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鄭佩佩與星雲大師佛緣
2015/08/30 23:35
瀏覽1,385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鄭佩佩與星雲大師佛緣

2015年08月29日  
郑佩佩鄭佩佩

  素有「武俠影后」之稱的鄭佩佩在湖南衛視《花兒與少年》中的表現不俗獲得不少讚譽。如今作品不多的她,開始在綜藝節目中活躍起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鄭佩佩曾是香港影壇一姐,卻在事業最得意與顛鋒時選擇息影結婚,隨丈夫在美國生活了20年。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鄭佩佩是一個風光耀眼的名字:她是第一個得到國際獨立製片人協會「金武士獎」的亞洲女演員、她是第一個被香港報界選為「武俠影后」的人……她是周星馳喜劇片《唐伯虎點秋香》中口齒伶俐、神經兮兮的華夫人,也是李安《臥虎藏龍》中的「碧眼狐狸」。還有近年《楊門女將》 中的佘賽花,《精忠岳飛》裡的岳母。

  早年的鄭佩佩一直以打女的形象出現在香港的電影中,而現實中的她慈眉善目,跟任何人說話都是樂呵呵的的表情,給人的感覺是達觀淡定。但是很多人 不知道,其實鄭佩佩曾有一段很艱難的人生經歷。她在事業最得意的時候選擇了息影結婚,隨丈夫在美國生活了20年。在這二十年中,她一連懷了8次孕,卻只成功地生下了3個女兒和1個兒子,其他4次都小產了。她在美國洛杉磯開的一家華語影視公司由於經營不善,賠了一大筆錢,而她的丈夫是生意人,婚姻也就隨之走到了盡頭。離婚後她又獨自來到香港重新打拚,當時因為沒有房子還住了兩年的佛堂,其間跟周星馳拍了《唐伯虎點秋香》。

  破產後生活困頓的鄭佩佩遇到了恩師星云大師,星云大師知道她的情況後,表示願意介紹她到香港佛堂去居住,而她自己也覺得應該要回到香港好好賺錢還債,「賺錢的話,回香港演戲是最容易的。」最終,她在香港的佛堂借住了兩年,在周星馳、劉偉強、李國立的幫忙下,鄭佩佩終於又重新走上了影視高峰。現在回頭想那段時光,鄭佩佩表示,自己覺得非常滿足,「那兩年可以說是我內心最安穩的兩年,我能學到很多別的東西。按你們年輕人的話,那兩年我身邊充滿了正能量!」

  關於學佛的因緣,鄭佩佩說,她的外祖母信佛,一直吃長素,她小的時候經常被外祖母帶著去寺廟裡燒香拜佛,這些經歷讓她的性格中有了一種隨遇而安的從容與淡定。所以在香港娛樂圈打拚的這些年,她一直佛緣未斷,平時喜歡看佛經,聽佛樂。

  1992年在洛城拍攝電影時,與星云大師相遇,受大師感召,因緣具足下,在佛光山美國西來寺皈依三寶,並蒙賜法名「普方」。後來赴澳洲探望母親,當時澳洲南天寺正規劃興建,仍是荒山一片,次年再赴澳洲,發現南天寺已頗具規模,感動之餘,乃發心精進學佛。自認在澳洲獲得佛學啟蒙教育,其間受大師感化良多,尤其大師開示,凡事要有願,且要有恆心實現。大師常開示,學佛出家在家不重要,出家亦不是逃避,做人必須要經營當下,夫妻、子女、父母間,相互均需經營。最重要的,是要經營自己。昨日已逝,明日未知,當下最是重要。佛教徒要常發慈心悲願,凡事要能放下,常與人微笑,以結善緣。

  除了身為佛光山檀講師以外,鄭佩佩還擔任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副會長,工作之餘,鄭佩佩喜歡在網上看電影和電視劇,但是,鄭佩佩最大的愛好是抄寫佛經,無論有多忙,每週必須抄寫一部《金剛經》,每年7月抄寫一部《地藏經》。就算在歐洲拍攝《花兒與少年》期間,鄭佩佩也堅持每天抄經。鄭佩佩抄寫的經書都送人了,抄經的目的是為了跟人結緣,娛樂圈的很多人士手裡都有她抄送的佛經,受到她的影響,都一心向善,一心向佛。

