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學選擇題考什麼?
主題三:整合理論時期
在開放系統理論下,下列有關組織界限所具有功能的說法,何者有誤?
(99年原住民三等)
(A)過濾
(B)確定組織活動的範圍
(C)作為組織與其他系統的交切面(interface)
(D)確保組織內部不受外部的衝擊
D
一個封閉的組織系統無法生生不息、永續發展的主要原因為何?
(99年初等考試)
(A)因為封閉組織內部的次級系統相互依存,只要其中一個次級系統老化,其他必然隨之滅亡
(B)因為在投入轉換成產出的過程中,封閉組織容易受到次級系統的干擾
(C)因為封閉組織與外在環境阻隔,自身能源總有耗盡之時
(D)因為回饋大於投入,封閉組織來不及應變之
C
政治系統理論(political system theory)是下列那位學者所提出?
(100年普考)
(A)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
(B)阿波德(David Apter)
(C)道爾(Robert Dahl)
(D)伊斯頓(David Easton)
D
下列何者不是伊斯頓(David Easton)系統理論模型中的概念?
(101年地方四等)
(A)回饋
(B)產出
(C)需求
(D)國家
D
系統理論時期基本上是以何種途徑作為理論基礎?
(94地方政府四等)
(A)操縱系統與解放途徑
(B)結構系統與辯證途徑
(C)認知系統與釋義途徑
(D)開放系統與權變途徑
D
依據卡斯特與羅森威(F. E Kast & J. E Rosenzweig)敘述,組織的「次級系統理論」,係指出組織系統的運作 由五個部分構成,下列何者非其中之一?
(104年升官)
(A)結構的次級系統
(B)心理-社會的次級系統
(C)生理的次級系統
(D)管理的次級系統
C
社會學者帕森思(Talcott Parsons)提出社會系統理論中,有系統、管理及技術三個階層的子系統,此一 概念最接近下列何種管理理論的內涵?
(107 普考)
(A)例外管理
(B)走動管理
(C)危機管理
(D)策略管理
D
在卡斯特( F. E. Kast )和羅森威( J. E. Rosenzweig )所建構的「次級系統理論」(Subsystems Theory)中,下列何者是組織主要負責整合、協調、控制的次級系統?
(90年普考)
(A)心理-社會次級系統
(B)目標與價值的次級系統
(C)管理的次級系統
(D)結構的次級系統
C
在次級系統理論中,何種次級系統係貫穿整個組織,其作用在於整合、協調、設計與控制?
(104年普考)
(A)結構次級系統(structural subsystem)
(B)技術次級系統(technical subsystem)
(C)社會心理次級系統(psychosocial subsystem)
(D)管理次級系統(managerial subsystem)
D
整合時期的組織系統理論認為組織系統有五個次級系統,下列何者不在其中?
(107 身心四等)
(A)回饋的次級系統
(B)結構的次級系統
(C)技術的次級系統
(D)心理-社會的次級系統
A
依卡斯特與羅森威(F. E. Kast & J. E. Rosenzweig)所提的次級系統理論,下列那一個次級系統是貫穿整個組織的?
(91年高考)
(A)管理的次級系統
(B)目標與價值的次級系統
(C)技術的次級系統
(D)結構的次級系統
A
有關「系統理論」(systems theory)對系統特性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103年原住民四等)
(A)任何系統均由 2 個以上之次級系統所組成
(B)次級系統之間彼此獨立,且未相互關連
(C)系統與外在環境之間,呈動態開放關係
(D)系統達成目標的方法呈現多元性
B
關於帕森斯(T. Parsons)「社會系統理論」(social system theory)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104年警察三等)
(A)「溝通」是社會系統的四項基本功能之一
(B)「次級管理系統」是社會系統履行其基本功能的主要憑藉
(C)「策略次級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模式維護及適應
(D)「技術階層」的任務是達成目標,又稱為操作階層
A
下列何者係社會系統理論所認為的處於半開放半封閉的環境?
