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金山/九份/台北/鶯歌 東南亞女畫家來台藝術之旅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中)
圖與文 陳一宙
10月31日
早餐豐富可口,店方非常用心,淡水09:00出發往金山,因為中巴上朱銘美術館及九份,彎曲小徑很難開車,我們一行17人加行李,連走道都擠滿了,非常辛苦,但好朋友在一起也非常快樂。10:00參觀朱銘美術館,2023年台灣國寶級大師朱銘4月22日晚間才在住家自殺身亡,享壽85歲,「死是最美的,因為人生苦的比樂的多非常多。我告訴家人,以後你們不要給我弄什麼墓,把我燒了以後,骨灰就暫時放著,等颱風來,把它拿到陽台上,把蓋子拿開,我就趕快要升天了。」其實他飽受疾病之苦,終於久病厭世。
1938年1月20日臘月初七,苗栗山城通霄鎮朱姓人家的么子出生,生肖牛,名為朱川泰,為家中第11個孩子。出生時父親51歲、母親41歲,因此他的小名叫「92」。15歲的朱川泰向寺廟木雕師李金川拜師學藝,師傅也是文人書畫家,技藝不俗,李金川傾囊相授,雕刻與繪畫並行,為其打下堅實基礎。1968年30歲的朱川泰已成家立業,沒有忘記當年的願望,輾轉到台北楊英風住處拜訪,帶著為母親和妻子雕刻的兩件木雕,請楊英風評斷。談了一個上午,楊英風看朱川泰忠厚誠懇,同意納為弟子。拜了師父,楊英風幫他取名「朱銘」,期望這是新的人生的開始。
從「鄉土系列」,演化到「太極系列」,朱銘為雕刻的現代化不斷創新精進,並更從靈性的思考,追求簡單與精神性的造型美。太極是無疑是朱銘自我風格的開端,也是世界女畫家駐足最久的地方。朱銘曾說:「太極,外國人喜歡,因為它簡化,簡化到甚麼人根本都無所謂。比如說我到國外展覽時,沒有人問我太極在做甚麼,連一個人都沒有。」太極系列的成功,使他不再是傳統的雕刻家,成為華人雕塑界的大師。中港台藝術評論家也是他的經紀人張頌仁在〈朱銘與中國現代雕刻〉指出:「朱銘的最大成就,就是把中國暮氣沉沉的傳統雕刻打開一個新的局面,進而把中國現代雕塑帶入新的紀元。」
1961年 結婚,婚後育有2子2女,1976年3月第一次木雕個展在歷史博物館舉行,聲名大噪,後在日本等地展出,作品並由「鄉土系列」轉入「太極系列」,1999年9月18日 歷時12年的朱銘美術館落成,2001年 開始創作「三軍」。朱銘目前的拍賣最高紀錄是,2010年羅芙奧秋拍《單鞭下勢》銅雕的台幣8224萬(USD 2,711,507)。朱銘曾說:「我的藝術生涯如同一棵樹的成長,鄉土是它的根,『太極系列』是它的枝幹,而『人間系列』是它的開花結果」。鄉土、太極、以至人間,此三個系列在時間上互相連貫,串聯朱銘一生的美的追求。
如此龐大的園地,大家走不完,世界女畫家們以為朱銘美術館是政府的,未料是民間基金會的,其執行長吳素美,也是女性,經營得非常辛苦,但也非常有聲有色,令人敬佩。
接著我們趕往金山老街午餐,每人挑選美食一盤,金山鴨、螃蟹、炸魚等,沒有白飯,鄉下粗食,滿足台灣小吃。飯後,娘子軍各自瞎拚,買蜜餞、紀念品、吃零食。14:00搭車續往九份住宿點喜來園景觀民宿,放下行李逛老街,眾多商店最驚人是她們買了八個包包。也吃了一些小吃,發覺沒有陸客,仍然有很多西洋客及東南亞、日本來的人,傍晚天空下起雨來。18:00集合到九份茶坊,黃焉蓉老友藝術家主人洪志勝殷切招待,同時擁有九份茶坊、九份藝術館、陶工坊、水心月茶坊,光是介紹品茗茶藝就花一小時以上,為大家精心介紹茶葉理念,九份第一家百年古厝茶坊,以「茶、陶、畫」為主軸的經營理念,將「翁山英故居」這棟見證九份百年滄桑的老建築,從保存的角度整建修成充滿人文氣息的寶地。再上山參觀藝術家陶藝美術館、茶坊,大家收穫滿滿,喝得滿滿,知識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