================

鄭佩佩: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早年空靈美豔,轉而容顏憔悴的女明星大多有一個通病:害怕變老。但鄭佩佩是個例外,她不僅從未抗拒過時 光,而且老得特別徹底,因此其老年扮相格外深入人心,以至於觀眾們都忘記了她曾年輕過,以為她一出道就是個「俠婆」。對此鄭佩佩統統笑而納之,她說:「許 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跟一個『我』字斗,但你怎麼可能鬥贏呢,它會將你拘住,控制你的悲喜感受。這些年我學會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它擊碎,於是我怎麼樣都 行,怎麼樣都自在。」

寶貴的青春歲月,都用來較勁了

鄭佩佩在家中排行老大,家道中落之後,她一直以長姐的身份協助母親料理家 事、照顧弟妹,逐漸形成了不服輸的性格。生活中的許多事,要強的她總在追求一種掌控感,「後來想起來會覺得有些不對勁,那麼年輕的女孩,為什麼那麼要強 呢?但是那時候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勁,甚至比較享受那種狀態。」

在所有姐妹當中,鄭佩佩的大妹是最聰明伶俐的一個,因此母親決定培養她,從不 多的生活費裡擠出3元錢,送大妹去一個流亡上海的白俄貴族那裡學芭蕾,由鄭佩佩負責接送。鄭佩佩很羨慕大妹,卻不動聲色,只是每次送她去上課後並不急著離 開,在客廳裡靜靜等待,一有機會就偷師學藝。後來老師發現妹妹學得三心二意,姐姐卻跳得有模有樣,便建議鄭媽媽轉而培養大姐。鄭佩佩順利爭取到了跟大妹同 等的待遇。為了學跳舞,她甚至推遲了跟家人一起移民香港的計劃,自己在上海又苦學了一年。14歲那年,她隻身趕到香港投奔家人,並順利考入了南國訓練班, 畢業後簽約邵氏電影。

鄭佩佩參演的首部電影是岳楓導演的《寶蓮燈》,當時她粘上鬍子反串男角。那時的膠水質量不好,少女的皮膚又嬌嫩,因此 拍上一天的戲,鬍子撕下來的時候嘴周圍的皮膚都是爛的,第二天還要繼續貼。因為舞蹈底子好,動作韻律感強,且任勞任怨,鄭佩佩又相繼贏得了不少武俠片導演 的青睞,先後出演了諸多打女角色,並首摘「金武士獎」,成為名副其實的「武俠影后」。相比成名帶來的快樂,更讓鄭佩佩得意的還是拍武打片的感覺:「現實生 活中女孩子總是要做弱者,就算你再要強,有時也要受挫,但在電影裡我永遠是英雄,永遠是別人輸,就算是十幾個大漢圍著我打,最後也全都要被我打倒,我太喜 歡那種感覺了。」

因為過分要強,鄭佩佩從來不肯在男演員面前示弱。有一次拍一個「眾俠迎強敵」的場面,導演的設計是男演員跳窗而出,鄭佩佩 從門口殺出去,但她不干:「連窗戶都不敢跳算什麼大俠,我不管,我也要跳!」結果從高窗跳出的時候,她的小腿被門框刮住,整個人失去了重心,一頭栽到樓下 昏了過去。醒來時她的第一句話居然是:「一點都不疼,咱們繼續跳!」

後來鄭佩佩反思道:「那時候我可能不是不想認輸,而是壓根不懂得怎麼認輸。年紀大一些的時候我經常想,年輕時為什麼那麼要強?也許就是為了保護內心深處的怯懦,人越恐懼才越想要證明自己。可惜那麼寶貴的青春歲月,都用來較勁了。」

每個人痛苦的根源都差不多,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對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女明星來講,嫁人生子永遠是人生的圓滿結局,因此鄭佩佩在24歲那年就把自己嫁了出去,果斷息影,隨夫定居美國。雖然擺脫了劇組的快節 奏,但鄭佩佩的性格不允許她做個安享家庭生活的富太太,因此她還是忙得不得了,管店舖,炒房子,忙得腳不沾地。與此同時,她還開始了一項曠日持久的工作: 一個接一個地生孩子。