(106 地特四等)
(A)策略次級系統
(B)管理次級系統
(C)運作次級系統
(D)技術次級系統
B
行政學的整合理論又稱系統理論,關於系統理論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102年地方四等)
(A)它以生物有機體比喻行政組織
(B)它重視行政組織與外界環境的關係
(C)它認為負面回饋不利於行政組織發展
(D)它主張行政組織的成敗與生態息息相關
C
系統理論(systems theory)中認為系統具有反熵作用(negative entropy)是指何義?
(104年普考)
(A)系統具有界線,可以排拒所有外在環境因素
(B)各次級系統之間獨立運作,可以排除不利因素之入侵
(C)系統具有開放性,能生生不息,永續發展
(D)系統目標單一化,避免分散資源
C
阿米巴的組織最能說明那一時期的組織理論?
(93年地方五等)
(A)古典組織理論
(B)傳統組織理論
(C)人群關係學派
(D)系統理論
D
在行政學發展的過程中,「權變途徑」出現在下列那一個時期?
(91年高考)
(A)系統理論時期
(B)修正理論時期
(C)傳統理論時期
(D)後現代理論時期
A
依據政治系統理論的觀念,民眾對政府的支持可以視為下列何者?
(109外交四等)
(A)系統的轉換項
(B)系統的投入項
(C)系統的產出項
(D)系統的回饋項
B
從系統理論的觀點研究組織,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08外交四等)
(A)組織是一個開放系統,故必然會有「能趨疲(entropy)」現象
(B)組織是一個回饋系統
(C)組織具有界限性
(D)組織是一個系統交錯重疊的體系
A
下列何者不屬於1960年代以後才興起的[ 整合理論時期] 的行政理論:
(96年退除役三等)
(A)社會系統理論
(B)生態理論
(C)理性決策理論
(D)權變理論
C
有關環境系統理論(environment system theory)內涵的描述,下列何者最正確?
(104年四等退除役)
(A)主張系統與環境之間具有封閉性
(B)將環境系統分為特定環境(specific environment)和任務環境(task environment)兩大類
(C)組織和環境之間有界線存在,但界線不具有滲透性
(D)一般而言,組織具有策略、協調和運作三個次級系統
D
環境系統可以分為一般(社會)環境及特定(任務)環境兩種。下列何者比較屬於特定(任務)環境?
(94年原住民族四等)
(A)顧客(服務對象)的因素
(B)教育環境
(C)人口特質
(D)社會環境
A
如果將組織視為是一個開放系統,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05年身障四等)
(A)組織系統中有其次級系統
(B)組織與環境之間沒有界線
(C)組織與環境有互動關係
(D)組織的成長是經由內部精心的設計
B
整合時期的組織理論,將組織視為一個受外在環境因素影響的何種系統?
(98年 普考)
(A)封閉系統
(B)獨立系統
(C)開放系統
(D)依賴系統
C
巴納德(C. Barnard)認為組織是人群間互動關係所組成的系統。該互動系統是由那三項因素結合而成?
(102年地方四等)
(A)相互溝通的能力、共同目標、階級地位關係
(B)貢獻心力的意願、與外在環境的互動、相互溝通的能力
(C)與外在環境的互動、相互溝通的能力、階級地位關係
(D)共同目標、貢獻心力的意願、相互溝通的能力
D
在整合時期的組織理論觀點中,認為組織是一個新陳代謝系統,其主要意涵為何?
(103年普考)
(A)組織內部包含許多次級系統
(B)組織與外在環境仍保持一種界限
(C)組織問題之解決不需侷限於唯一的最佳方法
(D)組織與環境互動可投入所需資源與能量,以致組織可永續存在
D
下列何者係社會系統理論所認為的處於半開放半封閉的環境?
(106 地方特考)
(A)策略次級系統
(B)管理次級系統
(C)運作次級系統
(D)技術次級系統
B
一個封閉的組織系統無法生生不息、永續發展的主要原因為何?
(99年原民三等)
(A)因為封閉組織內部的次級系統相互依存,只要其中一個次級系統老化,其他必然隨之滅亡
(B)因為在投入轉換成產出的過程中,封閉組織容易受到次級系統的干擾
(C)因為封閉組織與外在環境阻隔,自身能源總有耗盡之時
(D)因為回饋大於投入,封閉組織來不及應變之故
C
如果行政組織是一種「開放的系統」,其與下列何者將維持一種動態的交互影響關係?
