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台中國家歌劇院設計得如此特別
2017/01/11 16:41
瀏覽5,435
迴響1
推薦10
引用0

2016台中、霧峰、鹿港三日遊之四

台中國家歌劇院設計得如此特別

圖與文:陳一宙

   終於有機會參觀台中國家劇院,晚上到,逛一圈,早上再附近走一遭,附近豪宅林立,印象深刻的是建築物旁多有很精美的雕塑,建築都極精緻氣派,應該是圍繞著國家劇院都是高檔住家。當我們靠近一樹籬,透著不錯的豪華辦公室,門口寫一Treasure Garden,好奇心入內,僅有一門房,很低調,想要參觀,匆匆跑來另一穿西裝職員,說他們是XX建設公司,只接受預約洽談,顯然對一般貴婦還看不上眼呢?他們只對特定對象開放,可見豪宅的目標明確,現在台中國家劇院周邊要後來居上,台北信義區除了價錢,其它會不會被比下去了? 

  我在外觀看國家劇院,初步印象很奇怪,老實說外觀的感覺不那麼美,幾何形圓弧狀有些不平衡,玻璃帷幕稍嫌單薄,後來看到解說,外觀玻璃窗有如一瓶一瓶的酒壺,伊東豊雄稱它為「壺中居」,意即欣賞歌劇時,會讓人有酒酣耳熱的陶醉,才恍然大悟。在外面瀏覽了良久,走進裡面,才真正驚訝,完全不一樣的視覺感受,人潮出奇的多,當然我參觀的時候沒有表演節目,好像群眾也不是來看表演的,大群人流動,好像都在觀光。這才發現每層樓都充滿燈光秀,每層樓都有創意商品店,好像誠品的複合式經營,大家都在抬頭看天花板,洞穴的感覺,都是白色的面,樓梯穿插其中,那麼的不一樣,其間聽到一聲尖叫,原來有一小孩只顧天空,一腳踩到商店中間的小水溝,後來又聽到一兩聲,這水溝很淺很平又沒流動,難怪容易踏錯,很有趣。到達樓頂,居然是不規則圓形建物,好新鮮的感覺,頂樓花園也是觀光散步的地方,顛覆了人們想像。

 

  我沒機會進入歌劇院內參觀,這是國家劇院的主體,必定是音效、舞台效果、換場及觀眾散場,都會有國際級的思考,期待下次能來觀劇,體驗國家劇院臨場感,無論是視覺及聽覺。 

  臺中國家歌劇院位於臺中市西屯區七期重劃區裡,為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基地面積佔地57,685平方公尺。歌劇院內擁有大劇院(2,014席)、中劇院(800席)、小劇場(200席)以及一個小型戶外劇場,另有餐飲空間與空中花園。建築高度37.7公尺,地下2層、地上6層,設計以人類最原始的「樹屋」、「洞窟」的概念設計出美聲涵洞,內部牆面均為曲面,共有58面曲牆,被建築界稱為「全球最難蓋的房子」。細部設計則由日本的伊東豐雄建築事務所(Toyo Ito & Associates Architects)與台灣的大矩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規劃,建築主體工程則由麗明營造負責建造。擁有全國首座雙層舞臺,可運用藏在舞臺下的升降平臺變化成主舞臺、前舞臺、樂池、觀眾席、道具搬運平臺等各種型式。 

  台中市文化局主秘李正偉,中原建築系、台大城鄉所畢業,擁有建築師執照,在台中市政府服務十餘年間參與過許多重大建案,包括台中國家歌劇院及台灣塔國際競圖發包等。他說:「歌劇院最早在省政府年代是音樂廳規模,後來因預算波折,才改成歌劇院。市長胡志強最早的時候不是只想蓋一個歌劇院,在93年曾經提三足鼎立計劃,在現今市政府所在地要蓋Zaha Hadid的古根漢美術館(整體園區面積約計211,330平方公尺,經費約60多億,納入行政院的新十大建設),議會所在地蓋Jean Nouvel的音樂廳,在公園第三所在地請Frank Gehry設計市政府議會,後來因中央經費預算因素,整個案子在200412月議會決定中止古根漢文化園區(Guggenheim Garden)計畫,市政府重新開啟新市政中心及歌劇院的興建,歌劇院進入國際競圖。」其中古根漢美術館未能來台,應是比德國杜邦化學廠、狄斯耐夢幻樂園胎死腹中,更令我扼腕,古根漢美術館在世界上的號召力,當然在文化上足夠份量了。 

