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深層潛意識的反抗──談韓江《素食者》
2025/02/18 21:36
瀏覽386
迴響0
推薦25
引用0

#《素食者》敘述一個長期生活於威權壓制下的女性,其深層潛意識予以反抗之悲劇。此書表面寫素食主義,其實是在寫家庭、婚姻、性與暴力,對精神世界長期折磨所造成的影響。

(一)世界文壇注目

韓江(1970-)獲頒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是首位得到此一獎項的韓國作家和亞洲女性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說《素食者》、《永不告別》、《白》、《植物妻子》和《少年來了》等。

《素食者》於2015年出版英文本,隔年贏得國際布克獎 (International Man Booker prize),此書描述女主角英惠在一場噩夢後開始拒絕吃肉,甚至於不想當人,希望自己變成一株植物,她反叛了本來的生活,面臨家庭和社會的各種暴力。作品中呈現內心壓抑的瘋狂與傷痕,探討暴力、惡、慾望、美和救贖等議題。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指出,韓江對身體與靈魂、生與死之間的關係有獨到見解,其「詩意與實驗性的風格」讓她成為當代文學的創新者。

(二)噩夢的悲劇

韓江《素食者》是三篇中長篇小說,分開看每篇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合起來看又成為有別於獨立時的另一個故事。這本長篇小說包括「素食者」、「胎記」、「樹火」三部分,分別透過丈夫姊夫姊姊仁惠三個視角,敘述主角英惠被噩夢糾纏而決意成為素食者的極端行為,以及對周邊親人所造成的影響。英惠的丈夫、姊夫和姊姊似乎都在一旁注視著英惠,卻也呈現了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以及他們如何在有意或無意的情況下,把英惠推向悲劇的下場。相對於丈夫姊夫姊姊,英惠雖是核心人物,書中卻只插敘她的夢境,藉此透露英惠朦朧不明的內心感受。

第一部分「素食者」是女主角英惠的丈夫以第一人稱敘述。丈夫完全接受父權社會的傳統男女性別角色,犧牲個人意志而完全不在意,只安於在小公司裡按時領到薪水,因此也希望妻子是個平凡的人。妻子英惠低調不出眾,是毫不起眼的女性,平時善盡身為人妻的責任,令胸無大志的丈夫感到安心自在,沒有壓力。儘管他被更具女人味的大姨子所吸引,但只是想想而已,終究選擇擁有單純安靜安全的生活。可是當原本烤肉技術高超的妻子因噩夢而日益消瘦,幾乎不睡,陪同出席公司夫妻餐宴,不穿胸罩及嚴拒吃肉,引起眾人側目與議論,敬而遠之,令丈夫臉上無光;加以不再於床笫上滿足丈夫的性需求,他未去嘗試了解妻子的內心世界,反而以丈夫的權力欺壓她,強暴她,向岳家投訴妻子之任性厲行素食,造成岳父在岳母生日宴上強餵肉食不成而暴怒毆打英惠,以致英惠當眾割腕自殺送醫。當英惠關進精神病院治療,完全喪失做為人妻的價值,唯利是圖的丈夫不講情份,認定她得服用精神科藥物來控制,一輩子只能寄生在老公身上,丈夫理直氣壯地抛棄她;其後連岳家也跟英惠斷絕關係,再無往來,唯有姊姊仁惠未丟下妹妹,擔任起監護人的角色,以及支付住院費用。

第二部分「胎記」以第三人稱敘述,經由英惠姊夫的視角。姊夫出身教育和醫師世家,令妻子欣賞。他畢業於美術大學,從事藝術攝影工作,生活和經濟上都仰賴妻子,使他得以專注於工作,然如今靈感枯竭,遇到瓶頸,已有二年的創作空窗期。由於妻子太好,讓他覺得配不上,反而感到煩悶。直到由妻子口中得知,自己一直偷偷喜歡的小姨子臀部留有胎記,這喚醒他創作的望和靈感。姊夫與妻子作愛,心裡卻想著身線迷人的小姨子。英惠從精神病院回來,病情漸有好轉,打算出外工作。