(101年身心四等)
(A)外界環境
(B)內部人員
(C)管理的次系統
(D)結構的次系統
A
下列有關「能趨疲」(entropy)與「反熵作用」(negative entropy)的敘述,何者正確?
(105年原住民三等)
(A)產生「能趨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組織結構過於扁平
(B)產生「反熵作用」是因為組織與外在環境能互通有無,以維持永續發展
(C)開放系統比封閉系統容易產生「能趨疲」現象
(D)封閉系統會出現反熵作用,強化「能趨疲」現象
B
組織的系統理論具有「界限性」(boundary)特質,在開放系統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06年身障三等)
(A)界限具有過濾作用
(B)可確定組織活動範圍
(C)強調系統的靜態平衡
(D)可協助組織與環境進行溝通聯繫
C
根據開放系統理論,下列何者不是「特定環境」因素,而為「一般環境」因素?
(88年普考)
(A)組織的服務對像
(B)憲政結構與法律制度的特性
(C)競爭者的條件
(D)該組織的工作程序和生產方法
B
下列敘述中,何者對於權變理論的說明是正確的?
(101年警察三等)
(A)改變環境因素以提高組織的生存機率
(B)相同的管理途徑不可以應用在不同的組織
(C)組織是個半開放的系統
(D)管理乃在考量達成對環境的調適
D
下列敘述中,何者對於權變理論的說明是錯誤的?
(102年警察三等)
(A)組織是一個開放系統
(B)管理乃在考量達成對環境的調適
(C)相同的管理途徑,可以應用在不同的組織
(D)不同的環境型態下,需要不同的組織類型
C
關於組織各層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05年普考)
(A)組織層級由上而下,可分為操作層級、管理層級、策略層級
(B)管理層級負責組織資源的配置及運用,是半開放系統
(C)策略層級位居組織最高層,與外在環境相距最遠
(D)操作層級需展現專業技術能力,最易受外在環境影響
B
決策支援系統(DSS)較諸管理資訊系統(MIS)有些不同的特性,下列何項不包括在內?
(94年原住民四等)
(A)能夠支援結構化的決策
(B)對環境的變化具有適應力
(C)能夠支援整個決策過程
(D)使得決策者可表達主觀的認定
A
組織管理的「權變理論」否定兩極論的說法,其理由為何?
(102年退除役四等)
(A)組織中的人性本質,不是 X 理論就是 Y 理論
(B)二分法過於簡化,組織現象應就連續體的觀念來理解
(C)組織的結構次級系統,毋須因應環境改變而調整
(D)組織內的各部門因其工作性質的差異,故有絕對的封閉系統特性
B
政府透過國家考試甄補新進公務人員,這是屬於社會系統理論的那一種功能?
(102年身心三等)
(A)達成目標
(B)環境適應
(C)系統整合
(D)模式維持
D
對政治環境因素影響行政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104年外交四等)
(A)政治文化對行政文化沒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
(B)政治社會化的功能是行政運作便利的可行途徑之一
(C)政治制度雖然不同,但行政運作的方式都是一樣的
(D)行政系統不是政治系統的一部分
B
政治系統內的成員透過家庭、學校、媒體等機制,學習政治制度、政治意識等,是塑造利於行政運作之政治環境的途徑,而這個學習過程稱為:
(102年原民四等)
(A)政治意識
(B)政治內部化
(C)政治學習
(D)政治社會化
D
下列何者不是已開發國家共有的政治特質?
(106年身障三等)
(A)政治職務的分派是依據其所屬的社會關係而來
(B)對於傳統價值的訴求大為減弱
(C)人民對於政治系統的參與相當廣泛
(D)政治權力與正當性之間有高度的相關性
A
下列有關系統途徑(system approach)之政策轉換過程的敘述,何者正確?
(104年地方四等)
(A)代表政策過程中的時空環境限制與影響
(B)包含政治系統對於公共政策的需求與支持
(C)政策運作的成果回饋修正於資源投入
(D)由於不易觀察與掌握,通常被視為黑箱(black box)
D
依學者道爾(R. Dahl)和林布倫(C. Lindblom)的見解,公共組織與企業組織的運作原理不同,其根本原因為何?
