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獲得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的加冕,大概只有中國大陸佳評如潮,我看了幾篇人民網新華網對「全過程民主」的讚頌,被台式民主搞了幾十年的我很難理解,以下簡單比較一下兩者差異。
習近平說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堅持的重要理念。其4個“要看”、4個“更要看”的標準第一項是「要看人民有沒有投票權,更要看人民有沒有廣泛參與權」,西式民主產生國家領導人的方式是透過內閣制或總統制的選舉制度,台式民主是奇美拉怪胎制,民選總統加上最高行政首長的行政院長,中國的國家領導人是共產黨專政產生的,換句話說:
無法政黨輪替的中國,有投票權也投不到國家主席一票,共產黨專政之下,除非加入共產黨,否則對政治的影響絕不如黨員大,而且也不是共產黨員就可以影響政治。
相對來說,台灣很多政治人物的產生都可以投票,從里長、市長、市議員、立委乃至總統,也沒有哪個政黨或階級被寫入憲法「專政」。
但中國憲法第一條第一項開宗明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難道其他階級如教育出身、商人不能領導中國嗎?
像台灣就沒有限制任何人選總統的參政權,在法律的條件上,只有要求必須是上一次選舉得票達得票數達5%以上的政黨可以推薦或連署達到選舉人總數1.5%才能選總統,採用連署方式的人還要繳保證金,連署失敗或得票未達標準其保證金不退還。
當然,台式民主與西式民主投票制度最重要的就是任期制,儘管民意代表、立委、議員可以連選連任,但首長如縣市長與總統,只能連任一次也就是兩任,不能連選連任。
若以「要看人民有沒有投票權,更要看人民有沒有廣泛參與權」為標準,台式民主可以投的票可以達到最高層,中國到了一定層級以後就是間接民主,間接民主後面再透過集體意志產生了沒有任期限制的習近平。
至於投票能不能展現人民的意志,台灣在2018年舉辦了10個題目的公投,雖然台灣人民展現了意志,例如平均每年至少降低1%之方式逐年降低火力發電廠發電量、民法婚姻規定應限定在一男一女的結合、教育部及各級學校不應對學生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所定之同志教育、以民法婚姻規定以外之其他形式來保障同性別二人經營永久共同生活的權益、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等七項,但蔡英文政府連參考也沒有,紛紛透過大法官會議或逕行否定,直接否定了國民主權的展現。
這也就是說,台灣雖然有投票,但有比投票更高一層的力量,那就是民選獨裁皇帝的意志。
而中國民主廢除了鄧小平創造的國家主席任期制,在有任期制的民主制度人民看起來都會像是皇帝,台灣總統固然可以當成民選獨裁皇帝,但蔡英文再怎麼有輾壓民意的能力,她2024年終究要下台,絕對當不成皇帝,台灣也絕無可能讓她永遠當總統下去。
另一方面,雖然中國憲法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日報評論員︰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一文說「我國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但我看到富士康的農民工替美國蘋果公司打工,我就無法相信工人階級領導著中國。
西式民主有句話,選舉是從兩個爛蘋果中挑一個比較不爛的,中國民主與台式民主哪一個比較不爛呢?

Blackjack 2021/11/14
聯合報社論/六中全會為權力加冕:一個人的京華煙雲
2021-11-13 00:3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中共召開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這是為習近平量身定製的文件,塑造他的強人形象,以一舉越過連任的道德與政治障礙,在明年廿大後不必卸任,繼續統治江山。
一份歷史決議,並不能真的授予一個人英雄甚或偉人的封號。六中全會試圖複製毛鄧走過的舊路,撰寫一帖歷史決議,為習近平增添崇高性讓天下臣服,為其無上權力加冕。此舉,形同將中國再度拉回毛時代的舊思維,仍以為中國是秦皇漢祖迤邐而下的天朝,需要一位英明的君主號令天下;中共的邏輯顯然不認為中國大陸人文薈萃的知識群體已逐漸成形,他們也有參與政治生活的客觀需求。
鄧小平也曾呼喚政治改革,他容忍過西單民主牆對黨的批判,雖然後來以「四個堅持」將它扼殺,但其後發表的《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談話,卻成為中共黨史上少見的一塊民主豐碑。他亦據此藉修憲取消了領導職務終身制,將黨政分離,為政治改革鋪平坦途。
然而,「四個堅持」仍成了政改的緊箍咒。在「八九民運」浪潮來襲時,鄧小平錯誤地選擇用槍桿子將他的民主聲譽和中國的政改前程一併擊倒。但民主改革呼聲不曾稍歇,胡溫時代,溫家寶亦鼓吹政治體制改革。中共藉政改逐步解禁,曾是世人的美好憧憬,但習近平上台卻讓一切戛然而止,代之以民族復興的主旋律。
西方的民主實踐雖亦弊病叢生,但已證明歷史無法逆行,習近平上台後卻逮捕維權律師,重挫已然困頓的民主腳步。當十九大決定取消國家主席兩任制,中國與西方的關係也走向難以和解的歧路;全國人大修憲取消任期制之際,美國向中國貿易開戰,豈是無端的巧合?
