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明星男校與明星女校的學測成績差異
2012/02/14 21:00
瀏覽6,471
迴響10
推薦11
引用0

今年大學學測結果出爐,明星高中再度佔去滿級分生的大部分。其中,我注意到一個現象,北一女與建中的滿級分人數有相當差距,建中滿級分人數遠多於北一女。其實,這個情形好像已經持續多次,似非偶然。

我想問的是:為什麼會這樣?

有多種可能的答案。一種是女性的資質,終究不及男性,所以,全台最優的女生,成績終不及最優的男生。

不過,想必這種說法絕難被女性同胞們接受。

當然,還有很多種其他可能的理由。譬如,學校的政策、物質條件、風氣或師資優劣。先說說師資。雖然兩校的師資應該都很優良,但是畢竟還是可能有差別。北一女的總體師資(包括校長人選的優劣)會不及建中嗎?

這種答案立即可被另一種事實所否定,那就是其實並不是只有建中、北一女之間存在差別,其他各地的明星學校也呈現男校優於女校的情形,譬如中一中與中女中、南一中與南女中、雄中與雄女,差別情形都相當一致,而且歷年皆然。這很難說恰都是男校師資勝於女校,或男校校長勝於女校。

其實,這一系列的差別,幾乎同時也否決了政策、物質條件差別的可能性。太明顯的物質條件差異應該會被反映出來,女校不可能坐視物質條件不如男校而毫無反應。而且,差別應該不會如此一致:男校一概較佔優勢,且歷年皆然。

會是學校讀書風氣的差別嗎?同樣很難解釋為什麼都是男校的讀書風氣較佳。除非,高中階段的男生果然因為天生的人格特質而較高中女生更沈穩、專注。這雖然不是資質問題,卻也是一種性別差異的觀點,恐怕也非女性主義者所能接受。

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學測出題的形式較有利於男生做答?如果是,那也應該研究改進。怎可坐視對女生不利的出題法呢?

有網友表示,進入建中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業成業平均在一開始就比進入北一女的學生的平均起點為高。所以他認為我的問題如果從男生與女生性別的方向來探討,是走錯了方向。

對於這樣的論點,我並不能釋懷。請問:為什麼北一女與建中的起點會不一樣呢?

是因為建中招生人數較少(所以把較低分者切割掉了)嗎?這個說法應該不成立。實際上,兩校學生人數很相近。而且,如果只是這個原因,那麼,北一女的滿級分人數也不應該比較少(只會出現比例上的差異)。

除非起點的不同本來就反映最優男性與最優女性間在更早期就已經存在差別。(我們不妨假定男女學生沒有不同的向台北市明星學校集中的趨勢。也就是不會有較多男生從大台北以外地區來考建中。這個假定應該可以成立,因為其他各地區的明星學校還是有類似的差異。)

再擴大來說,如果是北一女招收人數偏少,所集合的菁英女學生較少,那麼如果將女生第二志願加上來,應該就能與男生第一志願的學測成績相當呢?但是,實際好像也不是這樣。據我所知,即使是北一女加上中山女高,滿級分的人數仍然遠少於建中。(其他地區的情形似乎也都類似。)

有網友提到男生、女生的專注力與思考力的差別。我偏向同意這種可能性。特別是數理方面的思考力,男女生或許確有差別。當然,如果是這樣,在學測內容上是否應該有所斟酌,值得檢討。

也或許我們嘗試這樣說:男性的心理特質有較大的變異性,女性則變異性較小。所以,最專注或最善思考的都是男性(反之,最不專注或最缺乏思考力的,也是男性)。但是,這卻不等於男性的平均專注度、思考力高於女性。

不過,上述的兩種說法恐怕都會受到一些激進女性主義者的抗議。他們可能會強調,男生、女生之間並不存在我所說的這些差異;即使有差異,也是後天的結果。

後天的可能影響因素之一,是女生往往要做許多家事,所以女生無法專一於功課。

我也注意到,北一女的學生中有相當比例的人要參加樂儀隊,那也是很耗時、費力的。會不會因此影響功課呢?另外,北一女的學校地點很糟糕,許多抗爭或慶典都在他們學校旁邊舉行,也影響他們的安寧。

不過,以上這些問題好像並不都適用於其他地區的明星女校。

或許有一個值得考慮的影響因素,是女生在這個考大學的年齡期,在與生育有關的生理與心理上已經有更成熟的發育,而影響其對功課的專注。

問題的確切答案是什麼,我還是不很清楚。

不知道諸君對此是怎麼樣看法?無論如何,我覺得這應該是個值得討論的現象。不是嗎?我們有某些很明確的事實,明確而普遍持續的差異,這種現象不值得深入討論嗎?