(99年地方三等)
(A)公共組織的運作屬於政治系統的範圍
(B)公共組織的運作屬於經濟系統的範圍
(C)公共組織按照市場法則來運作
(D)公共組織的運作資金主要來自於消費者的費用支付
A
公共組織與私人組織相較,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07外交四等)
(A)公共組織的資金主要來自使用者付費,私人組織資金主要來自投資者的投資
(B)公共組織屬人民大眾所有,私人組織屬企業主或投資者所有
(C)公共組織的運作偏向政治系統範疇,私人組織的運作偏向經濟系統範疇
(D)公共組織目標設定的凝聚程度較低,私人組織目標設定的凝聚程度較高
A
漢姆(C. Ham)與希爾(M. Hill)在1984年出版的「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政策過程」(The Policy Process in the Modern Capitalist State)採用總體層次的政策分析,這種分析方式的內涵不包括:
(93年地方三等)
(A)組織決策-組織中的決策制訂層次
(B)政策規劃的中程分析
(C)政治系統的總體分析
(D)個人的預期分析
D
學者古德諾(F. Goodnow)認為,所有政府系統都有兩種基本的功能,所指為何?
(107身心四等)
(A)政治與市場
(B)政治與經濟
(C)政治與行政
(D)市場與行政
C
就政策系統觀點而言,政策工具的決定就是在做下列何項活動?
(96年身心四等)
(A)政治衝突妥協
(B)政策議程界定
(C)可行性檢定
(D)政策問題認定
C
比較行政學者黑第(F. Heady)對開發中國家政治行政系統的分類,是分為二大體制:(「官僚突出的系統」與「政黨突出的系統」,下列那個系統不屬於「官僚突出的系統」?
(98年升官)
(A)個人型官僚菁英系統
(B)多頭競爭菁英系統
(C)傳統菁英系統
(D)聯盟官僚菁英系統
B
根據帕深思(T. Parsons)的社會系統理論,任何一個社會系統必然包括下列那四種功能?
(99年原民三等)
(A)立法、行政、司法與統治
(B)適應、達成目標、模式維持與整合
(C)投入、轉化、產出與回饋
(D)政治社會化、政治溝通、政治甄補與政治文化
B
在十九、二十世紀期間最常出現於拉丁美洲國家的強人體制,是屬於開發中國家何種「官僚突出類型」的政 治行政系統?
(103年地方四等)
(A)傳統精英系統
(B)聯盟官僚系統
(C)一黨獨大半競爭系統
(D)個人型官僚精英系統
D
非常強調「既紅且專(red & expert)」的開發中國家政治行政系統是:
(98年退除役三等)
(A)一黨獨大半競爭系統
(B)一黨獨大動員系統
(C)共黨極權系統
(D)多頭競爭系統
C
帕深思(T. Parsons)以社會系統來分析組織,其所指的社會系統包括下列那三個次級系統?
(102年地方三等)
(A)政治的、心理的及經濟的次級系統
(B)策略的、科技的及人文的次級系統
(C)高層的、中層的及低階的次級系統
(D)策略的、管理的及技術的次級系統
D
下列何者不屬於行政學理論整合時期(1960 年代以後)的觀點?
(107地特四等)
(A)組織是一個開放系統
(B)組織是一個回饋系統
(C)組織是一個政治與行政二分的雙元系統
(D)組織具有適應與維持的機制
C
行政中立是指行政系統中的事務官對於政治事務保持超然的地位,其與下列那一項的意義不同?
(99年調查局)
(A)公務人員不參與政黨政治
(B)公務人員不受國際政治因素的影響
(C)公務人員不介入政治活動
(D)公務人員免受政黨及政治的壓迫
B
在行政系統中,事務官應負下列那些責任?
(95年地方三等)
(A)政治與行政責任
(B)行政與刑事責任
(C)行政、刑事與民事責任
(D)政治、刑事與民事責任
C
下列有關開發中國家政治行政系統中之「聯盟官僚菁英系統」的敘述,何者錯誤?