 「為什麼想做這個計劃?對台灣人而言,大家耳熟能詳,政經首都會是台北,在城市競爭優勢評比上,航運的首都一定會是吞吐口最大的高雄,而歷史文化古都絕對是從明鄭時期開始奠基的台南,台中在政經、藝文、歷史、航運各方面都沒辦法跟其他城市做很大競爭,因此台中市要走的路都是創新唯一和獨特性,那也是胡志強市長要把國際大師引來台灣的重要原因,希望把國際大師的理念帶來台灣。」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競圖由日本建築師 Toyo Ito 伊東豊雄獲勝,其部分投稿內容 

  2005年,因已經脫離國家新十大建設,更名為「臺中大都會歌劇院」,由台中市政府負責規劃興建後立刻重新國際競圖。1216日完成國際競圖,由日本伊東豊雄設計圖得標,全案決定採用「公辦民營(OT)」方式經營。2009年第二期主體工程因複雜度與困難度超乎想像,導致五度流標,再由台中營造商麗明營造得標。歌劇院內無樑柱直角,傳統消防設備派不上用場,改用獨創水幕消防設備。工程難度之高,被媒體譽為媲美「世界九大建築奇蹟」,施工過程由discovery頻道紀錄拍攝。20141123日歌劇院落成開幕,市長胡志強的重要政績,林佳龍接任台中市長,於201511日起封館施作修繕工程,118日台中歌劇院獲得國家建築「金質獎」,臺中市政府正式捐贈文化部後改名「臺中國家歌劇院」,至2016930日再次啟用開幕。題外話,現在的政府老是打壓及否定前政府的功績,我以為以胡志強的能力及品味,要經營起國家劇院應是可信賴的,林佳龍團隊不要辜負了這世界級的硬體,到時候劇院只能上演一些次級演出,那水準就令人遺憾了。

  建築設計伊東豊雄,高中就讀東京都立日比谷高中,1965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後,曾於菊竹清訓建築師事務所工作;1979成立「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2002年以仙台媒體中心獲得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終身成就金獅獎,2005年他同時贏得了臺灣臺中國家歌劇院和高雄市國家體育場國際競圖首獎,2006年風之塔獲得了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金獎(RIBA Royal Gold Medal)。2013年獲得普立茲克獎,同年完成臺北文創大樓,與台大社會科學院,還有松山菸廠BOT案、富邦建設天空樹等作品,在台灣炙手可熱。

 

  一場關於日本後現代建築演講上這樣描述了伊東豊雄:「在後現代藝術運動裡,伊東釋放了建築學的古老角色,讓它不再僅是人類社會當中高效率的機器,在伊東的建築語意中,我們可以看到軟而透亮的疆域逐漸形成了一股強而有力的群體;伊東的建築顯現了都會中的人文環境關係,將今日高度發展的大都會風景描繪的更加具體。在這些建築理念發展過程中,介於高度經濟發展和建築學理念的達成間,伊東有順序的探索了其中豐富的層次。」 

  回台北後,也搜尋了一下資料,居然也有台灣建築師對台中國家劇院建築,甚至建築師伊東豊雄有意見,在此沒有扯後腿之意,不內行也絕無貶意,只想在觀賞國家劇院驚嘆之餘,看看另類思考:(原文較長,作部分截錄改寫)

 

(1)   伊東豊雄花了這麼多功夫設計了一個與歌劇院功能豪不相干的怪異造型,似乎只是想突顯造形設計的奇技怪巧,所以才會弄出這一刻意扭來扭去的殼狀構造,要是這一造型能夠直接塑造出表演空間或是轉換成樓地板,倒也證明了伊東豊雄的高竿,結果只能另外設計兩間受盡折磨的演藝廳強行塞入,其中大的那間如同一台誤闖鐘乳石洞的小發財,因為閃不過去,只好把右側的副舞檯面積減半,好像把車頭硬生生切掉一角才能轉彎一樣,連幕納高度都被造型犧牲,然後再拿一個新加坡的跛腳案例來哄哄籌建委員會。

(2)   全館看不到任何電扶梯,不知是否伊東認為電扶梯會破壞其建築造型的純粹性,整個僵硬且自戀的設計思考完全忽視數千人短時間上下樓的需求,顯然開館後可能會造成混亂的局面。

(3)   .證明了伊東心中只有造型,缺乏真正的建築素養,可悲的是,在日本不會這麼如此的伊東,懷疑伊東的建築誠意,當主要機能被造型野心扼殺之後,台灣付出的13.5%設計酬金到底買到什麼?顯然我們的主事者不知道好的表演場地的標準是什麼,與國際「接軌」的建築物外觀嗎?還是既實用又具備高度調整彈性的演出機能?伊東若真的懂歌劇院,就不會一直被「美聲涵洞」牽著鼻子走,否則本案的大演藝廳絕對可以容納六倍主舞台大小、甚至多層的舞台空間,讓表演的可能性發揮到極致,以免淪為一個專供國外二團來台演演輕歌劇的地方。

