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心得重點>
2018/05/22 13:44
瀏覽11,207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心得重點:

1.         文藝復興顧名思義是復興古典古代文化運動,是以人性為本質所做的一種思潮運動,所以在建築、雕刻和繪畫上面呈現出來的是自然、人性而不死板的顯現方式,初期是以義大利為發祥之的,在建築方面,哥德式建築轉變為希臘式的山型牆和羅馬式的凱旋門,展現強而有力的美感觀,例如著名的聖母百花大教堂,重視和諧與比例,圓屋頂的設計發想源自古羅馬,並運用線性透視法建造,具備了正確的比例原則。

2.         在雕刻方面,米開朗基羅的哀悼基督和大衛雕像,展現出人體宏偉力量,尤其是哀悼基督,米開朗基羅把聖母的母愛、哀悼基督的悲痛情感流露非常真實,他的雕刻方式,細膩又露出細微的情感,低頭俯視,給人呈現出哀痛的印象,這和中古時期的雕刻版畫中,是無法看見的。而這座雕刻像,精準展現人體比例,造型完美,雕刻線條流暢,不具有中古雕刻版畫中死板的印象,其中還顯現出構圖的精準度和和諧度。米開朗基羅另一作品,大衛雕像中,是一件紀念性的雕刻作品,充滿前瞻宏偉力量,也是米開朗基羅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大衛這人物是取自於聖經,米開朗基羅雕刻此作品時,有主要兩個重點,第一,把大衛年輕化了,其二,大衛為裸體展現,可以看出米開朗基羅不拘泥於傳說,而大衛作品,更帶來令人振奮的精神指標,他的大衛不是勝利者,而是堅決搏鬥的戰士,展現保衛祖國,喚起人民的覺醒的精神。

3.         文藝復興的繪畫使用遠近構圖法(透視構圖法),以光影來表現人物,讓畫中人物帶有層次感、重量感,被人稱為文藝復興三傑的米開朗基羅、達文西和拉斐爾,都是在文藝復興全盛時期,他們的作品遠超過文藝復興的古典作品,幾近完美的超越古典的範疇,尤其為譽為天才型的奇才達文西,著名的「蒙娜麗莎的微笑」,雖然對於這幅畫中的女人有不同的臆測,但大致上來說,是達文西幫助一位上流社會的女性所畫的一幅自畫像,也就在這時,肖像畫不再是貴族或教皇專利所有,一般的平名百姓也可以成為畫作的主角。「蒙娜麗莎的微笑」還有一項特點,就是畫作中所使用的暈塗法是達文西所發明的,而另一著名作品「最後的晚餐」中,以標準(耶穌)為中心,統一了整個構圖的畫法,每一門徒的表情生動,表現出內在的個人情感和內心世界。

4.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他從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中學習,以吸收兩位的優點,加以融會貫通轉變為自己的畫作風格,均衡的人體表現手法,成熟了文藝復興全盛時期的繪畫史,著名畫作「雅典學堂」來說,畫中人物表現強烈的手法就是來自於米開朗基羅的優點,而整體均衡的整體構圖法,則是和達文西有異曲同工之妙。拉斐而還有一個稱號,稱作「聖母畫家」,因他筆下的聖母聖子,皆採用金字塔構圖法,聖母和祥的表情,則也來自師法於達文西的優勢,簡單來說,拉斐爾是一個把米開朗基羅、達文西,甚至於其他畫家的優勢,集結於一身,用以自己的方式,轉變成自己的繪畫風格,樹成一派,確立了古典主義的理想美學,甚至直到了19世紀,都被公認為正規的美學典型,成了後世美學和藝術的典範。拉斐爾筆下的聖母,帶著鄉村樸實,以人文式的手法呈現,柔和雅典。他的畫作細膩微妙,如上述所說,柔和而雅典,融合了希臘的古典美學,比文藝復興時期其他畫家多了點秀美和生動,他得獨特畫風,除了師法米開朗基羅和達文西,也和他的成長背景和身分地位有相當的影響力,拉斐爾本身就是出自於藝術世家的家庭,他的父親也是著名的畫家和詩人,他的一生一帆風順,可惜英年早逝,但獨特的眼光和風格,也因此拉斐爾在繪畫史上也被譽為文藝復興時期的「畫聖」名號。

