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洲子灣˙八歲孩子的報恩
2009/07/17 00:13
瀏覽6,552
迴響7
推薦86
引用0

日前看公視「我們的島」,其中有個「家鄉的海岸」單元,內容敘述洲子灣海岸侵蝕嚴重,一位大學老師發起社區居民搶救,經過四年的努力,消失的沙灘慢慢回來了。

家鄉的海岸受傷,靠家鄉的人療傷止痛,因為沒有人比他們更疼惜自己的家鄉。

看完報導,我深受感動,決定去探訪那片失而復得的沙灘,並致上最敬禮。

洲子灣在哪裡?這個地名對大多數人是陌生的。經過淡金公路11K的上坡路,會看到一個咖啡色的遊憩區指標--「洲子灣」,順著指標方向彎進小路,車子開到路底後,眼前出現寫著「洲子灣」的舊牌樓,旁邊有二個售票亭,入口卻以石塊橫擋,牆上寫著斗大的警告語:「堤防危險 請勿進入」。

這裡就是洲子灣,當年以海水浴場聞名,曾經風光一時,因海岸侵蝕、污染嚴重的問題,已經停業多年。

海水浴場形同荒廢,人潮淡去,唯有當地原生的黃槿不離不棄,年年無誤開滿一樹的黃花。

停車場旁邊有一條碎石小徑,沿著小徑向前走幾步路,雙足便立在沙灘上了。

不過,這片沙灘感覺有點奇怪,它不是和大海直接聯繫在一起,而是有三道「門檻」。

第一道是牡蠣榖架設的石滬,第二道是大石塊圍堵的護籠,第三道是細石鋪陳的毯子。

那三道「門檻」各有妙用:

牡蠣榖可減緩海流的受力,又可以當做各種貝類、魚類的藏身區與棲息地。

石籠留住海浪帶來的沙,又防止海浪把沙子帶走。

細石毯子可讓留下來的海沙舒適的臥躺,更不想離開了。

就這樣,沙子一點一滴的聚集了,漸漸綿延成一片沙灘。

但是形成沙灘的樣子還不夠,如何永久留下沙灘更重要。

首先利用漂流木當木樁,進行定沙的工作。

接著佈置細網,作為攔沙網,只進不出。

當沙子越積越厚,開始栽種植物,因為唯有植物才能抓牢土地。

選擇栽種的植物是黃槿,一來它是當地原來即有的樹種,二來黃槿是廣泛定義的紅樹林,具有防風定沙的功能。

就這樣,一層又一層的固定沙子,讓土不會流失,讓沙不會吹走。最讓人敬佩的是,一切的工程均以生態的方式進行。

相較之下,公單位一堵水泥消波塊堤防,不只舉止粗暴,讓海岸二度受傷,而且顯然效果不彰。

崩塌的水泥塊,像是一種痼疾,攤在海灘上。

這長長的一片沙灘,曾經失去的沙灘,又以本來面目回來了,一切都要歸功於任職聖約翰大學的盧明智老師,以及所有興仁社區居民所作的努力。

洲子灣和台灣所有海岸遭遇的問題一樣:因為開發工程的影響,沙灘開始退縮,終至消失不見。

盧明智老師從小生長在洲子灣,在沙灘玩耍長大,當他看到故鄉的海岸受傷嚴重,就像見到親人傷痛一樣難過,他「決定為海岸療傷,找回記憶中的故鄉海岸」。

盧明智老師發動社區居民一起修復海岸,進行一連串長期的療傷工作,皇天不負苦心人,由於他們的努力,故鄉海岸漸漸恢復往日的風采。

努力得到了成果,但不是終點,盧明智老師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能夠展開整個北海岸生態保育那股自發性的熱切,那股愛家及鄉的情懷,令人動容!

美麗的沙灘回來了,遠去的人潮也慢慢聚攏了。

早晨是釣客獨享的寧靜時刻,到了傍晚便是遊客逐浪戲水玩沙的好時光。

美麗的沙灘回來了,怎能少了「沙灘皇后」馬鞍藤的芳蹤?