(4)   這棟風格的歌劇院,說穿了只是一種政治消費下的昂貴進口品,證明了「建築」之為物,案子到手之後伊東就人間蒸發,再也沒在設計討論會議上出現過,即便訪台也只是來作秀,順便用力享受這輩子從未見識過的高規格接待,被捧上雲端之後的也跟著忘了建築師的本分,對於最重要的設計事務,竟然只派了一個年輕設計師全程支配台灣方,以為現在還是日治時期的台灣,帝國提供的設計,我等次等國民最好乖乖接受。

(5)   與其說是歌劇院,不如說是高級賣場,或者說更像樣品屋,倒不是因為樣品屋老是東抄西抄,而是樣品屋正好反映了某種快速演繹的消費風格,給人一種短暫的、流行的、資本主義的浪費印象,與週遭環境的唯一對話大概只成為大陸炒樓團的新指標,鼓勵更多富人進軍七期房地產。所以未來當富人們在此完成最後的集結時,不知道會不會嫌那些前來頂禮膜拜、看點洋劇、穿著拖鞋、蹓狗閒晃的小市民們過於寒酸?

(6)   如此缺乏誠意與基本素養的建築設計,當初為何能夠得到「專業評審團」的青睞?是不是「評審團」根本不夠「專業」?還是說日本人至今依舊吃定了台灣?不然就是政府高層心意已決的強勢主導,加上團中幾位外國幫兇的推波助瀾,導致我們這種仰人鼻息的第九世界國家不堪誘惑,傻傻的去買一台仿冒的超級跑車來光宗耀祖一番,最後才猛然發現只有外殼像,裡頭說不定是二手房車的底盤。

(7)   假如他們背書的這位「國際建築接案大師」,因為心態與專業能力的問題,導致日後全館出現使用動線混亂、散場人潮無法紓解、蟲害無法防治、商租空間設計不良、貨車進出動線及卸貨緩衝空間不足,甚至因舞台空間設計不佳而為專業表演團體所詬病。受邀擔任評審為政府背書沒有錯,錯在評審的認真度不足、專業度不夠,或是明知當了政客的棋子卻還樂於承受;付給外國建築師高額設計費沒有錯,錯在島內的惡法苛吏依舊,層層管制層層規約,視本土建築師如寇讎。

(8)   很多人認為伊東的設計將會帶來新的造型與空間經驗,這點同意,然而對於台灣而言,追求造型的盡頭是什麼?新的空間體驗又有多重要?在這個人類應該擔心是否將要滅絕的年代,我們的社會是否還有能力負擔盲目追逐時髦的代價?我們會不會像馬雅人一樣,一代又一代,建造更大的金字塔覆蓋在原來的金字塔上,直到尺寸過大、結構跟財力都無法負擔,然後棄城而去?我們會不會像復活節島的島民一樣,一代又一代,豎起一座又一座的莫阿伊(moai)巨像,直到最後一棵椰子樹倒下為止?

  此案也有人推崇原設計台中古根漢美術館的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札哈•哈蒂Dame Zaha Mohammed Hadid,我們台中歌劇院,有人極喜歡她提的設計案,可惜失之交臂,只得第二名,開標那年她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可惜啊可惜,當初因故沒能同時蓋出兩建築,也甚感嘆世界著名又有國際號召力的古根漢美術館未能落腳台中。Dame Zaha Mohammed Hadid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後來定居英國,於2004年成為首位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女性建築師,在國際建築界享負盛名。更不幸的是,2016331日,她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一間醫院因心臟病逝世,享年65歲,至此台灣再也無法看到她的作品出現,我們也無機會印證她與伊東豊雄建築設計在台灣的競爭

我只收集到她當時台中國家劇院第二名的網路資料,無緣一見實際案件,網路甚為模糊,再一嘆!

  札哈•哈蒂的建築設計風格有不少都帶有強烈的抽象感覺。Zaha一生中獲獎無數,包括了2004年時被獲頒為第一位女性普立茲克建築師,同時並獲選為英國最具盛名的RIBA建築獎;法國Republic of Frances Commandeur de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日本Praemium Imperiale2012年英國頒贈的女爵士頭銜(Dame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美國建築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and Fellow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的榮譽會員。Zaha生前亦曾在哈佛大學設計研究院(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Harvard University)、伊利若大學建築學院(University of Illinois, School of Architecture)、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及越南應用藝術大學等擔任客席教授。原本計劃要在台中興建的「台中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Taichung Museum),因預算問題胎死腹中。淡江大橋終於牽起台灣與Zaha的緣分,進而成為其在台灣唯一的設計作品,預計2020年完工。


有誰推薦more
迴響(1) :
1樓. 寧靜姐
2017/01/12 14:34

同意你的感想,我也認為設計的不好看。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