他瞞著妻子,向英惠提出拍攝人體彩繪的邀請,以藝術之名試圖從英惠身上掠奪些甚麼。英惠非但不感厭惡,甚至在人體彩繪後捨不得洗去顏料,希望從此不再陷入噩夢。一反之前對於性的麻木及冷淡,全身畫著花卉圖像的英惠,像受到植物本能驅使,熱情貼上另位身體彩繪的男模特兒,居然產生了性愛的慾望。姊夫最後也應英惠之意,找昔日同窗在自己身體上彩繪花朵,選擇跟英惠激情交合、錄影,享受婚後從未有過的性愛,不只是完成夢以求的藝術作品而已。詎料下場一發不可收拾,被妻子目睹報警,雙雙送去精神病院治療。姊夫跳樓未成,被救護人員及時攔下,雖被判定精神正常而出院,卻不被妻子原諒,他們的生活再也回不到從前了,丈夫不得不離開家庭,體弱多病的幼子就交給仁惠扶養。小姨子英惠則送進精神病院,從此未再出來。

第三部分「樹火」同樣以第三人稱敘述,透過姊姊仁惠的視角。仁惠和英惠相差四歲,小時候姊妹感情好。姊姊仁惠務實能幹,善解人意,懂得迎合外界,甚至吃苦耐勞,全力犧牲自我,甘於被社會要求完全掏空,也負擔起所有家務和維持生計,承擔照顧妹妹的責任,努力扮演好身為女兒、姊姊、妻子、母親和生意人等各種角色。仁惠十九歲獨自來到首爾打拚,經營化妝品店十分成功。妹妹無論外貌和能力都不如姊姊,但她不曾想過踐踏妹妹,只是她也從來沒有真正去理解妹妹的內心世界,甚至在家裡安排聚餐,家人合力逼迫英惠吃肉時,自己也參與其中,成了共犯結構的一分子。

英惠對於成為植物的追求,不只內化更表露於外。妹妹與姊夫發生醜聞,仁惠完全不了解丈夫了,覺得丈夫太自私,不再尊敬他。同床共枕八年,讓她倍感絕望與挫敗;也痛恨妹妹的不負責任。她清楚知道自己絕非善良的人,無法跟妹妹同住就近照顧,乃將英惠送進山中的精神病院。這時,英惠認為人太醜陋,只要不當人就好了,希望自己成為一株植物,欲融入土中,獲得重生,可以不用再說話或思考。英惠還告訴姊姊,樹都像手足一樣。英惠甚至於違反人體法則,長時間倒立,並且拒食,只要水和陽光。如此等同放棄活下去,於是英惠逐漸凋萎,最終連精神病院也無能為力。姊姊仁惠親眼目睹妹妹被插管餵食、痛苦可怕的一幕,她深感自責,不得不將妹妹轉至都會區的大型綜合醫院,以期延續生命。

姐姐仁惠和妹妹都成長於高壓父權的環境中,精神失常的妹妹掀開她隱藏許久的傷口,吃肉的姊姊仁惠和拒吃肉的妹妹不同的是,責任感留住了她。妹妹在山中醫院失蹤找回,病情急劇惡化後,仁惠也跟妹妹一樣開始失眠與作夢,陷入痛苦的深淵,日子幾乎無法再過下去,她多麼希望這一切都只是一場夢。

(三)深層潛意識的反抗

英惠之生活失常,源自不斷的血腥噩夢,夢是一個人潛意識的反映。在小說中,沒有任何人對英惠的夢感到興趣。噩夢迫使英惠失眠,從一個馴服又迎合丈夫的妻子,變成扔掉冰箱裡的肉類、不叫丈夫起床、不送他上班、不洗衣也不做愛的妻子。英惠自以為不吃肉可以使她不再做噩夢,決意成為徹頭徹尾的素食者。可是執行素食之後,噩夢依然,加上周圍的人都不能理解,終而使得她整個失控,遭丈夫、父母遺棄,走上反世界、反社會、反暴力的不歸路,甚至導向反生命的自我毀滅。

進一步分析英惠血腥的噩夢,歸根結柢,來自嚴父的大男人主義,其威權與暴力使英惠童年的心理發展遭受長期壓抑,形成揮不去的陰影,終而轉為深層潛意識的反抗。英惠參加過越戰的父親,開木材廠及商店,是一個堅持己見、頑固不化的人,平時講話嗓門非常大,從來不顧及他人感受,仁惠和英惠姊妹倆小時候就輪番被性情暴躁的父親動粗毆打,幼小的心靈充塞恐懼與不安。姊妹倆曾經在山裡迷了路,當時九歲的英惠竟對姊姊說,乾脆不要回去了。可見這無人知曉的什麼,早已滲透進英惠的骨髓。