審視這段歷程可以覺察,美中對抗的本質並不只在「修昔底德陷阱」,更在深層難解的制度矛盾。這種矛盾以各種形式出現:在新疆以反恐為名實施再教育營,在香港對市民抗爭秋後算帳,以國安法DQ議員,實質瓦解了反對派,從而與西方尖銳對立。
西方對中國的批判與制裁固有其自私盤算,但雙方的制度及意識形態矛盾,才是對抗愈演愈烈的柴薪。我們很難假設中國民主化即可緩解西方的圍剿,但習近平顯然認為未來世界是一場集權與民主制度的大鬥爭;於是中央權力愈加集中,政治管理愈趨嚴格,離民主之路愈是遙遠,因而造成了目前民族愈復興、國家愈孤立的局面。
這些作為不僅否定了自孫中山以降的百年民主奮鬥,甚而背離了鄧小平等黨內先驅的政改理想。即使如此,習近平不忘託詞民主,六中全會前,他稱中國實施的是「全過程民主」;六中開幕同日更發行收錄他的談話選萃「論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以表彰他對民主的推崇。
他的民主思想可以一語貫穿:即「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但尋求這三者的統一卻是國際一般認定的民主悖論,當黨領導一切,既無法讓人民當家作主、更不可能依法治國。
現實的情況是,北京十四名以獨立候選人身分參選區縣人大代表的公民,也在全會前宣布在恐懼和壓力之下停止參選,正是對其所謂民主的無聲抗議。至於中國大陸的民主前景,在民族復興的大前提下,恐不止於頓挫而已。
「東升西降」是習近平對歷史走向的判斷,但不容人民妄議中央,權力亦無制衡的東方集權主義,真的可以戰無不勝?「萬馬齊喑究可哀」,中國的復興夢應該要有更強大的說服力,更不應是一個人的京華煙雲!
***
台北論壇》習近平的國際民主話語爭奪戰(宋國誠)
11:372021/11/13 言論 宋國誠
2019年11月2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上海考察時首次提出「全過程民主」的概念,2021年7月1日,在中共建黨100周年大會上二度提起,2021年10月13日,習近平在北京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第三次提起這個政治學理上不說罕見、而是從未聽聞的「全過程人民民主」;隨後,中共黨媒和學界開始鋪天蓋地的闡釋和宣傳,有人甚至把「全過程民主」堆高至「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作出充滿中國智慧的貢獻」的歷史高度。一時之間,所謂「全過程民主」成為定義中國社會主義政治體制的定音之錘。
中國也有中國自己的民主?
