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大陸視頻短劇所反映的一些社會問題
2024/12/18 11:03
瀏覽904
迴響18
推薦11
引用0

中國大陸製作的視頻短劇,產量豐富,內容繁多,一時蔚為風潮。不過,坦白說,多數水準不怎麼樣,甚至常被批評為低俗、缺乏藝術價值。有些喜歡講究高雅口味的人會不屑於觀看這類視頻短劇。但它們其實可以作為觀察社會現象的重要窗口。以大陸製作的短劇為例,這些短劇雖然製作品質偏低,劇情多有誇大之處,但其高頻率的主題反覆,或許能反映出一些社會深層的心理與現實問題。

大陸短劇中最常見的主題之一是貧富差距與階級歧視。劇中經常描寫富家子弟對窮人家子弟的歧視,通常以語言羞辱、態度高傲或直接的排擠行為呈現。這類劇情的普遍性暗示了現實社會中對經濟地位與社會階層的高度關注,尤其在快速經濟增長與階層流動有限的情況下,這些矛盾容易被放大。觀眾對劇情中窮人子弟最終逆襲成功的情節抱以極大的興趣,這可能反映了一種對公平正義的渴望,以及對現實社會中弱勢群體處境的深層憂慮。

另一個常見的主題是婚姻中的矛盾,特別是因為經濟原因導致的外遇或離婚。在短劇中,妻子嫌棄丈夫的貧窮或地位卑微,選擇與富家子弟發展外遇,最終往往以婚姻破裂或家庭爭執作為情節高潮。這類故事情節不僅滿足了觀眾的情感需求,也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經濟因素對婚姻穩定性的深遠影響。房價高企、生活成本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婚姻與物質基礎的關聯變得愈發緊密。劇情雖有誇張成分,但其核心問題卻真實存在。

大多數這類短劇的結局都會出現“弱者逆襲”的橋段。例如,窮人家子弟通過努力或機緣最終獲得財富與地位,給曾經歧視自己的人一個“教訓”。雖然這類逆轉情節常被批評為缺乏現實依據,但卻深受觀眾喜愛。這一現象折射出社會中大眾對改變命運、打破階級固化的熱切期待。在現實中,逆襲的故事可能是少數,但在短劇中卻成為一種對抗不公平現實的心理補償。

這類短劇的流行背後,可以看作是對社會問題的藝術化再現與誇張化處理。歧視、貧富差距、婚姻破裂等問題,都是當前中國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的顯性或潛在矛盾。短劇以誇張的方式呈現這些矛盾,既讓觀眾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也揭示了現實生活中的價值觀碰撞。例如,追求財富是否應凌駕於人性與感情之上?階級與尊重的界限究竟應如何劃分?

大陸視頻短劇或許藝術價值有限,但其題材的選擇、情節的設計卻能提供觀察社會的一個視角。通過分析這些劇情中反覆出現的主題,我們可以窺見中國社會在快速變遷中所面臨的價值觀衝突與現實困境。視頻短劇作為一種通俗文化,雖然未必能解決問題,但卻為大眾提供了一種表達焦慮與期望的渠道,也為研究者提供了社會現象的縮影。

關於貧富差距與歧視的問題,其實應該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一個最重要的關注議題,也是這種政策路線標榜要克服、解決的社會問題。社會主義追求平等價值,遠超過對其他價值的強調。個人自由甚至可能被看成為某種社會毒瘤一樣。但是,中共治下的中國大陸,如今卻仍然深深為不平等的問題所困擾,甚至困擾程度還超過所謂的資本主義國度。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議題。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8) :
18樓. 魔師帆正東
2024/12/21 13:39
歷史上美國對中國

