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四十二章經(四)佛陀與五比丘的因緣
2011/12/02 20:02
瀏覽3,091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佛說四十二章經 

惟覺法師開示
四十二章經(四)
經序2──佛陀與五比丘的因緣 
於自由時報90.07.12()刊載

  

「於鹿野苑中,轉四諦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後,即靜坐觀察眾生根器,知道鹿野苑五比丘根機已經成熟,應先得度,於是前往波羅奈國鹿野苑,為憍陳如等五人闡述四諦法門,令其證得道果。

   四諦法,是世出世間的真理,也是一種最真實的法門。《佛遺教經》中更以「日可令冷,月可令熱,佛說四諦不可令異。」說明可使太陽變冷,亦可讓月亮變熱,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改變四諦的真理。由此可知四諦法門的殊勝與真實。

  佛陀為什麼先度五比丘?五比丘即是當初隨佛出家的五位大臣──憍陳如、十力迦葉、頞鞞、跋提和摩男俱利,由於與佛因緣甚深,所以世尊成道後首先得度。其中又以憍陳如尊者的因緣為最,所以最先證得道果,故有「聖首」之稱。《金剛經》記載:一日,歌利王帶著宮女到林間遊玩。宮女們趁歌利王小憩時,到處漫遊嬉戲,途中看見一位忍辱仙人在樹下禪坐,即向其敬問法要。歌利王醒時,看到宮女們皆圍繞在仙人身旁,不覺妒火中燒地用劍斬去仙人的手足。躺在血泊中的仙人,不但絲毫不怨恨歌利王,而且還覺得如飲甘露般的清涼,更發願將來成佛後,要以大智慧度化他。仙人因此願力因緣,所以被砍去的手足,隨即復原,完好如初。歌利王見此殊勝異事,深感慚愧且心中生起大信樂,當下就向仙人至誠懺悔,懇求仙人為他說法,並且請其不忘本願,當來成佛時一定先度脫自己,仙人亦慈悲應允他的請求。當時的歌利王,即憍陳如尊者;忍辱仙人,即是釋迦牟尼佛。由於先世的這段因緣,所以佛陀成道時,憍陳如尊者最先得度!

  所謂「佛度有緣人」,修行學佛,一定要依止善知識、聽經聞法,護持道場,廣結三寶緣。如此,必生生世世能聞三寶名,並種下得度之因緣。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隨堂筆記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