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X 風景】當孩子「擺爛」,媽媽不焦慮的「亮麗而為」(作者:高淑芬老師)🌲
#高淑芬希望寫作教室
最近陪伴一位媽媽聊孩子的早療,看到她的神情,我想到當年的自己。於是,我回顧了一下自己的這段故事。
從健康到學習,當孩子表現不如預期時,媽媽會不會感到焦慮?
我之所以說「媽媽」,是因為她們通常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而這個故事,我想從「復健科」說起。
🌟與斜頸症的初次相遇
我兒子出生時有「斜頸」問題,因此是新光復健科謝如蘭醫師的病人。那段時間,我除了在家幫他做復健,也必須定期回醫院追蹤。
「斜頸」這個陌生的詞彙出現在我孩子身上,我滿臉愁容卻沒有哭出來。後來,護理師走出診間,對我說:「媽媽,您別擔心,好好復健,一定會好起來的。」
還有一次,一位媽媽看到我的擔憂,特意坐到我身邊聊天。她說她的兒子小時候也是斜頸,現在很正常,同樣鼓勵我好好協助孩子復健。
記得當時我隻身帶嬰兒去門診,連包巾都包不好,醫院裡的路人還主動來幫忙,教我怎麼用。那份關懷的愛心,至今仍令我難忘。這些天使的出現,在那一刻,彷彿讓我看見了一線希望。
🌟早療、亞斯(AS)與過動(ADHD)之路
斜頸問題「畢業」後,我兒子大約三歲時,連自己的名字都說不清楚,我們又回到了復健科。
透過單腳站立和其他測試,謝如蘭醫師告訴我,孩子的腿部肌肉發展有些落後,語言反而不是最急迫的問題,因為他名字裡有難發音的送氣清軟顎塞音。
我們隨後進行了早療評估。一個多月後,順利通過數個關卡,確認需要早療。接下來,是一段漫長的旅程,一走就是好幾年。
兒子六歲時,因為與家人相處產生許多摩擦,我們去了兒童心理科,才發現一些我所不知道的事情。我也開始了解「自閉症」、「亞斯伯格症」、「過動」這些詞彙。
就這樣,又走了三年,現在兒子九歲了。
🌟身為母親的焦慮與成長
不論是「斜頸」、「早療」、「亞斯」,還是「過動」,孩子的身體狀況一再挑戰我對「自己」的看法。
我是否沒有把孩子照顧好?為什麼我的孩子會這樣?我曾經活得非常焦慮。
後來,我學習接受這就是我「現在」的生活,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才有能力調整或改變我所遇到的困難。
有一次我帶孩子去教會上主日學,結束後我與教會姐妹們聊天,一群孩子在遊戲室玩。突然,一個孩子跑來找我,說我女兒在哭。
我一看,哎呀,不得了,女兒被我兒子打趴在地上。安撫好女兒並處理完畢後,我在遊戲室待了一會兒。
沒多久,一位媽媽走過來對我說:「那個小男孩,怪怪的!」我很平穩地回應:「是啊!我知道,因為他是我兒子。」我很自然地回應,也沒有生氣,因為亞斯的孩子確實有些說不上來的「怪」。
我也曾面對長輩說:「某某某的小孩,就不會像你兒子那樣。」我說:「對呀,某某某的小孩不會。因為我兒子有亞斯,他是天生這樣。我們有在上課幫助他成長。」
🌟來自家庭與學校的支援
其實面對早療、亞斯和過動,我算是很幸運的母親、妻子和媳婦。
我很幸運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同時我的丈夫和公婆都能理解。公婆慷慨地花時間陪伴我兒子,也大方贊助我們的醫療費用。
我們上過健保課程,也上過自費課程,例如職能課40分鐘700元,心理諮商50分鐘2000元。一個月四次,這些對我們小家庭而言是很大的負擔。
這世界上,有些人用「嘴」表達所謂的關心,偶爾還會比較。但感謝我的公婆總是用實質行動來幫助他們心愛兒子的家庭。近期,大伯也協助我們家庭,單獨帶我兒子出遊,讓我有喘息的空間。我獻上無比的感恩。
兒子進入小學後,我主動尋求學校支援。導師、輔導老師、特教老師、課後班老師,都曾接過我的電話。我也很感謝這些老師用心幫忙,使我走到今日越來越輕鬆。
🌟給其他家長的建議
我見過一些家長,特別是母親,她們面對和我一樣的事情,卻困難重重。
有的是公婆,有的是丈夫,很難接受自家血脈裡怎麼會有這些問題。更可怕的是,還怪罪母親的基因。
如果可以,我會鼓勵這些女性:首先,媽媽一定要先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和心靈,才有能力陪伴孩子上課。
孩子上了課,回家一定要好好練習,家庭生活中的練習尤其重要。
學校方面,如果能擁有校方資源,一定要善加運用。畢竟孩子在學校,父母無法時時刻刻看見。
以我自己曾在國中輔導室的工作經驗,我確實看見輔導老師、特教老師,甚至社工,對孩子實質的幫助。
當然,我在網路上看過一些人負面評論學校資源。我不敢說所有的老師都像我遇見的那麼好,但我想家長有雪亮的眼睛,知道誰能真正對自己的孩子有益處,也能做出適當的選擇。
🌟放鬆與量力而為
不論是早療、兒童心理科、心理諮商,面對亞斯、過動等情況,我覺得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主要照顧者不焦慮且能放鬆。
特別是母親這個角色,因為只有能安頓好自己的身心,才有力量去照顧孩子。
我自己孩子「捲不捲」呢?應該是不太「捲」。
或許現在課業對高年級而言還是輕鬆的,從小學二年級以後,考試沒有回家複習這回事,期中和期末評量,考前就是在家「好好放鬆」。以前我還要忍住自己不要問,後來呀,就真的不問了。
現在三年級了,我輕鬆問:「你要考試了,都準備差不多了嗎?試題錯誤的都會了嗎?」不過很慶幸的是,這學期評量他自動自發地寫完了,也挺令我大開眼界。
總之,媽媽不焦慮地「量力而為」,才能成就自己的「亮麗而為」啊!與您分享。
下一則: 🌲【畢業x生活】祝福我親愛的妞妞公主,畢業快樂!(作者:高淑芬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