5.         文藝復興早期的畫家代表,波提且利,是一個把抒情融入畫作的畫家,最具有代表性的像是表現形體之美的「維納斯的誕生」、以及充滿愛與美的畫藝「春」等等,他也是佛羅倫斯畫派中最傑出的畫家之一,讚嘆人生快樂作品,充滿優和的風格,俗世畫的宗教畫作,在人文主義與中古世紀禁慾主義中,世俗氣息的畫風交織成他的作品,但以他的創作來說,寫實作品還是他的主流,只可惜波提且利晚年窮困潦倒,生活非常悲慘,最後於1510年死於老疾病。波提且利死後的作品一直被世人所遺忘,直到了19世紀後半葉才被重新提起,補充一點,波提且利的作品被後世提起則是歸功於拉斐爾前派的藝術家評論者。事實上,波提且利還有其他許多有名的作品,以揉合先進技法的「三王來拜」,畫作中的人物神情,似乎不是整個畫作中的重點,但波提且利在此畫作顯現出高度的寫實技法,每個形象刻劃逼真,像是花草、建築、牆壁,採用色彩鮮艷、光暗分明,整個畫面顯現出寫實、自然和諧和,這件作品也反映出波提且利在佛羅倫斯派中掌握了先進技法,成為當代的一流大師。簡單來說,波提且利融合抒情於畫作,吸收了古典美學的精華,和拉斐爾相同的,把所有前輩的優勢及結匯成一身,而至於大成,達到了當時佛羅倫斯派最頂端的高度,他的藝術也是一個最高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他的藝術打破了過去只限於聖經為題材的繪畫,大膽使用教會所認定的以異教為題材,也為繪畫史上,以及後世藝術家們開闢了更新更廣的創作道路。

 

 

結語:

   綜觀來看,文藝復興不是復古的再版,而是一種新文化的萌芽,這是一場文化與藝術的繁榮時刻,肯定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和人的真實,在繪畫藝術史上,它是繼古希臘羅馬後第二個美術史上的高峰創造,而文藝復興的繪畫史包含了繪畫、雕刻和建築,這三種在上一心得整列來說都有略有說明。

   與中古歐洲時期不同的是,中世紀是以基督教為中心,展現出禁慾、神秘和蒙昧主義,最能表現出就是宗教的畫像,彷彿是藝術史上唯一的創作目的,為了宣揚教義,通常都簡單化了藝術層面,或通常用代替表現手法,例如牧羊人或魚象徵耶穌,象徵性的創作為多,另一方面,中古歐洲時期的宗教繪畫是不畫裸體的,救世主必須是威嚴的,所以我們在中世紀的宗教繪畫上,通常看見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是穿載華貴衣服,彷彿是全世界上的君王一樣,這種威嚴、死板、生硬粗糙的風格,也讓中世紀繪畫充滿了毫無生機,毫無生氣勃勃的風格,這點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上大大地截然不同。從此報告我也學習到,中古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還有一點不同的是,中古世紀時期繪畫的畫家都是外行人,當時還沒有專門培養藝術的美術學院,自然沒有所謂的「藝術家」,都是普通農民和匠人所畫,當然所呈現的作品,都是依些簡單、無聊且幼稚的表現,起碼他們對於人體結構、骨架結構沒有實質的概念,畫中當然也不會出現文藝復興時期才出現的遠近法技巧,另外,中古時期的畫作品上從不署名,這點也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上也截然不同,我們可以說中世紀的繪畫沒有出現所謂的藝術風或者是個人藝術畫風,大家千篇一律的,畫出來都是死板的東西或人物。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它的特點除了宣揚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外,在繪畫史上,開始了世俗性,反對中世紀的禁慾主義,反對否定人反對否定人生,也反對大一統的以基督為觀念的宗教出發點,盡管還是可以看出創作依然以宗教為主,但是已不在是中世紀那樣神秘、蒙昧的感覺,而是在世中普普通通的人,耶穌也不再穿著像國王一樣的金縷,而是瘦弱、裸著半身的真真實實的普通人,藝術家讚受人的價值,肯定人的存在值,從米開朗基羅把上帝畫成和藹的老人也可以發現。簡言之,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史,從以神為主的創作主題轉移至為從人為出發點的創作。文藝復興時期第二點特色就是「寫實性」,藝術家開始客觀的觀察出人和自然,把藝術和現實生活結合,展現出藝術的寫實性,或者間接的反應出現實生活,揭示現實生活的本質,這點和中古時期的神權為主的概念不同。

   文藝復興的第三特點就是科學性,把創作技法和科學結合,例如人體結構、透視學、色調配置、明暗手法、解剖學等等…..不管是繪畫還是雕刻上,都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在這個科學基礎上,藝術成了「論繪畫」。綜觀以上三點,文藝復興繪畫時期是充滿了世俗性、寫實性和科學性,完完整整擺脫了以神為中心,開啟了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帶給後世無限的、寬廣的藝術道路。

 

 

參考書目:

1.吳澤義,《文藝復興繪畫》,台北:藝術圖書出版社,1998年,初版

2.早坂優子,《教你看懂西洋名畫》,台北:尖端出版社,2010年,14刷,頁38-55

3.馮作民,《西洋繪畫史》,台北:藝術圖書出版社,1994年,再版,頁26-61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