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誰害死了台灣農業?從李登輝「農發條例」到蔡英文民進黨的農地工廠,台灣實際耕作農地只剩三十幾萬公頃!
2022/04/05 12:24
瀏覽2,229
迴響0
推薦15
引用0

民視日前播出農地議題,談到工農混和造成農地汙染,及林耀東教授說台灣安全存糧至少需74萬頃農地,但實際只有40萬公頃,還有17%農地移作他用,說到這必須談始作俑者李登輝,因為李登輝拍板十六萬公頃的農地釋出,之後的總統們繼續對台灣農地逐步被侵蝕無動於衷,台灣農業已經養不起台灣人了。

圖片說明:翻攝民視。

先看民視如何談農地,節目提到,工農混和讓農地污染成為揮之不去的陰影。

節目訪談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林耀東教授,他說台灣的安全存糧必須保有74到81萬公頃農地,但台灣實際在耕作只有40萬公頃,而且這40萬公頃有17%移作他用,因此總共耕作的部分只有33.2公頃。

林耀東教授表示,在極端氣候糧食無法進口的情況下,台灣現有農地無法自給自足!

台灣農地為何會減少與移作他用?始作俑者就是李登輝。

根據1997-04-01天下雜誌191期楊瑪利、鄭一青「一個人的意志,匆促的決定」的報導,李登輝當時不顧眾人反對,堅持做出農地大量釋出決策,李登輝總統在年初接受天下雜誌獨家專訪時,談到他的思考邏輯︰「土地出去、人出去、水出去,資源跟著出去,幫助工商業」、「十六萬公頃的農地釋出,就是有這些作用。」 在李登輝總統的思考裡,認為台灣本身的資源若不調整,用了這麼貴的土地、這麼貴的水,怎麼樣可以發展自己的產業、提升競爭力、整個結構調整?所以農地要釋放,就是幫忙企業界做區位的調整,提升競爭力。

但是,農地並不是這麼簡單,李登輝只看到農地「用了這麼貴的土地、這麼貴的水」,卻無知農地用的水其實涵養了地下水!

根據2021 年 04 月 23 日的「是誰偷走台灣農地?為護國土辭官,彭作奎回顧農地沉淪關鍵之夜」 報導,時任農委會主委的彭作奎沒辦法擋住國民黨要求刪除「新購農地不得興建農舍」的規定,擋不住的他辭官明志。彭作奎表示:

農舍是蠶食,太陽能板是鯨吞,還有違章工廠不但沒拆還繼續蓋,根本就是挑戰公權力!」

彭作奎直指,農地每年以三千多公頃的速度在流失,內政部設定的農地總量是74萬到81萬公頃,而今實際從事生產的只有57萬多公頃,遠低於安全底線。但對照林耀東教授的說法,台灣農地已經崩潰到只剩三十多公頃在耕作了!

而這個農地蓋農舍的始作俑者,又是李登輝,報導說:

“李登輝要求彭作奎刪掉條文中的「新購農地不得興建農宅」這幾個字,並說:「一個政黨沒有政權,一切都是空的啦!」要彭作奎再去跟行政院長蕭萬長商量。

彭作奎的心如墜冰窖,在最後關頭,他選擇忠於自己的理念。決定辭職當天清晨,他仍惴惴不安,趕赴法鼓山面見聖嚴法師,「法師跟我說,你保護農地,是慈悲的行為,辭掉主委是放下,是智慧的表現。你就辭吧!」”

我也提過,李登輝到了2014年,改口不能為工業犧牲農業,已無當年「土地出去、人出去、水出去,資源跟著出去,幫助工商業」的「壯志豪情」了。

但是,李登輝遲來的悔悟沒有感動任何一任總統,現在民進黨政府的政策是農地違章工廠納管,依據「工廠管理輔導法」,2016年5月20日前的低污染未登記工廠,在今年3月19日前可以申請納管,之後依照程序在通過審查後,有機會申辦特定工廠登記「合法化」。

可見,農地農用不在政府的思考。

由於俄烏大戰,報導聯合國警告:全球面臨二戰以來最大糧食危機提到:

“聯合國官員3月29日警告稱,隨着俄烏衝突升級,烏克蘭已經從世界糧倉變成了等待救濟的隊伍,這加劇了全球糧食短缺問題,世界糧食計劃署將難以向約1.25億需要幫助的人提供食物。

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執行主任David Beasley稱:「這不僅僅是對烏克蘭和該地區的毀滅性打擊,它對全球的影響將是自二戰以來我們所見過最嚴重的。」

俄烏衝突升級後,全球糧食供應緊張的形勢加劇,烏克蘭是全球重要的糧食供應國,該國生產了全球49.6%的葵花籽油、10%的小麥、12.6%的大麥和15.3%的玉米。”

在此同時,台灣做的卻是:

“違章工廠在今年3月19日前可以申請納管,之後依照程序在通過審查後,有機會申辦特定工廠登記「合法化」。“

李登輝在2014年的說法應該是對他總統任內作為的懺悔,現在台灣政府是不是覺得,即使糧食危機或農糧價格上漲也與你們無關,反正你們買得起吃得到?

還有,台灣農地永遠的失去了也沒關係,政權不要失去比較重要?

農地違章工廠納管申請共有4.04萬件納管申請案。中辦表示,未登記工廠中,已列出有違規紀錄的1667家。本報資料照片

Blackjack 2022/4/5

農地工廠納管成績公布 1600家違規違章優先查處

2022-03-31 20:50 聯合報 / 記者

黃有容/台北即時報導

農地違章工廠納管申請在3月19日已經截止,經濟部中部辦公室今(31)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成果,據統計,共有4.04萬件納管申請案。中辦表示,未登記工廠中,已列出有違規紀錄的1667家,請各地方政府優先查處。

依據「工廠管理輔導法」,2016年5月20日前的低污染未登記工廠,在今年3月19日前可以申請納管,之後依照程序在通過審查後,有機會申辦特定工廠登記「合法化」。由於適逢週末,申請截止日順延至21日,截止日前申請量爆量,最後一日湧入4000多件。中辦主任郭坤明指出,目前已有47家完成一般工廠登記、7392家已申辦特登,另有3.3萬家已遞交納管申請。

郭坤明表示,這些申請納管的工廠中,有部分不在原本的清冊上;他說,中辦的未登記工廠清冊,是透過內政部、農委會的圖資比對列出,有些申請案實際上也可能不在「工輔法」納管範圍,因此「應申請而未申請」的數字會失真。但若光看清冊與申請量數字,至少有2000家工廠未提出申請,準確的未申請數量要在4月底重新盤點後才會出爐。

應申請而未申請納管者,中辦指出,4月起將會請地方政府發函,進入違反「工輔法」處分程序查處,若確實屬於「工輔法」列管範圍,將勒令停工或斷水斷電,若非「工輔法」列管範圍,則將由內政部以「土地法」、「建管法」處分。

同時,中辦經比對環保署、勞動部、消防署資料,列出過去3年有違規紀錄或遭檢舉的「優先查處」疑似未登記工廠共1667家,將優先處理。

外界擔心申請納管的農地工廠中,可能會有污染大戶、工安不良記錄等劣質工廠「混入」、進而合法化,郭坤明強調,遞交申請後,地方政府在確認資格後,還會進行計畫審查,邀集環保、消防等機關組成聯合小組審查,且申請者須在一年內繳交環保、消防、水利、水保等改善計畫,不是一定會過關。以取得特登卻仍發生重大污染、工安事故,依法也有退場機制,得廢止特登等。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