參考資料:

100年大學學測滿級分總共有199人,建中29人,北一女16人,師大附中10人,桃園武陵高中8人,新竹科學園區實驗中學11人(依姓名粗估,似有9名男生?),竹女4人,竹中2人,中一中13人,中女中10人,彰中4人,彰女3人,嘉中8人,嘉女3人,南一中15人,南女1人,雄女4人,雄中9人。

101大學學測滿級分總共有199人,建中49,北一女17,附中4,武陵11,竹中3,竹女1,園區實中9(男5女4),中一中26、中女17;彰中5,彰女2,嘉中7,嘉女3,南一中22、南女5;雄中24(含2女生)、雄女8。

 

PS:本文業經修改。將與網友們的對話納入文中。在此一併向回應的網友們致謝。部分討論內容,已經移至另文「補充說明」與「證明因果之難」,有興趣者歡迎參考並提供卓見。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科學百科
自訂分類:文化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0) :
10樓. 路過
2021/04/14 18:59
北一女生為何不唸第3類組?因為難念啊!地1類組最好念阿!
9樓. Cello
2014/02/13 22:40

1. 學測事實上是較有利於三類組學生

而就個人所了解的部份,男校理組比例是多於女校理組比例的

所以您比較的最初出發點就失去比較兩項目時應有的"公平性"

若一定要以考試成績來評斷學生表現,不妨以指考成績來評斷試試?

在文理組的分類下進行男、女兩校的比較

或許這樣是較具有說服性的

2. 不能光以「滿級分」人數來比較

若要比較兩個學校之優劣

「滿級分」人數並不能拿來當做唯一的比較項目

另外,一個學校的優劣也並不能光以「滿級分」人數來評斷

3. 您於末段所提"女生於此時期已成熟,而致使她們失去對於課業的專助力"

我想您可能是沒有參訪過女校於大考前的夜自習情況

個人不覺那樣專注認真讀書的氣氛是一種"對功課失去專助力"的表現

而我也不認為人會因為生理抑或是心理的成熟,而失去對於學習的熱誠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您應該有所聽聞

對於我而言,學習是依輩子的事情

只是人生在不同的階段,所專注於學習的事情有所不同而已

`我先回應第二點質疑。僅比較滿級分,當然是片面的比較,但是這麼做並不是無意義。重要的是我的結論為何。如果我是在比較男女兩群分數的總平均數,那麼,只取滿級分當然不足。但是,如果我是要說:男性的頂尖群往往優於女性的頂尖群,或許就可成立。(當然,我也沒這麼下結論,我只是大膽提出一種假說,還有待深入研究。)也就是說,或許男生、女生的真正差異不是在於總平均數的差異,而在於離散度的差異,男生的分數離散程度可能較大,意味著男生可能有最優與最劣的表現。女生的表現則比較趨中。

讀第三類組較佔優勢,不知依據為何?如果是,那為什麼女生不也多去讀三類組呢?大家都讀三類組,豈不就不會有人吃虧了嗎?但是,也可能讀三類組一開始就比較需要某些特定智能。而這些智能是否是在頂尖男生中較多?

出岫閒雲2014/02/17 10:52回覆
8樓. w
2013/11/15 05:56

季常時請把北一女「平均智商」比附中低的資料來源拿出來,

沒有確切根據的話就不要隨便亂說

7樓. panpoyuan@gmail.com
2013/10/24 02:09

要知道是不是男女頂尖讀書人才的資質問題,那就必須加入對學測平均分數的探討,而不只有看滿級分,如果平均分數是北一女較好,那可能就如同樓上的解釋,男生差異值比較大,女生表現較穩定。

補充一點,大概是十年前高中聯考錄取分數,各地的女校都比男校要高分,除了建中之外,一直到後來改成基測之後我偶然看到才好像有反轉的現象,當時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很高興有你的回應意見。請多深入交流。盡可能把問題談得更清楚。 出岫閒雲2013/10/25 12:54回覆
6樓. bafayang
2012/02/19 11:13
分數不完全代表學習能力

以個人在教學現場來說,學測成績的高低不能用來評斷學生學習成果,因為學測題型多為選擇題,本次學測題目又偏易,對於思慮比較周密謹慎的女生來說,容易被題目誤導而選錯選項。

此外,整體社會也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如男生大多擅長理工,女生應在社會類組,這也影響兩性的成長與學習,放過明星女校吧,題目才是該被討論的。

我不太能理解您的意思。

所謂「題目才是該被討論的」是不是說其實不該有這樣的討論議題呢?

我花了許多筆墨,所要強調的恐怕恰是相反的意見,我認為就是應該要討論,不應該避諱。至於結論為何,當然還是開放的。我只是試著點出可能的幾種結論而已。

有人認為不應該討論像性別差異(或是性別能力差異)這樣的議題。這種心態我不以為然。我認為這正是我所謂的「政治正確」式的觀點。政治正確本身其實未經深入檢討,它的真正作用是未知的。嚴格來說,所有的「政治正確」式的說法,都可能隱藏霸權,也都可能帶來扭曲的認知與實質的不利。

說「學測成績不足以反映學習成果」或說「學測成績不足以反映學習能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不贊成全稱式命題,就是一竿子打翻一條船。學測成績的確不足以反映全部的學習成果,但是,有沒有反映「部分」的成果呢?因為只是「部分」的成果就不值得討論嗎?部分又佔全體的多少比重呢?這些不需要去追究嗎?