再者,英惠的夢境深埋著意識黑房裡的記憶。年幼時,家中豢養了體型比英惠高大的白狗,長相俊俏,有一天居然咬到她,為了懲戒白狗,也或許由於當地的習俗,她父親把狗縛在疾駛中的機車後拖行,讓狗疲累致死,認為奔跑至死的狗,肉質更鮮嫩可口。那天把狗宰殺,街坊鄰居都來一起吃狗肉。他們說要想治癒狗咬傷,就必須吃牠的肉,所以英惠也吃了一整碗的狗肉湯飯,即使羶味刺鼻,她一點都不在乎。長大後,英惠的夢被狗血浸泡,那些噩夢揭示她無從迴避的現實,亦即一家之主的父親是傳統父權制度的執行者,她所嫁的丈夫也是,父親虐打她,也宰殺狗,而無知的她順理成章吃了狗肉。英惠如今拒絕吃肉,正是看透這個社會權力結構,不願再參與其中,淪為幫凶。

隨著故事推展,可以觀察到寡言少語的主角英惠,不穿胸罩、赤足、裸身,如何經由實體的「食」和表象的「畫」,自上到下、由外而內,從素食到放棄做人而想成為植物的過程。「食肉」具象化了這個社會為求生存須傷害他者的本質,英惠一方面選擇「不吃肉」,一方面手裡緊握被咬噬過的死鳥,充分顯示其內心正在與身為人的慾望激烈地爭鬥扎。

《素食者》是關於反抗的故事,這種自暴自棄、以生命為代價、沉默而激烈的反抗,甚至於想成為一株樹,讓身邊的每個人顯現本來面目。如果沒有外在的束縛與壓迫,人類何其自由!是以此書表面寫素食主義,其實是在寫家庭暴力對精神世界長期折磨所造成的影響。不過,英惠之忠於自己的領悟與抉擇,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原生家庭所有成員、婚姻和社會制度裡,環環相扣的殘暴,然而,社會中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事外。

(四)文字詩意及其他

諾貝爾文學獎評審表彰韓江的作品,謂以強烈的詩意文字直面創傷,揭示人類生命的脆弱。試看作者如此形容英惠電話中微弱的聲音,「像羽毛一樣沒有重量,既不陰鬱,也不像病患般呆滯,但也不表示很明朗輕快。那是一種不屬於任何地方,且置身於幽冥之間的人才有的淡然聲音」;再看如此描述精神恍惚,站在高樓陽臺的英惠,「她把發出閃閃金黃色的胸部探過陽臺的欄杆,接著張開布滿橘黃色花瓣的雙腿,恰似在與陽光和風交媾」;以及仁惠陪妹妹轉院,在救護車上看見的窗外景象及心情,「她安靜地吸了一口氣,緊盯著路邊熊熊燃燒的樹木,它們就像無數頭站立起的野獸散發著綠光。她的眼神幽暗而執著,像是在等待著回答,不,那更像是在表達著抗議」,熊熊燃燒的樹木象徵著想成為一株樹的妹妹,以及許許多多跟妹妹同樣處境的受害者。《素食者》如此這般的詩意書寫,意象鮮明,的確深具感染力,充分展現韓江不凡的創作才華。

韓江在英國布克獎典禮上說:「我在寫作時,經常會思考這些問題:人類的暴力能達到什麼程度;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別人……我想通過《素食者》刻畫一個誓死不願加入人類群體的女性。」《素食者》敘述一個長期生活於威權壓制下的女性,其深層潛意識予以反抗之悲劇。韓江的作品充滿反抗性,論者謂,韓江獲獎,讓更多文學叛逆者的作品能被世界看到。不過,像《素食者》這樣的小說,這樣的家庭、婚姻、性與暴力,讓人看得毛骨悚然,詩意的敘述文字雖然藝術性高,但就意義結構言,畢竟有所不足,無法令讀者獲得心靈的感動與精神的提升,不無遺憾。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文學賞析
自訂分類:書評
下一則: 蕭洛霍夫《靜靜的頓河》敘事結構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