(102年原民四等)
(A)強調一群人之「集體領導」
(B)聯盟體之成員強調聯盟性而非層級節制
(C)權力基礎多來自於貴族社會地位之繼承
(D)緬甸是屬於這種體制的國家
C
現今的行政組織與政治、社會文化系統皆息息相關且互動頻繁,因此討論組織係屬開放或封閉系統,其 中所涉及的重要概念為何?
(106年身障四等)
(A)機械觀
(B)「界限」的探討
(C)策略階層的界定
(D)回饋機制
B
下列那一項不是跨域治理(cross boundary governance)的特性?
(108原住民族四等)
(A)跨域治理的參與者具實質獨立性
(B)跨域治理蘊含系統性及全局的概念
(C)跨域治理兼具宏觀與微觀兩種層次
(D)跨域治理所處理的政策議題往往無法以行政範圍就能劃分
A
依安德森(J. Anderson)之見,公共政策的研究乃在透過政策論證倡導正確的政策, 提高政治認識。此種論點是基於何種理由而提出?
(91年升等)
(A)科學理由
(B)專業理由
(C)政治理由
(D)系統化理由
C
關於統合主義,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05年外交四等)
(A)國家與利益團體之間的關係可以被組合為利益的代表系統
(B)統合主義強調國家機關角色的主動性
(C)認為國家機關的責任是保障集體利益
(D)政治權力是高度分化的,分布在不同行動者、政策領域、時間點上
D
下列何者是行政倫理內涵之最正確敘述?
(109外交四等)
(A)行政倫理過於抽象難懂,無法實行
(B)行政倫理只是治標手段,無法促使公務人員表現正確的行政行為
(C)行政倫理主導了整個社會道德價值系統
(D)行政倫理可以用來匡正行政行為,卻不具法律拘束力
D
政府的行政系統,為因應時代與環境變遷的需要,在行政思想、制度、行動及科技方法 等層次上進行創新、發展與調適的努力過程係指:
(88年普考)
(A)組織發展
(B)社會發展
(C)政治革新
(D)行政革新
D
在帕深思(T. Parsons)的社會系統理論中,強調「維持系統內各部分間的協調、凝固、與團結」,為下列那一項社會系統的基本功能?
(98年退除役三等)
(A)適應
(B)達成目標
(C)模式的維持
(D)整合
D
帕深思(T. Parsons)認為組織是一個社會系統,此一系統又包括下列那三個次級管理系統?
(96年身心三等)
(A)高層的、中層的及低階的次級系統
(B)策略的、管理的及技術的次級系統
(C)策略的、心理的及運作的次級系統
(D)戰略的、科技的及人文的次級系統
B
深思(T. Parsons)曾認為組織是一個社會系統,此一系統包含三個次級系統,分別是:
(93年普考)
(A)計畫、管理、運作系統
(B)戰略、戰術、戰鬥系統
(C)規劃、執行、考核系統
(D)策略、管理、技術系統
D
在帕深思(T. Parsons)的社會系統理論(social system theory)中,認為社會系統中的「策略次級系統」係 負責履行下列何項功能?
(103年身心四等)
(A)適應與達成目標
(B)達成目標與整合
(C)模式的維護與適應
(D)整合與模式的維護
C
社會學者帕森思(Talcott Parsons)提出社會系統理論中,有系統、管理及技術三個階層的子系統,此一 概念最接近下列何種管理理論的內涵?
(107普考)
(A)例外管理
(B)走動管理
(C)危機管理
(D)策略管理
D
根據美國社會學學者帕深思(T. Parsons)的社會系統理論,中、小學等教育機構其目的在實現下列何種社會系統的基本功能?
(97年地方四等)
(A)適應的功能
(B)達成目標的功能
(C)模式維護的功能
(D)整合的功能
D
根據小舒爾(F. A. Shull, Jr.)小團體理論,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04年高考三級)
(A)在複雜的社會系統中,小團體是無所不在的
(B)小團體是個人人格發展與形成的重要部分
(C)小團體是社會化與控制過程中的一項主要因素
(D)小團體與許多大規模的社會系統截然不同
D
下列何者不是美國行政學行為科學時期組織理論的主要觀點?