因為丈夫是幾代單傳,鄭佩佩總覺得自己有責任為他多生幾個孩子,因此不停地懷孕。在美期間,她先後懷了八個孩子,但因 為身體原因,有四個都不幸小產了。「在那時的我看來,生孩子是一件最重要的事,後來我發現這種想法真的有問題,你只知生孩子,卻不知道生下來教養是很麻煩 的事。做太太把生育當一個工作真的是不成熟的想法。」

在生活上,鄭佩佩是個大包大攬的人,除了要照顧自己的孩子,還要幫小姑子照料孩子,還 經常四處尋找投資的機會。因為熱愛舞蹈,她在帶孩子的同時還將家裡的一個大車庫改成了舞蹈房,收學生教舞蹈。當時都是媽媽帶著孩子來上課,她就一邊指點學 生跳舞,一邊教媽媽們做中國菜,忙得喘不過氣。

孩子們大一些的時候,鄭佩佩又投資經營電視台,並親自上陣主持電視節目《佩佩時間》。經營電視台並不容易,雖然鄭佩佩傾注了很多心力,最後還是破產了。與此同時,她的婚姻也出現了問題,原因是「我不是一個很溫柔的女人,我太好強了,什麼都要管他」。

離婚之後,鄭佩佩的境遇一度很糟糕,甚至到了無法生活下去的地步,幸好一位朋友介紹她認識了星云大師,大師同意她借住在經舍裡。這一住就是兩年。

最 初那段時間裡,鄭佩佩一直在消化自己的痛苦,總覺得不能接受眼前的境況,常常問自己:「為什麼我會走到這一步?」但慢慢的,她的心境越來越輕鬆,因為覺得 已經糟糕到極點了,所謂否極泰來,所有的事就只有變好的可能了。那段時間裡,她穿著素色的居士服,每天吃簡單的素食,物質慾望降到了最低,內心反而清澈澄 明:「我忽然覺得,人其實不是在和世界打交道,而是在和自己的感覺打交道。好像每個人痛苦的根源都差不多,那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每個人都習慣站在自己 的角度看問題,覺得『我』怎麼怎麼樣,太有分別心。如果真能像佛經裡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還會這麼痛苦嗎?」

現在足夠好,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接受自己

1993 年鄭佩佩與周星馳合作,出演了《唐伯虎點秋香》裡的華夫人一角。從《大醉俠》裡輕靈曼妙的金燕子變成無厘頭搞笑的老婦人,鄭佩佩內心不是沒有過抗拒。但放 開緊繃的神經之後她發現,其實人的氣質可以是多層面的,一板一眼的人也可以搞笑可以瘋癲,就看你是不是願意打開自己。華夫人是鄭佩佩從花旦轉為老旦的開 始,此後她出演的形象,幾乎全是夫人、師太之類,而跟她年齡相近的潘迎紫還在演大玉兒和太平公主。但鄭佩佩並不介意「過早地變老」,她學會了拉長時光軸來 看待問題,「把你人生的一個階段丟進時光長河裡立刻就吞沒了,所以好與壞,老一點或者年輕一點,需要去較真麼?更何況我做了母親又有了閱歷,來演年齡大一 些的角色再合適不過了。」

鄭佩佩的老年扮相,怎麼都繞不過《臥虎藏龍》裡的「碧眼狐狸」。這個偏激又狠毒的反派角色,幫她捧回了香港電影金 像獎最佳女配角獎,也將其送上了回歸影壇後的另一個巔峰。而當時飾演這個角色時,所有人的態度都是懷疑的,因為鄭佩佩怎麼看都不像個壞人,但她就是有本領 將角色刻畫得入木三分。雖然鄭佩佩表現出眾,但在後期宣傳中,製片方還是以周潤發和章子怡為主。影片上映後鄭佩佩的東南亞影迷便開始抗議,不滿李安將偶像 塑造成這麼陰毒的角色,以及對其在宣傳中的忽視。反倒是鄭佩佩本人站出來安慰影迷說:「這個角色是我爭取來的,做電影當然要以新人為主,他們是主角,我來負責當他們的綠葉好了。」