依據《新華網》的表述,習近平關於「全過程民主」的講話,是一份「充滿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的綱領性文獻」,指出「全過程民主」具有鮮明特色和顯著優勢,包括「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習近平還特別強調,中共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中國「全過程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習近平說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在我國政治發展史乃至世界政治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全新政治制度」 。
在人大工作會議上,習近平還對西方民主提出了批評:「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後就進入休眠期,只有競選時聆聽天花亂墜的口號、競選後就毫無發言權,只有拉票時受寵、選舉後就被冷落,這樣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 ,雖然習近平忽略了民主制度中「罷免權」的行使,但對民主選舉的批評也算直中要害。然而,西方民主的缺陷並不能反證「全過程民主」的優越性。
習近平在上海考察時還指出:「所有重大的立法決策都是依照程序、經過民主醞釀、通過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產生的」,這番話,相當籠統和抽象,既沒有解釋何謂「民主醞釀」?也沒有說明運用什麼方法進行科學決策?在一黨專政、媒體壟斷、網路監控之下,民主是否講得通?稍懂民主ABC的人可謂不言自明;一言以蔽之,所謂「全過程民主」就是「順我者過程內,逆我者過程外」;一個通過體制(人大)將自己定為無任期限制的國家領導人,宣稱自身的體制是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無論如何,難以服眾。
重要的是,所謂中國人熟知的含沙射影、話中有話,習近平提出「全過程民主」的背後動機與言外之意,在於如下兩句話:「一個國家是不是民主,應該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而不應該由外部少數人指手畫腳來評判」,意指中國是否民主應由中國人自己來判斷,「用單一的尺規衡量世界豐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單調的眼光審視人類五彩繽紛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這句話是說世界上的民主制度各有各樣。所謂「外部少數人」就是指西方的領袖和政要,所謂「單一尺規」就是指西方民主制度,所以習近平大言指出,西方有西方的民主,中國也不遑多讓,中國也有中國的民主。顯然,習近平旨在指控西方國家對中國「非民主」的批評與指責,試圖舉起「中國式民主」來抗衡西方,目的在爭奪全球民主價值的話語權。
爭奪民主的國際話語權
以工農兵教育出身的習近平,其所閱讀的知識材料,不外黨教條、毛澤東思想或粗淺的馬克思主義,不論其文化水平的高低,在習近平的口中,少有聽聞對西方國家的尊重與稱讚,反倒是與俄羅斯、古巴、委內瑞拉、緬甸、北韓、阿富汗等等獨裁政權稱兄道弟。習近平對「西方」的認識基本上是偏狹的、片面的,其所認識的「西方」依然停留在19世紀「帝國主義列強」的認知框架內,在其所有的文件和講話中,「西方」一詞幾乎等同於「霸權」、「帝國主義」、「境外敵對勢力」、「資產階級」、「辱華」……等等,換言之,習近平的思維中,應該鮮少認識西方民主的優越性,但可確認習近平始終認定西方從未對中國友善,換言之,西方(實際上,「西方」這個地理區域已不限於西歐和北美)是阻礙中國發展的敵人。
近年來,中共開始向國際社會推動所謂「中國話語權」,試圖塑造一個與大國地位相適應的國際話語體系,所謂「話語」(discourse)本是西方現代文化的概念,提出「中國話語權」是中國試圖「借鑑西方而反制西方」的國際宣傳戰略。中共體認到,隨著經濟實力與文化自信的增長,中國的話語權並未同步提升,有關中國話語的生產、建構與傳播,依然由西方媒體主導,中國總是處於「失語挨罵」的狀態;在國際輿論的激烈競爭中,中國時常處於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正面傳播少、負面被誇大的境地;即使隨著國力增強,在新興的國際課題如環境保護、網絡規則、公民社會、全球治理、區域安全等,中國也缺乏議題設定的能力。
對於中國在國際話語權競爭中的失語和失利,中國向來歸咎於西方社會,包括西方國家官方話語的排擠與打壓、西方媒體的歪曲與污蔑、發展中國家的猜疑與不信任,乃至西方文化霸權的宰制。然而,在一個與西方為敵的體制下,如何向西方進行具說服力、感染力與滲透力的話語傳播?試問,向西方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個人崇拜,西方會買單嗎?向西方宣傳「黨媒姓黨」,西方會心嚮往之嗎?反過來說,在「戰狼外交」與「外交報復」的一再衝擊之下,除了「流氓國家」之外,國際社會向來把中國視為好鬥、不友善、不信任、難以合作對話的國家,在這種「敵意形象互動」的狀態下,西方國家又何以接納中國這種「黨八股」的話語體系?