還是不錯的,美國

還拿庚子賠款的錢

來幫助清華大學。

連勝文、黃健庭下周赴中參加台商活動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

(18)日主持中常

會時表示,黨副主

席連勝文及秘書長

黃健庭下周將前往

大陸參加台商活動

,他相信越頻繁的

交流,越能減少兩

岸緊張的氣氛,也

越能促進兩岸的合

作,不希望用負面

、抵制的態度,甚

至用強烈杯葛、抹

紅的態度來面對任

何的兩岸交流。

台北、上海「雙城

論壇」落幕,朱立

倫表示,肯定台北

市長蔣萬安展現出

對兩岸交流努力的

成果。只要兩岸減

少衝突,降低緊張

,對台灣民眾才有

利,而不是透過兩

岸對抗與衝突來賺

取政治利益,讓民

進黨得利、台灣人

民受害。

朱立倫說,雙城論

壇的具體成果,尤

其未來推動上海觀

光團來台北,對於

兩岸緊張氣氛的降

低,以及兩岸觀光

旅遊的重新開啟都

非常正面,國民黨

也將全力支持,對

於任何的兩岸交流

活動,國民黨都是

秉持正面積極態度


此外,對於前總統

馬英九上午帶領大

九學堂學生們赴陸

訪問,參加青年交

流活動,朱立倫表

示,馬英九的辛勞

就是希望透過兩岸

的交流,讓年輕人

能相互了解、降低

衝突,減少緊張氣

氛。

國民黨認為,只要

兩岸減少衝突,降

低緊張,對台灣民

眾才有利,而不是

透過兩岸對抗與衝

突來賺取政治利益

,讓民進黨得利、

台灣人民受害。

本土劇何豪傑帥兒奪獎!意外爆出 外祖父曾輔佐吳敦義

吳主席 是 馬、王 都能接受的人選,是 國民黨內的

最大公約數。

吳敦義主席 應該參選 黨主席 、參選總統 才是 啊!

要相信老母娘是唯一正法
17樓. !#@$%^&*()_+
2024/12/20 13:42
.

"中共在重慶辦的新華日報和在延安辦的解放日報的社論談及美國時,無不流露著對其民主思想與制度的認同與讚美"

哈哈哈哈,

當年的美國只有兩種性別。

當年的美國種族歧視、種族隔離,

黑人零元購要坐牢。

當年的美國還在嗎?

好笑好笑好笑

16樓. Taiga
2024/12/20 09:35
版主:「雖然實證主義(positivism)普遍受到科學界的接受…實地調查只能是了解的方法之一,沒有壟斷性,也沒有絕對的必要性;當然,也沒有充分性。」版主又說:「通過不同的管道,或許可以產生三角檢證的效果從而獲得較具說服力的結論。」

實證主義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識的客觀性。實地調查當然只是了解問題的方法之一,但,抱歉!它是不可或缺的!不要說自然科學,史、地等人文科學也都強調實察的重要性。