(101年原民四等)
(A)組織是一個心理及社會系統
(B)組織具有非正式的一面
(C)組織是一個外在環境系統中的開放系統
(D)組織是一個人格整合的系統
C
社會學理論學者帕深思(T. Parsons)認為任何社會系統均有四個基本功能,同時為了履行 這些功能,有賴於三個次級管理系統。試問,其中策略階層的主要功能是:
(92年地特)
(A)適應及整合
(B)模式維護及適應
(C)適應及目標達成
(D)整合及目標達成
B
美國社會學者帕深思(Talcott Parsons)認為,任何社會系統均具有四項基本功能,這四項功能不包括下列那一項?
(91年初考)
(A)系統整合
(B)目標達成
(C)模式維持
(D)策略管理
D
根據帕森斯(T. Parsons)所提的社會系統理論(social system theory)觀點,我國每年舉辦國家考試,並辦理考 試錄取人員訓練,是屬於社會系統的那一種功能?
(103年地方三等)
(A)適應(adaptation)
(B)達成目標(goal-attainment)
(C)模式的維護(pattern maintenance)
(D)整合(integration)
C
根據社會系統理論的觀點,任何社會系統必須履行基本的功能;就組織而言,是由下列那一個階層負責 「模式維護」與「適應」的功能?
(107高考三級)
(A)管理階層
(B)操作階層
(C)技術階層
(D)策略階層
D
關於雷格斯(F. W. Riggs)的理論敘述,下列那一項是錯誤的?
(99年初等)
(A)提出「行政生態學」,強調行政文化是整個社會系統的一環
(B)鎔合形態是指傳統農業社會分工不細的非專業化類型
(C)稜柱形態是指工業社會類型
(D)繞射形態重視法制、平等、才能的行政特質
C
下列有關行政生態理論的相關敘述,何者錯誤?
(104國安五等)
(A)生態理論係由結構化理論演化而成
(B)生態理論興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C)政府制度移植應注意生態環境差異
(D)雷格斯(F. Riggs)是該領域重要學者
A
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理論的敘述,何者錯誤?
(103年專技高考)
(A)生態系統關注的是人類和其棲息環境間的互動過程與其他物種的適應歷程
(B)個人的行動是目標取向的,為了適者生存,應該不斷強化個人的求生意志與競爭動機,以適應環境變遷
(C)生態理論可上溯至達爾文發表之進化論,尤其是適者生存法則
(D)應善用個人的生活經驗與非正式支持,作為干預的切入點
B
俗諺云:(「橘逾淮為枳」,是下列那一種行政理論最佳的註解?
(106年身障三等)
(A)雙因理論
(B)生態理論
(C)人際關係理論
(D)動態管理
B
一般學者將雷格斯(F.Riggs)的「稜柱型社會理論」,歸納入下列那一個理論體系?
(91年原住民五等)
(A)生態理論
(B)權變理論
(C)一般系統理論
(D)社會系統理論
A
整合理論時期的行政學說主張「權變說」,並強調組織原則的彈性運用,這種論點和下列何者相呼應?
(102年地方四等)
(A)理性決策理論
(B)政治行政二分論
(C)行政的生態理論
(D)需要層次理論
C
下列何種理論最能貼切地解釋「外國實行成效卓著的制度未必能引進我國」的現象?
(93年普考)
(A)全球化理論
(B)在地化理論
(C)生態理論
(D)系統理論
C
下列那一項理論不是整合時期的行政學研究重心?
(102年地方四等)
(A)社會系統理論
(B)權變理論
(C)生態理論
(D)團體額外價值論
D
有關生態理論在行政學之應用,下列敘述何者最正確?
(105年地方四等)
(A)比較行政學者韋伯(M. Weber)為代表人物
(B)認為過去行政現象的研究忽略了組織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
(C)《行政行為》一書為行政生態理論的權威著作
(D)政府因此應大量仿效他國行政制度與政策方式來解決各種問題
B
下列行政學相關理論,其發展的先後順序應為:①新公共服務理論 ②行政生態理論 ③新公共管理理
(107地特四等)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B
行政研究的生態理論觀點,其對行政改革活動主要的價值為何?
