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出處:速報活動梗臉書粉絲專頁
臺灣主流媒體每隔一陣子,就會有報導討論韓國啦啦隊女孩來臺發展的現象,並藉以宣傳說臺灣將啦啦隊女孩視為藝人,給予較優渥的待遇,而不像韓國那樣相對限縮啦啦隊女孩往演藝圈發展。
這像是最近農曆春節連假期間,臺灣主流媒體又出了這則報導【李珠珢領千萬簽約金遭打臉!韓媒抖出關鍵內幕:去台灣理由很明顯】,而在去年則有篇較為詳細的分析【職棒啦啦隊的發展盛況 淺談韓籍啦啦隊員赴台發展熱潮】,不過兩篇文章的重點,都是臺灣啦啦隊員的待遇贏韓國,我覺得這頗有就徐展元「好想贏韓國」這句名言,尋找能滿足「我族中心主義」精神需求之案例的味道。
而那針對李珠珢之案例的報導中,所描述的那些韓國啦啦隊女孩處境,我覺得跟【人間社會學】這本2014年出版的書裡面,【隱形的雇主、不被承認的勞工】一文所討論的臺灣模特兒類似,兩者都由經紀公司綁約,且若不是知名、有人氣的,則都收入不穩定、生計缺乏牢靠的保障。
臺灣將啦啦隊員,尤其是其中的啦啦隊女孩視為偶像明星、女神、藝人,我目前認為臺灣人口方面的因素也要考量,首先就人口密度來說,眾所皆知的是,臺灣山多平原少,整體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六百多人(這已經高過韓國),但若僅計算可居住、可發展的地域,恐怕人口密度更是高得嚇人。
人口密度高,常是代表生活品質不理想、生活資源競爭激烈,且在一定範圍內接觸的人越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可能越片面,這會使內心的壓力、負能量、疏離感等漸漸增強,如未獲得正當管道的有效紓解,之後可能以爭吵衝突、犯社會案件、精神崩潰、自殺尋短等手段爆發出來。
其次,以都市化來說,臺灣人口往都會區集中是存在了幾十年的趨勢,但都會區內的居住型態,卻使得鄰居之間互動頻率低,更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片面化,也幾乎無法凝聚什麼情感關係,加上都會區內生活費用往往較為高昂,精神壓力非同小可,而又若勞動參與的產出、成果、功勞不屬於自己,那麼也就會像馬克思異化論所說的那樣,最後變成與整個所處的社會產生疏離。
如今,可以透過電視、電腦、手機等觀賞到的藝人表演,可算是容易取得、休閒阻礙低的休閒項目,而以臺灣社會來說,目前似乎臺灣本土傳統定義中的藝人,其外型或電視上、舞台前的表演或言談,相對於近幾年由樂天桃猿開創的日式風格臺灣啦啦隊女孩來說,較無法協助排解在生活中累積的負面情緒,我想是因為臺灣近幾年的啦啦隊女孩,都散發出如太陽或花朵般,能溫暖人心的正能量之故。
這些啦啦隊女孩,也就像張宇【小小的太陽】所唱的這段一樣:「你像一個小小的太陽,有一種溫暖,總是讓我將要冰冷的心,有地方取暖。」
我想這或許也可以部份解釋,為何臺灣近幾年會那麼推崇啦啦隊女孩,再加上與韓國相比,臺灣目前具有類似魅力的女團可能少之又少,甚至可能幾乎沒有,而韓國那邊也許除了啦啦隊女孩之外,其他還有為數不少的女團也具有類似的魅力,故相較之下,韓國就比較不會特別推崇啦啦隊女孩,但韓國對於女團、啦啦隊女孩是既要求外表,也要求實力,所以每個來到臺灣都大受歡迎。
其中像是啦啦隊女孩的實力要求,【壯壯遠赴南韓外援成「台灣第1人」! 她嘆台韓應援「超不同」:打掉重練】、【壯壯曝韓啦啦隊「像特種兵」 揭台徵選3階段:比空姐還難】這兩則報導也都有提到,而壯壯本人去韓國發展初始的經歷,可算是因為臺韓文化差異所造成的文化震撼。
而近幾年韓國啦啦隊女孩熱衷於來臺灣發展,臺灣主流媒體大都是強調臺灣啦啦隊女孩往演藝圈發展比較容易、臺灣運動賽事啦啦隊待遇較好、臺灣把啦啦隊女孩看成藝人、韓國限縮啦啦隊女孩發展機會等,但我還是覺得,還有一個原因也不能忽視,那就是臺灣人近些年來,對於來自韓國的偶像明星普遍友善,部分甚至狂熱地崇拜,比較願意為韓國偶像明星花錢。
而相對地,臺灣近些年來較吝於為自家偶像明星花錢,而這些偶像明星及其經紀公司基於成本效益的考量下,選擇到比較願意為他們砸錢、買單的中國去發展,也是沒啥毛病的了,這道理就跟韓國啦啦隊女孩近幾年喜歡來臺發展是類似的道理;但是,臺灣輿論是譴責業經證實為生涯規劃去中國發展的自家偶像明星,而讚美同樣經證實為生涯規劃離開母國而來臺灣發展的韓國啦啦隊女孩,這顯然就是我族中心主義。
至於去美國、日本發展,因為那是臺灣的爺爺爸爸,所以就沒負面反應。另外像壯壯去韓國發展,因為那是臺灣的偶像,所以臺灣也不會有我族中心主義的負面反應。
換言之,就是臺灣演藝圈對一些臺灣自家藝人來說,待遇不夠好、發展機會不寬廣、較不花人力物力培訓新人,反之比較偏好進用他國演藝人員,或者臺灣其他社會領域、行使其他角色而有一定人氣的公眾人物,這跟臺灣民間企業、公司行號相對偏愛已有相當工作經驗的求職者道理類似。
近幾年的啦啦隊女孩,特別是韓國啦啦隊女孩,恰好也能滿足上段所述之考量,也就是她們提供的「資源」正是臺灣演藝圈所渴求的,臺灣演藝圈自然樂意與她們建立交換關係,但韓國演藝圈可能又是不同的文化,呈現出一種專業新人前仆後繼的景象,進入的門檻也許比臺灣高。
綜上所述,我認為臺灣比較吸引韓國啦啦隊女孩前來發展這點,沒必要一直往自己臉上貼金,因為客觀來講,主要無非就是臺韓啦啦隊及演藝圈的文化差異所致,而一些韓國啦啦隊女孩初到臺灣發展的讚嘆聲,其實就跟壯壯初到韓國發展所發出的驚嘆聲一樣,是文化差異所衍生的文化震撼所致。
圖片出處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strong.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