「全過程民主」:一個吹破的牛皮
中共推動中國話語權的戰略,本身就是一個悖論。首先,國際話語權是依據認同原則而自然成形,而非官方意識形態的刻意宣傳;之所以自然形成是因為國際話語權與國家形象密切相關,話語權的形成在於獲取信任進而收攬世界人心,既非階級鬥爭,也非東西對抗。中共經常指控西方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但中共不也是戴著更深色的眼鏡看待西方?當這副眼鏡充滿敵意與對抗之時,中共就無法深入西方社會的歷史與文化脈絡,無法進行文化解碼和跨際融合,無法掌握國際主流語言和敘事語境,無法貼近西方社會的偏好與口味。如果中共依然以洗腦內部人民的方式試圖洗腦西方社會,其效果只是適得其反。
其次,話語權的提升與一國的內政也是息息相關。中共試圖積極介入國際話語場域的爭奪,摘除西方的有色眼鏡,翻轉西方媒體扭曲的鏡頭,還原西方一個真實的中國。然而,一個真實的中國中共自身尚且不願公開透明,乃至對於危機事件或政治抗議採取封鎖新聞、掩蓋真相、打擊異己的作法,一如在「新冠肺炎」爆發於武漢之時,中共壓制吹哨人、拖延真相、掩蓋疫情等等,那又如何「還原西方一個真實的中國」?所謂「內政不修,外舉事不濟」(《管子・大匡》),若中共自身都不願面對自身的真相,西方又如何認識真實的中國?
西方學界向來以「威權民主」、「開明專制」等名詞來界定中國的政治體制,這已是相當溫和與友善,但顯然中共並不喜歡;如今提出的「全過程民主」,不僅在英語辭典中遍尋不著,中文字典也查無此字,政治學教科書更是前所未聞。「全過程民主」若純屬中國製造的政治土產,並為中國人專屬專用,外人確實不必指手畫腳,但若試圖以之對抗西方民主體制,認為藉此可以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乃至妄稱「全過程民主」優於西方民主,是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發明,那就是吹破牛皮、自曝其短。換言之,「全過程民主」若是拿來內部洗腦,那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若是對外爭奪話語權,那就是對中共自身制度軟肋的欲蓋彌彰,畫虎不成反類犬。(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本專欄作者觀點不代表論壇立場)
***
學習進行時丨全過程人民民主,習近平深刻論述
2021年10月17日12:42 | 來源:新華網
【學習進行時】13日至14日,一場高規格的重要會議——中央人大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對民主作出深刻論述。這篇重要講話飽含著豐富的政治內涵、理論內涵、實踐內涵,是充滿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的綱領性文獻。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解讀。
13日至14日,一場高規格的重要會議——中央人大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這篇重要講話飽含著豐富的政治內涵、理論內涵、實踐內涵,是充滿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的綱領性文獻。
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
習近平指出,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堅持的重要理念。他進一步強調,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
如何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
2014年,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用8個“能否”作出深刻回答。在這次會議上,習近平再次強調這8個“能否”: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體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社會各方面能否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國家決策能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過公平競爭進入國家領導和管理體系,執政黨能否依照憲法法律規定實現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
如何評價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
習近平在這次會議上明確指出:關鍵在於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他提出4個“要看”、4個“更要看”的標准:要看人民有沒有投票權,更要看人民有沒有廣泛參與權﹔要看人民在選舉過程中得到了什麼口頭許諾,更要看選舉后這些承諾實現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規定了什麼樣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規則,更要看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執行﹔要看權力運行規則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權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監督和制約。
“一個國家是不是民主,應該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而不應該由外部少數人指手畫腳來評判。”總書記的話鞭辟入裡。他強調,用單一的標尺衡量世界豐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單調的眼光審視人類五彩繽紛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刻印著人民民主的鮮明印記。
在這次會議上,習近平對“全過程人民民主”作出深刻闡釋,指出其鮮明特色和顯著優勢。
——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
——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
2019年11月2日,在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考察時,習近平同正在參加立法意見征詢的社區居民代表親切交流,明確指出: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
