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會用手機拍短片,但是怎樣拍,可以加强短片的視覺效果,或增加電影感,讓觀看者更加享受?
爲此,我報名參加手機短片拍攝及剪接技巧班。老師很棒,解説分明,步驟清晰,帶領我們到附近公園實際操練。以下是筆記和心得,供自己復習,也與同好者切磋學習。
一. 如何運鏡
是指攝影師如何移動,或者怎樣動用手機。善用巧妙多變的運鏡,是增加電影感的關鍵。老師教了十招。
1) 定鏡(Static)鏡頭不動,拍攝一段時間,所拍的畫面最好有動感,哪怕是微風吹樹梢。
2) 橫搖(Pan)攝影師不動,手機從左慢慢移動到右,或者相反方向,畫面可以是靜態或動態。
3) 直搖(Tilt)攝影師不動,手機從上到下慢慢移動,或者相反方向,畫面可靜可動。
4) 平移(Truck)攝影師移動,有時跟著被拍攝對象行動,譬如攝影師與模特兒同時行動,側拍人的走動。或者在火車裏向外拍攝,因爲攝影師跟著火車移動,也是屬於平移。
5) 升降(Pedestal)如同在升降梯裏向外拍,一路上升,或一路向下,對著窗外拍。
6) 弧形(Arc)攝影師或者手機,繞著拍攝對象轉半圈。
7) 揭幕(Revealing)手機從左到右,本來左邊有阻擋物,譬如墻壁或大樹,手機漸漸向右移動,就出現所要拍攝的主題畫面,好像揭開窗簾一樣。也可以相反方向,或者上下。
8) 跟拍(Following)跟著模特兒後面拍,也可以拍攝影師下方走路的脚,或者邊走邊拍攝影師前面的地面。
9) 速度攀升(Speed Ramp)從一個畫面,快速轉到另外一個畫面。中間模糊的快速地帶,可以成爲轉場。
10) 慢動作(Slow Motion)慢動作增加影片韻味,設置手機慢動作,比後期修改更清晰。若 手機沒有慢動作選項,那就用60P來拍攝,後期修改。
經過老師講解以後,我看電影電視時,就開始留意導演的運鏡手法,並推敲爲什麽在這個場合要選擇這個運鏡方式?要表達什麽?要達到什麽果效?
「定鏡」是鏡頭不變,但畫面最好有動感,譬如蝴蝶展翅
(網絡圖片取自Pexels)
二. 鏡頭大小
手機的遠近決定鏡頭裏面被拍對象的大小。
1) 遠景(Long-Wide Shot)通常影片一開始用遠景,好讓我們知道地點,若是有人物,就是整個人都在鏡頭裏面。
2) 中景(Medium Shot)表達人物稍小的動態,譬如半身。
3) 特寫(Close-up) 人物在胸部以上,或者是厨房做飯的手勢,或者近距離拍攝花。
4) 大特寫(Extreme Close-up)臉部表情。
5) 高角度(High Angle Shot) 天橋照下去。
6) 低角度(Low Angle Shot)仰望向上拍。
7) 主觀(Point of View)主角觀點來拍攝。
明白鏡頭大小的不同,就可以跟各種運鏡搭配成不同的組合,這樣就產生許多變化。
「揭幕」配合「大特寫」,畫面慢慢顯出貓咪的特寫,很有神秘美感及趣味性
(網絡圖片取自Pexels)
三. 實習操作
接著老師帶我們去附近公園實地拍攝。我們需要拍一個三十秒的短片,總共六個場景,每個場景大概三到五秒鐘。但是爲了剪去不合適的片段,以及前後場景轉接和重叠的需要,我們每個場景大概拍了八秒鐘。
回到教室之後,下載一個 App:KineMaster。使用 KineMaster 每個場景剪到五秒鐘,前後用 wipe 或者 dissolve 來連結或重叠畫面,最後就完成影片。KineMaster 不難操作,但不是唯一選項,也可以用別的工具剪接,就不在這裏説明。
我見習了一個短片製作的過程,雖然不難,但是覺得自己的審美觀和故事感還很粗糙,需要加强,才有可能拍出有滋有味的短片。實習所拍的短片,自己看了都覺得悶,就刪掉了,因此不能在這裏發表。
有機會很想再度踏上歐洲大陸,漫步在充滿古典氣息的巷弄與廣場中,跟隨聖經中使徒保羅走過的脚蹤,拜訪具有歷史意義的城市和景點。那時若技巧和美感有所改進,也許可以實地拍攝和製作vlog?有待努力!
- 5樓. Cendy2022/11/30 22:55謝謝分享. 找機會實習一下.Cendy 好俱有實踐的精神喔,👍👍👍 博 真 於 2022/12/01 23:28回覆
- 4樓. 終南山2022/10/26 09:22
- 3樓.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2022/10/22 07:51這一則學習的攻略,按步就班穩妥貼切,顯示出了高標的審美觀和故事感。👏👏👏👍🏼Woah, Norton 先生毫不吝惜地鼓勵和稱贊,讓我信心倍增 :) 博 真 於 2022/10/23 07:09回覆
- 2樓. 典典2022/10/20 05:27筆記記得好認真呀
- 1樓. Flying Eagle2022/10/20 01:20
從前修過電影課,對於運鏡和剪輯的術語仍有些印象,但是紙上的理論轉換成實作有一定的難度。期待妳拍出有滋有味的短片,再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