!不怕武力!』我稍微改了詞:「天下無不可為的事。…不怕阻力!只怕不努力!」

    我把握每一個求知的機會,經常為了弄清楚某件不知名的書刊而廢寢忘食。也經常為了爭取一個貨源,披星戴月兼程趕往。

    不只我個人這樣,我也同樣要求工作人員,務必了解經手的每一本書,我常說:「我們現在做的事情,或許要三五年後才看得到成績,但是千萬不要小看這些事。」

    對書如此,對客人也如此,我們珍惜每一次相遇。買20元的特價書也好,買2000元的珍本書也罷,只要你愛書,我們都以禮相待,沒有階級之分。

    1950年初孟絕子渡海來台,寄住基隆伯父家,晚間吃過飯就溜到附近一家書店,站在書架前看書,那時看的是托爾斯泰的復活中譯本每天固定時間看一小段,一連好幾天,有一天晚上,照樣從書架取了書準備接著往下看。這一次,老闆面容嚴肅的走過來開口問:「你買不買?」身無分文的孟絕子低頭回答:「不買!」老闆隨即將書從他手中搶過來插入書架並且賞了他一個白眼。孟絕子羞紅著臉走出書店。

    我說:「都過了62年,你記得這樣清楚啊?

    他說這件事情對他的傷害很深,也因此影響到後來他任台大外文系圖書館管理員時的作風。他最後因為圖書館藏書數量短少遭革職。他說:「有的學生借了書,搞丟了,沒辦法還。有的借了書,對書有了感情不捨得還。種種情況,我都睜隻眼閉隻眼。」

    再把時間拉回63年前,19495月杭州剛解放,前途未卜的孟絕子,還是在書店裡消磨他的青春歲月。最常跑的是商務印書館,因為那裡有座椅,可以坐著看書。還記得看的是史諾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譯本。那時候,經常口袋裡連午飯錢都沒有,怕店員看出來,午餐時間一到,就到外面胡同繞一圈,佯裝外出用餐,再回來繼續看書。店員親切的跟他招呼:「吃過飯了!」孟絕子笑答:「是!是!剛吃過。」

    書店風貌千百種,你猜我想要哪一種?很明顯,答案就在這裡:「蘭臺藝廊」。

    坦白說,這5年不是一帆風順,蘭臺也曾數度面臨財務危機,我只好變賣家當,出讓壓箱寶,雖然渡過了難關,卻也了孳生一些事端。於是,我明瞭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藏書圈也不例外。只不過,這些紛擾令我消沉卻也促使我成長

   做生意,營收有高低起伏,前幾年,我的心情會隨之起伏。現在,即使到了五窮六絕的谷底,我依然保持淡定。

    每天在拉下鐵門打烊的那一刻,我以郝思嘉的口吻對自己說:「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目前來說,已經很少東西可以影響我了。  

    唯獨孤寂,它真的是一種很難對抗的的敵人。有時候,沒有店員的週日,碰上惡劣的天氣,又恰逢心情低潮,一個人寂寞得發慌,忍不住數落自己:「自作自受」。也有時候,遭遇工作上的困難,書本和電腦都幫不了我,找不到答案的挫折感,又是另一種難以忍受的孤寂。更有甚者,每當我在故紙堆裡偶拾吉光片羽,卻無知音同樂,這一種孤寂最是讓人搥胸,但怕也是一輩子擺脫不掉的孤寂了。

    海明威在諾貝爾獎致答詞說:「當作家擺脫了他的孤寂,他的聲名日甚,而他的作品也開始敗壞。」這段話可套用在任何藝術創作者身上,即使用在一個舊書商身上也十分適切。經過5年我已深深體會,身為一個舊書商要能忍受孤寂,要懂得拒絕外界的誘惑。當你耐不住孤寂,為了抵擋孤寂而從事一種快速獲得療效的作為時,你將來必須用更多時間和作為來填補接踵而來的孤寂。

    你問我:「5年了,感覺如何?」

    我告訴你:「用一本書的代價,換來一個逝去的回憶,或一個未竟的美夢!我真的愛死這工作了。」

 

有誰推薦more
迴響(17) :
17樓. May@guest
2013/02/16 08:26
Re: 五載風雨舊書肆 ◎May

嘉賓光臨,我是又驚又喜。

得到妳的讚美,更是無比榮幸。妳會喜歡這篇,我想是其中某處引起你的共鳴吧!

我知道妳去年忙於新詩集出版,在此恭喜你,米飛她們來過,都談及妳的事情。

去年偶識一位妳的粉絲,便把妳上回來我店幫我題簽的那本書讓售給她了。

新詩,我雖不懂但能欣賞,願妳 不斷有好的靈感湧現,詩集暢銷!

 

 

16樓. Tanya@guest
2013/02/16 01:01
Re: 五載風雨舊書肆 ◎May

我好愛這篇文章!妳寫得真好!

去年暑假因出書瑣碎事情太多,沒能去探訪妳,

今年希望能多去幾次,摸一摸那些好書。

新年快樂!

15樓. May@guest
2012/10/22 11:06
Re: 五載風雨舊書肆 ◎May

對此,似乎你有更多的體驗,是嗎?