202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站在人民創造歷史的高度,強調“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正如習近平所說,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人民,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在這次會議上,習近平提出繼續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的新要求: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治國理政的政策措施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來。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
習近平強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正式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在這次會議上,習近平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出高度評價: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証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在我國政治發展史乃至世界政治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全新政治制度。他強調,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黨領導人民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制度競爭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方面,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贏得戰略主動的重要優勢。
如何發揮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實現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作用?習近平提出3方面要求:
——要在黨的領導下,不斷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証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
——要保証人民依法行使選舉權利,民主選舉產生人大代表,保証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落實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環節全過程,確保黨和國家在決策、執行、監督落實各個環節都能聽到來自人民的聲音。
——要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達平台和載體,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的工作機制,推進人大協商、立法協商,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統一於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
“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大工作,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習近平說。
(責編:郝江震、岳弘彬)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樓. 驀然回首 (川普苦等中國來電 )2021/11/16 10:46票選(Democracy的錯譯)與『民主』是兩回事
Democracy發源地的 希臘大哲柏拉圖,就認為 民選制度(Democracy)是一種很壞的政治制度。這種一人一票的票選民主,歷史上從來沒有成功過。在古代,處死了一代大哲 蘇格拉底,並賠上自己國家 ; 在現代,沒有一個國家,是因為實行這種民主制度而富強。相反的,都是因為富強了,才來玩這種不專業又奢侈的「民主」遊戲,娛樂至死
西方民主制度中的內閣制,也是沒有連任限制的。 如果施政得民心,就能 一直連任,否則不是被民意趕下台,就是被黨內權力鬥爭逼宮。 中共的「民主集中制」 是完全同樣的邏輯,只是把投票權 限縮給 有政治專業知識的黨員。我覺得這才是真正 中共的制度優越性
大陸『民主集中制』的民主,是真正的以『民』為『主』, 為人民謀福利的。 所以才會有被 聯合國譽為奇蹟的『讓七億人脫貧』; 和世界各地 任何地方的天災人禍 都會有 大陸政府包機、包船、包車、搶救自己人民的身影, 比任何國家做得都好!
國家的執政黨,不管名稱是「共產黨」「民主黨」 還是 「XX黨」, 就是中國現在的專業政治團隊 政治專業團隊 。和西方一樣,想要從政就加入政黨。 不同的是,投票權只限於對政治有Sense的黨員。所以被選上的,都是從基層幹起,有一定實力和工作經驗 的從政者,也就是說「內行人選內行領導」,不會有 憑外貌和口條,被外行愚民 簇擁上去的繡花枕頭。
沒有人願意給密醫治病,也沒人敢搭上沒駕照司機的車子,但複雜度更高,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政治,卻開放給「沒有領執照」的普羅大眾投票決定,不是很荒誕嗎?
大陸民主好不好,政府高不高效,畢竟是他們的選擇,至於優不優越好不好,就可以互相比較
1.大陸也有投票制度,我有看到一些報導說非黨員或獨立參選幾近不可能,因為要先找到一定人數的支持連署才能參選,這就導致只有共產黨員才能擔任某些職位
我對這個的意見不大,因為我雖然在台灣,但往後都不會去投票,不投票的原因是因為我認為台灣政黨政治是垃圾,被有錢人搞,然後有錢人利用民主搞我們
大陸不一樣,大陸是共產黨搞中國人
有錢人搞我們的台灣民主及共產黨搞大陸的中國民主哪個好?隨便啦,我沒很在意
2.大陸有言論自由,但是不可以妄議中央,講過頭就要遭殃,台灣人妄議中央基本不會有事,但一點屁用也沒有
3.內閣制沒有任期限制,但基本上其權力基礎來自民選,因為議員的票是人民投的,然後多數議員的政黨執政或聯合多數執政而成為內閣,議員也是內閣,領導黨的人成為首相,都有民意基礎
共產黨官員背後沒有選票,就算有,那也掩蓋了非黨員無法參政的現象
當然,也有許多非共產黨能參政,那是共產黨允許的,而且也可能具有[愛黨愛國]的情懷,像大陸的[民革](在大陸的國民黨),其黨員應該是愛兩個黨,既愛共產黨又愛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然後愛國
3.我對共產黨有沒有經過投票也沒啥意見,隨便,他們爽就好,但習近平偏要說
4個“要看”、4個“更要看”的標準第一項是「要看人民有沒有投票權,更要看人民有沒有廣泛參與權」
這兩個有嗎?我還沒討論其他項呢
結論:
西式民主包括台灣民主是大家被財團有錢人搞,看政黨維護財閥不遺餘力可知
中國民主是被共產黨搞
至於優劣,大家開心就好
blackjack 於 2021/11/16 18:1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