(99年普考)
(A)提示政府的施政不能輕忽生態環境保育課題
(B)提示營利企業有主動回饋社會的義務
(C)提示行政改革應兼納跨學科的研究結果
(D)提示他國的行政制度不能全盤照抄、生硬的移植到本國
D
行政生態理論是從那種理論演化而來的?
(94年原住民四等)
(A)行政管理
(B)人群關係
(C)開放系統
(D)官僚模型
C
著有《行政生態學》一書,提出「行政生態理論」的學者是:
(93年原住民)
(A)帕深思(T.Parsons)
(B)高斯(J.M.Gaus)
(C)戴爾(R.A.Dahl)
(D)雷格斯(F.Riggs)
D
哪位學者所著之「開發中國家之行政:(稜柱社會的理論」廣受推崇,成為一部行政生態理論的劃時代巨著?
(97年身心三等)
(A)卡斯特(F. Kast)
(B)雷格斯(F. Riggs)
(C)杜拉克(P. F. Drucker)
(D)席斯克(H. L. Sisk)
B
比較行政學者雷格斯(F. Riggs)係「行政生態理論」集大成者,其所發展的「生態模式」(ecological model),主要是用來解釋下列何種類型國家的行政現象?
(102年普考)
(A)工業先進國家
(B)已開發國家
(C)未開發國家
(D)開發中國家
D
下列何人是行政生態理論的集大成者?
(95年原住民四等)
(A)高斯(J.M. Gaus)
(B)雷格斯(F.W. Riggs)
(C)戴爾(R.A.Dahl)
(D)帕深思(T.Parsons)
B
二次大戰後,亞洲殖民地國家仿效西方民主國家行政制度的實行結果並不理想,因而有學者研究指出, 此乃肇因於環境的差異所致,此一研究取向被稱為什麼?
(97年地方四等)
(A)行政動態論
(B)行政權變論
(C)行政生態論
(D)行政制度論
C
「只研究法令規章人事編制等,將無法了解組織的真正意涵,而是需要考慮現實的環境因素」,這種論調係屬於下列何種組織理論觀點?
(101年地方三等)
(A)心態的(psychological)觀點
(B)生態的(organic)觀點
(C)動態的(dynamic)觀點
(D)靜態的(static)觀點
B
權變理論是行政學整合時期最主要的理論,下列何者非屬權變理論的論點?
(108退除役四等)
(A)管理者應該將組織視為一個從封閉到開放的連續體
(B)世上並沒有一套絕對的組織原則,任何原則只有在某種情況下才有其效果
(C)兼顧效率與效果的組織目標是不可能的,必須視手段、資源、以及能力看狀況擇一為之
(D)隨著組織的生態環境不同,所採用的方法也應該不同
C
運用生態觀點來研究政府行政現象的第一人為:
(90年升等)
(A)雷格斯(F. Riggs)
(B)高斯(John M. Gaus)
(C)帕深斯(T. Parsons)
(D)戴爾(Robert A. Dahl)
B
比較而言,對於已開發國家行政文化與生態特質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102年地方四等)
(A)致力於發展的心願
(B)高度依賴公共部門的領導
(C)高度的通才主義
(D)肯冒險而願嘗試錯誤
D
半開發國家,雖有專業分工,但不如先進國家那麼顯著和充分,雷格斯(F. W. Riggs)將其稱為何種型式的行政制度?
(93年退除役四等)
(A)鎔合型
(B)稜柱型
(C)繞射型
(D)混合型
B
下列何者並非已開發國家行政文化的特質?
(100年地方四等)
(A)理性主義
(B)功績主義
(C)通才主義
(D)行政中立主義
C
已開發國家的行政文化特質,強調任何價值沒有永遠性、不變性與固定性。此為下列何種主義的具體化?
(106地方特考)
(A)事實取向主義
(B)功績主義
(C)相對主義
(D)教條主義
C
有關領導理論的發展,依先後順序何者正確?
(101年地方三等)
(A)行為理論、特質理論、權變理論
(B)權變理論、特質理論、行為理論
(C)特質理論、行為理論、權變理論
(D)三者同時發展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