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
最近與以前的同學聊天,我們都屬於很疼孩子的那一型,也因為我們身處一個比較讓我們沒有安全感的場域,所以自然就會對於做任何事情相對的保守。當然這也會影響孩子,所以對於他們也是很糾結,是要聽父母的話呢還是自己放大膽去闖一闖,現在回頭看好像許多事情都要險中求,太過於保護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潛力。
今天我們的孩子看起來離我們都不遠,但是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學業、工作要忙,而他們也受同儕的影響,相對於我們就顯得有些天不怕地不怕。舉個例子孩子想去聽一個演唱會,剛好在此之前該地才發生過重大的槍擊案件,所以我們的建議就是不要去吧!但是孩子則認為事情沒有想像中的那樣嚴重,因此最終她也成行也享受到她想要的那種氣氛。
在社區中有不同的人種,你會發現亞裔的父母可能在孩子遊戲中一定隨伺在旁,深怕孩子碰到了嗑到了,但是非裔或是歐美裔的父母好像完全像是路人甲就讓孩子去摔去碰,與其他的孩子發生衝突,看孩子是如何面對問題又如何去解決。現在想想這樣的養育方式是比較正確的。尤其是現在每個家庭孩子生得少,每個孩子在家都是寶所以發生衝突點一定是到學校後才有,以前衝突點可能很早就在家中發生過了,所以孩子都要到學校才會面臨到交友上的挫折。因此才會想萬一以後有孫子時絕對會調整養育的方式。
現在同學與我聊到孩子的問題我就會持比較開放的態度去告訴她,孩子自己會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我們過分干預都會影響到他前進的步伐。我現在對孩子只是畫出我們的底線,也是她能接受的底線,剩下來的就全看她自己想如何做了。
我們甚至告訴孩子有時如果覺得可以也可以帶上兩老一起闖闖看,因為我們也想嘗試嘗試另一種我們比較不熟悉的生活模式,也讓孩子與我們的關係沒有那樣深的代溝。相信會碰撞出許多新鮮事。
- 2樓. 城市小農2024/01/08 19:44及時
趁年輕讓孩子去闖,是經驗也會是磨練,
趁有體能和熱情也讓年長的我們體驗不老的人生。
每個年齡層都可以走出去挑戰一下. 小彩的美加台生活 於 2024/01/30 08:13回覆 - 1樓. 意樵2024/01/03 20:15該是你的跑不掉
不是只有小孩要放手,成年人也一樣。
好友在面臨職場抉擇時,有親戚跟他提了一嘴,去美國闖闖。
當他把想法周告諸好友們時包括我,遭到極力勸止,他娘還威脅他要排除他繼承的份額,似乎全世界都反對他去美國。只有我獨排眾議,支持他跑美國。
他先到美國俄亥俄舅舅家,利用手上不多的存款先上社區語文班。一年後考上學校才正式念碩士,上語文班期間在他表哥開的餐廳裡蹲廚房賺生活費,遇到配菜配料的問題常常三更半夜打電話問我。
當學業近尾聲時,他本科電機又加修念餐飲管理,前後2年半他如願在畢業前夕進了一家餐廳任大堂經理。現於俄亥俄州 Hy-Vee 擔任州經理。
當年他放膽出走,對今日的小成果不甚滿意,卻也是他想擁有的。至於退休問題還有10年,暫不去想了。
您真是他的伯樂.其實年紀越輕勇敢去嘗試機會就大一些.算失敗了也可以從中汲取教訓讓自己再次嘗試時減少再犯相同錯誤的機會 小彩的美加台生活 於 2024/01/30 08:1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