版主希望自己的言論能「較具說服力」,你又是「學者」,那麼「客觀」是達到你的目的的唯一途徑,客觀是你的生命線。

版主提供「法輪功的視頻」、「海外異議人士的視頻」,現在又叫我們看「大陸視頻短劇」,要我們透過這些視頻來認識大陸,請版主捫心自問,你問心無愧嗎?
實證主義(positivism)這個字被創造出來,被系統討論、闡明,是社會學“鼻祖”孔德(Auguste Comte)在19世紀上半的末期提出的。但是,實證主義一經提出,確實造成了很大的轟動,也被高度接納。但是,孔德的實證主義漸漸受到批評,認為過於粗糙。
在20世紀初(1920年代),實證主義就被修改成為“邏輯實證主義”(logical positivism),由所謂維也納學圈的一夥人進行了大量的討論。當時的邏輯實證主義一度甚囂塵上,甚至覺得已經找到了最後知識論立場。但是,很快地,這種主張就遭到了再一度的批判與修改。英國哲學家卡爾波普(Karl Popper)對整個“歸納法”提出了強烈的質疑,他認為,歸納法無法證明任何科學命題。(他用了發現黑天鵝的例子來論證歸納法證明的無效性。細部討論此處不贅)他把重點擺在如下的主張:科學的進步源於批判性檢驗和理論的“可證偽性”。
波普的討論卻又引起了後續的孔恩(Thomas Kuhn)的新思維。
孔恩似乎對“證明”科學理論直接做出某種絕望式的看法,而提出如下主張:科學研究是在特定的“典範”(paradigm,即一套共享的信念、價值觀、技術方法和範式)內進行的。典範為科學家提供了問題和解決方案的框架。當異常現象累積到無法忽視的程度,舊典範的信念崩潰,新典範出現並取代舊典範,這是一種質變,而非量變的累積性過程。
按照孔恩的說法,科學理論不是被證明,甚至也不是被直接否證,而是經歷到“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
即使是在孔德的實證主義裡,雖然強調了實地調查的重要性,但是,從未宣稱實地調查是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簡單舉例來說,後續於孔德的社會學者塗爾幹,進行了關於宗教的研究,他研究的宗教都是美洲、非洲等地的“原始”宗教。但是,他並沒有自己前往這些地方,他是閱讀他人的研究報告而做出進一步的分享。而塗爾幹的這些宗教研究,也幾乎都沒有被批評為缺乏自身實地調查的程序。另外一位社會學者韋伯,研究了中國與印度的宗教,但是,他也並沒有去過這些地方,也是依照別人提供的資料來做分析。他們的論點未必對,但是,他們的研究受重視的程度,顯然遠超出當地人所做的本地宗教研究。
認為實地調查是研究的必要條件,那就讓不在地的研究變成不可能。我無法接受這樣的武斷結論。 出岫閒雲2024/12/29 08:30回覆
我寫過一些討論客觀性的文字。我的意思是:純粹的客觀是不可能的。只要是由任何認知主體來認識對象,就會帶入認知主體的主觀性。這是已知的狀態。
不過,客觀也不是完全無意義的概念。我說那是一種理念型(ideal type),是突出某些特徵的集合性概念。我們可以盡量檢視自身的自我中心與成見、既有價值觀,並且努力排除其對認知的影響,然後朝向“客觀”邁進。這就好像人努力朝向其他理想邁進一樣。完美境界不可能,但是可以作為努力的朝向。但是,話再說回來,如果認為實地調查可保證客觀,這種說法是大有問題的。 出岫閒雲2024/12/29 08:37回覆
15樓. talker1
2024/12/19 21:50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在重慶辦的新華日報和在延安辦的解放日報的社論談及美國時,無不流露著對其民主思想與制度的認同與讚美。同時,這兩家報紙也對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如選舉制、批評自由、輿論監督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字裡行間洋溢著嚮往之情。怎麼在中共在得到政權後,將美國罵的一文不值?中國共產黨真是一個不要臉的政黨。
14樓. talker1
2024/12/19 20:03
歷史上美國對中國還是不錯的. 美國還拿庚子賠款的錢來幫助清華大學.
13樓. 羅非魚
2024/12/19 20:01
嗯,
當自己情緒起波動時就不要回應!
把別人所寫的意見多看幾遍,確定99%明瞭,再作回應。
12樓. talker1
2024/12/19 20:00
另外10樓的人中毒不淺,不要以為日本人和美國人非常歧視華人, 那都只是部份人.若仔細去研究歷史,中國歷史上歧視他族的例子非常多.
11樓. talker1
2024/12/19 19:51
首先10 樓的以偏蓋全,其次歧視女性。有些單身女性去日本賣淫,就可以引申所有單身女性去日本賣淫?有些美國司法官歧視華裔就可以影射美國司法官歧視華裔?在我看來華人歧視其他種族的也不少。我去中國大陸時,看到很多中國大陸人缺乏功德心,我也不會引申所有中國大陸人都缺乏功德心。另外用別人用二分法來說別人心智發育不成熟也很奇怪。10 樓的那人不是剛剛從幼稚園畢業,就是剛剛從精神病院跑出來。
10樓. 羅非魚
2024/12/19 19:32
版主,與李小龍,二人見識易起共鳴,乃二人人格底色雷同!

去大陸生活居住一段時間,目的不是要你愛上大陸、喜歡大陸百姓、認同大陸一切。

即便當地土生土長的平民百姓,對那片龐大國土上,每天出現發生的事故和現象,產生諸多不満意者不在少數,14億人口,是什麼概念?不在當地生活,試著生存下來,怎知究竟?箇中滋味?

1.日本,這個國家,曾視所有欲赴日本的台灣單身女性為賣滛娼妓,你可知道原因?

2.熟悉的民主美國,但各州司法凟職、歧視華裔亞裔、檢查官造偽證,導致多少無辜冤獄的案件,你可熟悉?

上述小小2例,根本不足以傳遞人間困頓的1%!在看現象,尤其社會問題,什麼政治制度都敵不過"人性”。

二律化、二分法、二元對立:

不是黑,即是白,

不是好,就是壞,

不是這樣,就一定只有那樣......

人之所以以二分法來評判現象,主要是心智未發育成熟,仍停留在心理被打压(尤其來自父母)的童年期!

下次談細節,幫助有二元對立智力的人多了解自己。

9樓. 狐禪
2024/12/19 17:39
台灣的媒體卻不敢談民主的問題。這是不是有玩味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