出岫閒雲2012/02/19 12:04回覆
5樓. 時季常
2012/02/18 13:57
男生的差異性

幾乎在每個社會,從生理或心理上來說,男生的差異性都比女生為大。最聰明的,最笨的,都偏向於男生。先天生理疾病,也是男生的毛病較多。

所以,建中男生滿分的人數比北一女的女生多,是非常正常的。

關於這一點,如果能做出確切的結論,應該也是有意義的一項結果。 出岫閒雲2012/02/18 15:07回覆
4樓. 時季常
2012/02/18 13:53
純女校對女生有利

一。
起點不同的論點,是可以查證的,資料應該有很多。在還沒有使用等級分之前,入建中的最低分,比入北一女的最低分,高了一個志願,甚至師大附中(第二志願)的最低分也高過北一女。
而平均總分,建中新生也高過北一女新生不少。
我手上沒有資料,但是我確信是有事實資料,統計,與根據。

二。
不少的教育研究和統計,得到類似的結論,那就是純女校對女生的學業成績較為有利。

一些研究發現,男女合校中的女生,會有一部份往往自願成為弱者(以得到男生的保護或愛惜?),或是不自願的受到男生的干擾,或是女生的敵視(因為受男生竉愛的原因,等等)。

三。北一女新生的入學成績,低於建中,甚至附中,她們的智商平均也低於建中和附中學生(這些學校都有對其學生進行智力測驗),但是三年後的大學入學表現,卻比建中和附中亮眼。數十年來都是如此!

3樓. 吶吶溪
2012/02/18 02:23
資料不全
我認為從目前板主(或其他網友)所掌握的資料來看,完全不足以「真正回答」這個問題;大家提的都是合理的「假設」,但是如何證實假設其實還需要很多的資料。
比如時季常網友的假設是「起點不同」。這是個合理的假設,但是如果要驗證這個假設是否真為原因之一甚至是主因,我們第一應該要追蹤那些滿分者當年進入明星高校的成績;因為他們全都滿足了入學的「低標」,但是超過三十分可入學,超過一分也是可以入學。建中和北一女的「起點」只是入學低標的不同,並不是每一個進入北一女的學生當年成績都比每一個建中的學生成績差。換言之,這兩校之間到底有多少學生存在「起點的不同」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考試成績也是有誤差的,考九十分的人可以說一定比五十分的人好,但是九十和八十九呢?那些起點不同的學生到底分數差了多少?是否超過誤差範圍?如果是,我們可以說兩者有起點的差異,反之則否。
第三點、學習比較類似馬拉松而非百米短跑。在學測拿滿分的學生是否都是(或是大多數是)當年進入明星高中時最高分的那一群?也許是,也許不是,我完全沒有這些資料所以不想下評語。
至於板主提到的其他的假設,比如北一女學生「外務」太多,需要比男生做更多的家事學測命題不利女生,女生專注力較差等等,都應該用同樣的方法去證實;因為假設可以任意提出,除非是太過天馬行空,否則用「說」的通常都能說出一套道理,但是能說出套道理絕對不等同於那假設確實成立。
您的意見,我已經做了回應。由於文字較長,我以原標題加上副題「補充說明」,另文貼出,請參考。謝謝! 出岫閒雲2012/02/18 14:56回覆
2樓. 時季常
2012/02/17 13:37
答案:起點不同

進入建中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業成業平均在一開始就比進入北一女的學生的平均起點為高。

版主問題的問題,如果從男生與女生性別的方向來探討,是走錯了方向。

謝謝指教。我已經將相關的回應文字,納入原文中,請繼續指教。 出岫閒雲2012/02/17 16:30回覆
1樓. joycelinlin愷悅
2012/02/15 00:14
試試來談

也許一般而言,男生多較能專注,女生多較易分心。"專注",於學習非常重要。再就是理解力,男生較強(常就數理化科較強項),於記憶便更有序。我且發現:許多男士的記憶力驚人,邏輯系統清楚,恆心毅力也極強。再有,男生的目標較定一,女生較易猶疑,較易失自信,這於學習動機和貫徹很重要。這些只是個人成長中的旁察。還有一點:也許男生的讀書方法多抓得好,尤其放膽抓重點,綱領就清楚,系統了然;女生仔細,什麽都不敢漏,通通放入腦袋,有時會亂。

愷悅這些說法我大體能接受。

也許我嘗試這樣說:男性的心理特質有較大的變異性,女性則變異性較小所以,最專注或最善思考的都是男性。但是,這卻不等於男性的平均專注度、思考力高於女性。

不過,無論是愷悅的說法或是我的說法,恐怕都會受到一些激進女性主義者的抗議。他們會強調,並不存在這種差異;即使有差異,也是後天的結果。

後天的可能影響因素之一,是女生往往要做許多家事,所以女生無法專一於功課。

我也注意到,北一女的學生中有相當比例的人要參加樂儀隊,那也是很耗時、費力的。會不會因此影響功課呢?另外,北一女的學校地點很糟糕,許多抗爭或慶典都在他們學校旁邊舉行,也影響他們的安寧。

不過,以上這些問題好像並不適用於其他地區的明星女校。

問題的確切答案是什麼,我還是不很清楚。

出岫閒雲2012/02/17 16:0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