馬鞍藤是防風定沙的第一線植物,在其他植物無法立足的海濱不毛之地,只要有馬鞍藤的種子落地發芽,就會有大面積生長的盎然綠意。

馬鞍藤全年都可開花,以夏季最盛,沙灘上整片粉紫色花朵,不僅美觀也是不可或缺的沙原植物。

美麗的沙灘上,盧明智老師期待形成潮間帶,讓海瓜子、珠螺、尖尾螺等等,也慢慢回來。

尖尾螺果然回來了,在泥灘上爬行的時候,常與泥混在一起,成為一條條的泥痕。

尖尾螺就是「燒酒螺」,以鉗去其尾,加調味料製造而成,是許多人嗜食的小點心,但也常被質疑不衛生、內含寄生蟲等,現有業者改進這些缺點,把「燒酒螺」外銷到日本呢。

盧明智老師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每天到海邊撿拾貝類,拿到市場販售賺學費,因為大海的這一份情,他更加堅定守護故鄉海岸的意念。

海洋以無私的胸懷擁抱我們,無限的資源餵養我們,然而我們回報大海的是什麼?垃圾 油污 毒物。所幸,我們在盧明智老師的身上,看到一個八歲孩子對海洋的報恩。

.

資訊來源:我們的島╱家鄉的海岸

我的海洋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四季之夏
迴響(7) :
7樓. behappy
2009/07/18 22:39
謝謝你的報導
台灣需要的是默默愛著台灣的人.

在媒體沒有披露的某些角落

的確存在著許多默默愛著台灣的人

雖然不知道他們在哪裡

他們的奉獻付出  這塊土地最先感念到

蝶非2009/07/20 14:15回覆

6樓. 蕃茄余小薰薰
2009/07/17 17:44
其實很多沙灘都在消失中

十幾年前在淡水讀書,那時沒有捷運也沒有漁人馬頭,但是海邊的沙灘卻是很長很長!

現在建了馬頭阻斷了淡水河的河沙沖積,造成了海灘一直流失真的很可惜!

記得小時候回八里外公家,從公路要走到海邊,到了海邊是遍地的白沙,海水一退潮,可以在海灘地上撿魚抓螃蟹!現在八里已經看不到任何的沙灘了,人為的開發所造成的破壞真是無法想像.

開發與破壞為何總是背道而馳

有了新的建設

卻失去了原有的天然環境

衡量得失利弊 其實全在主政者的一把尺上

蝶非2009/07/20 14:09回覆

5樓. 漁樵子【外婆的澎湖灣】
2009/07/17 16:45
攔沙網
澎湖隘門村長李天育早在多年前就利用攔沙網攔沙成功,現在隘門沙灘很漂亮,不過他的攔沙網是一排排的,成果更快。
熙熙乎萬物未始有雜,敢問無心以致天地之方。

知識不難具備

最難的是有心

澎湖隘門村長的愛鄉情懷

傳承給了洲子灣的盧老師

希望也能傳承給更多有心人

蝶非2009/07/20 14:03回覆

4樓. 野口女
2009/07/17 15:38
失而復得
變得更漂亮了  
最喜歡從折射裡 看你的不小心

沙灘變漂亮

遊客來了 留下垃圾

是社區居民一直在作淨灘的工作

蝶非2009/07/20 13:57回覆
3樓. 夜子
2009/07/17 14:14
好久沒到洲仔灣了
看了你的報導 , 該是時候 , 再到洲仔灣走走了 ..

是該去走走看看

失而復得的沙灘

還有留住沙灘一點一滴的努力

蝶非2009/07/20 13:55回覆
2樓. 循致
2009/07/17 13:44

海景遙念,抓起童年那一絲絲真的記憶

那開起小黃花的樹(忘名),總是舖在回想的歲月

那純真牽牛,依然爬在沙灘上..

這樣的簡然,依然訴說我的純真..

好愛,也丟給記憶,不能騙人..

原來最美也是一種報恩

童年記憶的家鄉總是那麼美好

我們又能留給下一代多少美好記憶

蝶非2009/07/20 13:54回覆
1樓. 雪人娘
2009/07/17 10:38
感動

盧老師愛鄉之情,化知識為力量,還原沙灘的自然風貌。

蝶非如此尋訪台灣之美,用心之處,讓我感動。謝謝妳的報導,這樣的資訊,讓我們流失的民族自信一點一點找回來!

在台灣某些不為人知的角落

還有許多像盧老師這樣的有心人

化知識為力量  守護台灣這塊土地

蝶非2009/07/20 13:5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