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的名稱很有氣勢,它位於大漢溪中上游段,因為溪水出口處有雙峰對峙,狀如石門而得名。
石門水庫興建緣起,主要原因是大漢溪上游陡峻無比,無法涵蓄水源,下游地區常有水旱之苦;政府於民國45年興建水利工程,花費八年時間完工,集水區面積763.4平方公里,具灌溉、發電、給水、防洪、觀光等多功能效益。
石門水庫曾經是北部最知名的觀光旅遊勝地,我記得小學畢業旅行就是石門水庫一日遊,印象中湖水比天空還藍。
水庫雖可涵蓄水源,仍需「靠天吃飯」,雨水不進帳,後池堰底下的樹都冒出頭來了!
水位過低時,供水必須採取分區限制,水庫超過滿水位時,亦非好事。
由於土石壩的特殊性質,必須將水量控制在一定水位,否則將危及洩洪道的安危,進一步影響整個水庫的生命,所以每逢颱風大雨,必須洩洪。
溢洪道為鞍部瀉槽式,最大溢洪量每秒11400立方公尺,大量的湖水在長約133公尺的大壩直衝而下,壯觀的景象有如萬馬奔騰,總吸引許多遊客特別前來觀賞。
石門大壩洩洪奇景,深深撼動人們的心。然而,大壩洩洪也可能造成大台北及桃竹地區嚴重的水災,更是人們的心頭之患。
過猶不及都不好,如何保持在中庸之道,像一道老天爺出的試題,考驗著石門水庫。
乘船遊湖向來是水庫的招牌活動,只要搭上游艇,即可投身湖心,化為湖光山色中的一景。
不過,隨著石門水庫周邊的觀光業沒落,乘船遊湖活動也跟著式微,一排老舊遊艇閒置著,等不到撘船的乘客。(其實任何水上活動都會造成水庫優養化,減低水庫壽命,能避免則避免。)
水庫禁止釣魚,卻見捕魚船出入頻繁,應該是專門捕水庫中的魚,賣給附近的餐廳。
石門活魚大餐向來名聞遐邇,從活魚三吃到活魚九吃、十吃,是許多老饕來這裡的主因。
為了降低水庫優養化程度,水資源局曾在2010年大量放養魚苗,分別為大頭鰱、草魚等,據說大頭鰱可吃水中浮游生物,草魚可吃布袋蓮、浮萍等植物,這些魚種對水庫的水質淨化有很大的幫助。
等到魚長大了,又進入人的肚子裡,這不就是魚幫水、水幫魚、魚幫人?哈哈!
嵩台位居石門水庫的高點,地理位置甚佳。
登臨其上,湖光山色盡入眼簾。
潭影碧心,風光如畫。
石門水庫是老風景區,沒有新奇刺激的遊樂設施,也沒有夢幻維美的偶像劇場景,吸引不了年輕人,來的大都是中老年者居多,我曾聽過一位先生對同伴說:孩子聽說要來石門水庫,全都不感興趣,還好有老朋友陪同,回味年輕時候的湖光山色。
石門水庫現在不一樣了,為了水土保持植栽3000多棵楓香、青楓,如今樹齡都超過40年,在秋冬季節成為熱門的「楓」景區,來賞楓獵紅的攝影愛好者很多都是年輕人,他們也開始建立屬於自己的石門水庫回憶。
楓紅映大壩,只此一處,別無分號。
楓紅經過一個多月的鬧騰,漸漸謝下老葉,正是醞釀新生命的開始。
看倌!如果您以為楓紅褪去,石門水庫已無留戀之處,打算掉頭回去,那就太可惜了,由茄苳樹創造的冬景,並不遜於楓樹林。
茄苳樹在台灣算是極普遍的樹種,因為它抗風、抗污染、易栽培且少蟲害的優點,被大量栽種在市區當成行道樹。印象中總是綠油油的葉子,一夕之間由綠轉黃,差點不認得。
茄苳別稱秋楓樹,顧名思義也像楓樹一樣是變葉植物。
然而,茄苳樹真的太常見了,我完全沒有印象茄苳也會「以色誘人」,我是不是活得太麻木了?
三出複葉,葉緣有鋸齒狀,還好茄苳的葉子很好認,我沒有認錯。
據說茄苳的成熟葉片曬乾可以泡茶,將嫩葉和蒜頭一起塞入雞的肚子裏燜煮,就成為著名的鄉土料理「茄苳蒜頭雞」。
湖堤邊的茄苳樹完全卸下黃葉,枝上掛滿串串褐色果實。
茄苳在春天開花,經過大半年才結出果來,一結就是滿樹滿枝,豐盈的喜悅。
不同於黃葉的蕭瑟,纍纍成串的果實,映著湖水的藍,又是一種風情。
茄苳是有名的誘鳥樹,冬天結的果實更為珍貴,可以讓野鳥填飽肚子,一整個冬季不會挨餓。
果實和樹子(破布子)有點像,夠成熟時也可以讓人們生吃,只是味道不好,如果加糖或鹽醃漬去澀,便能吃到可口鬆軟的果肉。
茄苳壽命長,可生長成巨樹,所以又別名「重陽木」,埔里有棵一千二百多歲、為當今台灣最古老的茄苳樹。
長成巨樹的茄苳,常成為民間信仰膜拜的「樹王公」。
事實上,茄苳樹是雌雄異株,雄株開花不結果,雌株才會結果,下次看到結實纍纍的茄苳老樹,可別貿然的喊「茄苳公」,請尊稱她一聲「茄苳媽」。
人為的過度開發,已造成石門水庫嚴重的淤積問題,水庫壽命逐日縮短之中,令人憂心。
希望這些象徵長壽的茄苳樹,可以庇祐水庫延年益壽。
- 8樓.2012/02/11 16:33
- 7樓. 糖衣2012/01/12 10:32心動^0^
去過石門,拍過水庫
卻怎也拍不出如此風情....
由您的角度再覽石門水庫..... 心動了
- 6樓. 魯夫 :)2012/01/11 22:20晚上好
這麼美麗的水庫
希望她能撐久一些
紅塵客
這是每個人的希望吧 蝶非 於 2012/01/17 22:35回覆 - 5樓. Sherry Liao2012/01/11 22:05更藍更美
一年多沒去過石門水庫,在碟非的鏡頭下水庫更藍更美了。我家附近有數棵高大的茄苳樹,至今仍是綠意盎然,沒見過它變成迷人的黃葉,有點納悶呢!
- 4樓. 葉雨南2012/01/11 20:02美心
美心
心定美
石門的風景
看了不會膩
~雨南
- 3樓. 龍雨2012/01/11 15:07優養(氧)化處理
優養(氧)化處理:表示家庭廢水,通常是洗衣廢水;處理就是橋樑人工瀑布,兼具觀光景點+優養(氧)化處理+潤澤附近植物生態+有益動物呼吸系統.
龍雨2012.01.11PM15:36
黃群生龍雨謝謝高見 蝶非 於 2012/01/17 22:29回覆 - 2樓. 江依萍2012/01/11 11:30美..
日安!
記得有一年颱風天
我因為放假沒事好奇去觀洩洪..
ㄏㄏ..美..
- 1樓. 山畝2012/01/11 10:40大壩維繫萬人心
多謝蝶非報導山畝每周必遊的石門水庫
以新角度觀賞 確有不同的感受
山畝也貼一幅大壩楓景
與君附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