14樓. asiletintin@guest
2012/10/22 08:51
Re: 五載風雨舊書肆 ◎May

最難將息ㄉ苦痛 真是最難將息啊

13樓. May@guest
2012/10/09 06:18
Re: 五載風雨舊書肆 ◎May

詩人說:最難風雨故人來,可不是嘛!

美人啊,好久不見,甚念!

我是一條幽寂卻翻滾風華的河,

而那盪漾的愛情海又讓妳捲起了多少精彩浪濤!

12樓. Jolie@guest
2012/10/07 11:17
Re: 五載風雨舊書肆 ◎May
蘭臺的五年,是一條幽寂卻翻滾風華的河,
有夢,有理想,有春風清吟,更有秋鳥啼唱。
有妳真好,讓台灣現出了優雅文化。
11樓. May@guest
2012/09/19 09:52
Re: 五載風雨舊書肆 ◎May

還是叫老淘親切,冒昧請教你的e-mail好嗎?這幾天,我每天外出收書,根本沒時間碰電腦。過兩天,整理好再回信到你e-mail吧!

不然,我們在這裡一來一往的隱藏訊息,不知外界作何猜測。

我姓李,不過開書店之後,很少用本名,多用英文名May,就叫我May就好。

10樓. 老淘@guest
2012/09/17 10:11
Re: 五載風雨舊書肆 ◎May
="細明體">另外,還有一些拼湊的,成果最好的是中國小姐林素幸照片集,你的收藏有該屆入場卷,我也收了一張。這批照片推測就是林素幸的個人收藏,我還推測應該是林已經過世,遺物被清理而流出,從豆蔻年華的照片開始,報名、參賽,得獎、衣錦還鄉、拜會,國外參賽,得獎,各地旅遊、拜會,甚至還有當時每個畫刊有關她的報導,這批買的辛苦,我幾乎一一考證時間地點,整理為兩大本相簿,這是另一項收穫,拼湊成果,還有一些,其中如南部護理先驅蘇繡英的照片集,也是從割裂中收拾、考證,可惜有一部分她的結婚系列沒有買到,留下一點缺憾。很很不解,其中不少她兒女小時照片,應該都還在,為何保存先人遺物?直接便流落舊貨攤中,再由有心人點滴辨識。

你說:「還有很多話要說哩!」我也有此感覺,光談老照片就用了許多篇幅,反正不急於一時,慢慢再談,先談到這裡。最後,好奇一問:「五載風雨之前,你在花蓮嗎?是否也開舊書店?」還有部落格頭像版那雜誌中人應該是你吧?什麼樣的雜誌?今天移到電腦打字再貼,快了許多,標點也容易處理,附及。

9樓. 老淘@guest
2012/09/17 10:11
Re: 五載風雨舊書肆 ◎May

你我雖沒見過面,卻有一見如故的感覺,很談得來,談車籠埔你能不見外,告訴我一些私密性的回憶,可知你已將我當朋友看,當然就直接告訴你我的服務單位,了卻一些疑問。還有我姓林,可冒昧請教貴姓,以後留言才有個稱呼;臺灣文獻館現在隸屬國史館,以前稱為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民37年成立至今,你賣舊書,一定收過、賣過我們的出版品。我於80年初進文獻會,一彈指已經超過20年。國史館借照片事,當初他們如承諾付費,應該只是時間問題,我們這邊策展借照片幾乎都不付費用,只有數量較多時,才用其他名目貼補一些費用。說到老照片,我也努力收集一些,不過最近不再收了。我看過你的照片收藏,大概都屬整批入藏,我是喜歡這樣的,如此才能保留史料價值,可惜現在做拍賣者,往往收到老相簿,便割裂出售,精華分散,其他又沒人要,廉價拋售,整個古人心血,便付諸流水,有些受過日本教育者的照片簿都整理的很好,偏偏遭到毒手,看了痛心不已。有次我向一位南部賣家建議,請他整批開價,他人很不錯,很便宜,寄了一大箱來,好幾本,他隱約透露一點訊息,知道原主陳姓,住屏東,照片入手之後,仍與你用同樣方法,拼湊資料,最後得知是早年九如陳姓鄉長之物。其他陸續買了一些整本的,數量最多是呂泉生與榮星合唱團的,去年我們辦五大家族特展,辜家二房小姐看了照片,又與我談了一些回憶,也認了一些影像中人,原來他早年也是榮星成員,這種事令人振奮,也是收藏樂趣。



8樓. May@guest
2012/09/15 10:48
Re: 五載風雨舊書肆 ◎May

  抱歉,回覆晚了!這2天收進不少書,忙了點。

  終於知道你的工作了,哈!原來是在台灣文獻館,先前我跟助理聊到你的部落格時,對於你的工作十分好奇,心想怎麼有人學問如此淵博,卻又平易近人,能玩古籍文物又能玩部落格,不是那種老學究型的。她曾託我問你工作性質,但我就是開不了口,我想這是個人隱私。

台灣文獻館是隸屬國史館的吧?在中興新村嗎?寄書地址得查過才知道,寄書的事都是我吩咐下去,由助理處理。兩個月前國史館編纂人員曾來我這裡借用2張民國老照片,做為《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史畫》出版之用。不過,酬勞至今尚未如期收到。大概,公家機關會計作業繁複吧!

  在我剛開啟部落格時,也曾應酬式的與格友回應往來,但漸漸的一方面自己忙,一方面也覺得那不符合我的真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