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深刻地經歷上帝,
經常需要脫離常態,
才能與卓然(exceptional)有份。」
舊約聖經中的民數記裡有一章敘述上帝指示摩西,要吩咐以色列老百姓遵守三大節期:吹角節、贖罪日以及住棚節。上帝特別把這三個重要的節慶放在以色列人的日程表中,讓他們從日常生活中分別紀念這三個節日。
節慶為人們提供了身體以及心靈上的緩衝及更新,同時也是一個敬拜、給予以及委身的機會。
為全心遵守上帝的節慶,以色列人必須做三件事:
1, 分別一段時間,暫時放下日常作息及相關責任;
2, 會眾聚集一起,同心敬拜尊榮上帝;
3, 將有價值的禮物作為獻祭
嗯,聽起來有點像我們一般的主日聚會,但不盡然; 因為住棚節有整整七天的時間,遠超過我們星期天早上頂多三小時的崇拜聚會。
如果不是一場疫情,人生中有什麼時段會讓我們按下<暫停鍵>,突然之間無法上班、上學、出門購物買菜加油、什麼事都不能做,乖乖地跟親人宅在家裡?
如果真有選擇,我們當中有任何一人願意暫時脫離常態,把七天分別出來跟上帝去度假?
換個角度想,創造宇宙萬物的天地主宰,願意花七天的時間,全心全意跟我們去度假,這是何等的恩寵?何等的贈禮?
宅家防疫對每個家庭帶來不同的衝擊與影響。有在家教學的母親說這場疫情等於是多年來的「成果驗收」。
「過去選擇在家自學,除了孩子們的教育環境從學校轉至家庭;整個生活運轉的核心,也從「外」移到「內」。「家」是我們生活作息的中心,所有的機制連結都從此發展、延伸,擴散。現在宅家防疫,雖然不能如過去天天「放牧」出遊,但孩子早被訓練能靜能動,倒沒有因為在家時間變長就抱怨。
全民宅家,讓先生也把工作搬回家,算是「全員歸隊」。過去每天爸爸早出晚歸,現在則是起床一睜眼就能看到,三餐都能一起在餐桌共享愛宴,周日全家一起家庭崇拜、守主餐.......很多的感恩。」
經濟結構的不同使得某些人必須冒著生命危險,出門工作才能維持家計; 或者像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執法人員、消防員、基於義務得天天親赴戰場,履行他們的責任; 除此之外,還有「基本需求行業」例如藥房、超市、洗衣店、加油站、修車店和水電工程、市府清潔隊、外賣餐廳、送貨員、郵務員、物流倉儲人員到農民等,此時此刻這些基層人員體現了他們的工作價值,也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一個社會的組成缺一不可,牽一髮而動全身。
其餘的我們能夠安心宅家,不僅守著自己的小日子,也趁此機會檢視生命裡每一層重要關係,驗收自己的生命成果,何嘗不是一份恩寵、一份來自上帝最珍貴的贈禮?
兩天前收到朋友轉發的一封美國某小學發給學生的禱詞,說出了我心中的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