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鋒過境,高山氣溫下降,滿山初寒乍紅。
這片楓紅是由「楓香」彩繪而成。
葉似楓(即槭樹),有脂而香,是為「楓香」。
楓香是台灣的原生樹種,不屬於楓樹科(舊稱槭樹科),為金縷梅科,但也是台灣很常見的紅葉樹種。
台灣的楓香很普遍,盛產於平地至中低海拔山區,城市植栽的行道樹更是隨處可見,但平地高溫的氣候不容易讓楓香變色,甚至被誤判不是真正的紅葉樹。
「陽明山之旅」的作者陳世一先生認為,「楓香是金縷梅科,不是楓樹,日本人剛來台灣時,發現楓香的葉子也是掌裂的,誤以為這樹和北方溫帶的楓樹是同科,而且汁液又香香的,所以取名叫楓香,後來,發現台灣另外有楓樹,可是,楓香這名字已經取了,所以,為區別起見就把台灣其它原本該是楓樹科的樹命名為槭樹科,如台灣紅榨槭、掌葉槭、尖葉槭、樟葉槭等,……時常聽到許多人看著楓香在納悶,為什麼楓葉不會變紅呢?我就覺得有點好笑,找錯對象了,當然看不到紅葉。」
這樣的論點有待商榷,瞧,武陵的楓香火紅得很呢,至於平地的楓香不容易轉紅,是氣溫不夠嚴寒加上水氣不夠所致,並不表示楓香不會變色。
紅葉的產生是因為葉綠素分解後,其他的色素如胡蘿蔔素和花青素等因而顯現,使葉片呈紅色或黃色。(來源:台灣特生中心)
台灣地處亞熱帶,秋季落葉前平地氣溫仍高,楓葉不易轉紅,俟第一次寒流來襲時,因氣急驟下降,葉綠素尚來不及轉化為葉黃素和葉紅素,樹體已迅即分泌離層酸,促使樹葉掉落,所以台灣平地不容易見到楓紅落葉飄零的景象。(來源:台灣特生中心)
楓香和青楓各屬不同科之植物,因俗名近似,常被混淆,很多人以葉形外觀「三楓五槭」來分辨楓與槭的差別,是不正確的。
事實上,不但有時楓香葉也有五葉,光看形狀會搞錯,就連楓與槭樹名稱,學者都曾搞混相當長的時間。過去,日本植物學者曾把楓香誤稱為楓樹,楓樹誤稱為槭樹;經過現代學者正名後,才把過去的楓樹稱為楓香樹,槭樹則稱為楓樹。(來源:聯合新聞網)
兩者最簡易的分辨法即是青楓的葉對生;楓香是葉互生。
而所謂的「葉對生」、「葉互生」又該如何分辨?
從莖上的同一個定點向左右平行生長,稱為對生。
互生為一左一右不在同一定點生長,一個點上只長右邊或左邊,另一個點再長。
中正亭的池塘,將楓紅美景烘托得更加美麗脫俗。
潺潺流水與彩葉相映,秋日詩意濃厚醉人。
日本遍野楓紅的景色,總是吸引國人去賞楓,台灣受限於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看不到成片驚心動魄的楓紅,但位於中高線的山區,仍可欣賞到小而美的楓景。
雖是陰天,反差略小,色彩依然明艷動人!
楓紅點綴小橋、流水、茅草亭,不是頗有古詩詞的意境嗎?
紅葉之美,古代無數騷人墨客,題詩吟誦。
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楊萬里的「小楓一夜偷天酒,卻情孤松掩醉容。」
王實甫的「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楓林醉。」
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歷代詩人描寫紅葉增添秋色秋景之美的詩句不計其數,根據某些學者的意見,他們認為古詩文所稱的「楓紅」,應該是指槭樹的紅葉,而不是楓香的葉子,然而「楓紅」的共同點,就是使得詩人們都醉了。
溪流輝映的浪漫、落葉漂浮的詩情。
也使得丘比特醉意酣然,情不自禁射出愛神的箭。
公黑天鵝在前、母黑天鵝在後,雙雙來到水塘邊。
在牠們互相看著對方時,愛神以金箭分別射向牠們,被一箭穿心的二隻黑天鵝,從此形影不離。
聽聞喜訊,紅葉高興地轉圈圈,隨著水流悠遊浮蕩。
在這一季冬,武陵醉愛楓流。
附註:因連日下雨,多處路基坍方,台七甲路況不佳,請小心駕駛;雨天不建議前往。
- 5樓. 真善忍 好2011/12/08 18:35淪陷在武陵~
Dear 蝶非 ,您這兒真是篇篇佳作,圖文並茂,賞心悅目啊!
真謝謝蝶非的用心!!古早以前就愛上武陵了,不由野人獻曝一下:
楓或是槭,看葉序 ~
互生(每一個節上只長一片葉子,且各節交互長出) -- 楓
對生(同一個節上,長出相對的兩片葉子) -- 槭
呵呵~權供參考罷了!(不知植物分類是否也跟著時代變遷而推陳出新呢?!)
- 4樓. gladys992011/12/06 11:39武陵
金黃葉影
如痴如醉
兒戲武陵
永誌憶中
------------
由文 憶起童在武陵美好時光
謝謝 圖&文 分享
- 3樓. TonySky2011/12/05 16:11感動
理性與感性,美學與科學,博古通今....
妳非常的用心,害我搜索枯腸找不到詞彙去形容我的感動
謝謝妳無私的分享
- 2樓. WWS2011/12/05 12:05武陵醉楓流
武陵的楓紅雖不及北國艷麗,
您卻營造出特有的青澀之美,
紅葉與水中倒影輝映成趣,
黑天鵝優雅的姿態令人凝神,
美麗的楓香舞出早冬令人心醉的悸動!
- 1樓. 彤心2011/12/05 10:17醉醉醉~~~~
常訪蝶非的格子
妳的介紹非常詳細
讓我可以欣賞到各個景點
這武陵的秋真是讓人醉
真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