年齡不斷增長,但鄭佩佩一直處於工作狀態當中,依然是不工作就不舒服。雖然是忙,但情境跟年輕時大有不同,那時候 是「身忙心也忙」,現在是「身忙心不忙」。2014年5月份,她參與了湖南衛視《花兒與少年》欄目的錄製,成為了節目中當之無愧的大姐。與其他女明星相 比,鄭佩佩顯得有些不修邊幅,她頭髮花白、衣著隨便,笑起來滿臉紋路,卻率真自然,遇事總是衝在前面,每一個笑容都暖意十足。這檔節目讓鄭佩佩再度翻紅, 成為了最具人氣的女俠。

真人秀之後,有網友整理出了鄭佩佩年輕時的劇照,大家紛紛感嘆:「原來鄭阿婆年輕時竟然那麼美!」鄭佩佩也感慨說: 「這是我嗎?原來我曾經那麼漂亮過。」記者問鄭佩佩,是否為朱顏凋零感到可惜。她說不,現在也足夠好,因為我比任何時候更加接受自己,時光已經把當初的 「我」擊碎了,並且你不覺得,我的笑容比年輕的時候更好看了麼?

=================

 湖南衛視的節目《花兒與少年》,我們看到了久未露面的鄭佩佩。許多人對她的印象或許止於周星馳版《唐伯虎點秋香》裡的華夫人,或者是香港紅極一時的「武俠影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之無愧的影壇「一姐」,但很少有人知道,她也是星云大師的皈依弟子。
  
  在事業達到頂峰之時,鄭佩佩卻為家庭選擇隱退,並拜星云大師為師,潛心修行佛法。洞見了生命的悲喜、起落、轉折,從世俗的絢爛到內心的清明,佛法讓她的人生轉了一個美麗的彎。
  
  「昨日已逝,明日未知」
  
  1992年,鄭佩佩皈依星云大師,潛心修行佛法。因緣際會下,她又在佛光山美國西來寺皈依三寶,並蒙賜法名「普方」。
  
  在講述自己學佛的因緣時,她說,因為自己的外祖母信佛,從小就經常被外祖母帶著去寺廟裡燒香拜佛,讓她的性格中有了一種隨遇而安的從容與淡定。所以,在香港娛樂圈打拚的這些年,她一直佛緣未斷,平時喜歡看佛經,聽佛樂,做慈善。
  
   她一直記得師父對她說過的話,「凡事要有願,且要有恆心實現。大師常開示,學佛出家在家不重要,出家亦不是逃避,做人必須要經營當下,夫妻、子女、父母 間,相互均需經營。最重要的,是要經營自己。昨日已逝,明日未知,當下最是重要。佛教徒要常發慈心悲願,凡事要能放下,常與人微笑,以結善緣。」
  
  那幾年,鄭佩佩隨師父赴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地講佛法。她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停止工作不再拍戲,但對於不拍戲了以後的生活,卻明確肯定又充滿了期待。「我會做一名檀講師到處宣講佛法,向人們講述佛家的慈悲精神和人生的道理。」
  
  慈悲地對待所遇到之人,慈悲地對待過去與當下,鄭佩佩說,信仰的關鍵在於虔誠,信仰只是使我們去信服,而虔誠可以使我們去行動。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修煉者都生活在棉被裡,芸芸眾生就是我們的棉被。當我們用慈悲之心去溫暖眾生心的時候,眾生再冷漠的心也會被同化溫暖的。同時,眾生的覺醒也就同被溫暖的棉被一樣,保存和回饋我們的溫暖和慈愛。」
  
  「保持平常心,靈魂自然富足」
  
  《花兒與少年》節目裡的「佩佩姐」,總是微微笑,渾身散發著一股耿直、慈愛、寬容的正能量。儘管她自詡為「有點凶、會罵人」的大姐,但從很多生活細節中,我們會發現,她的「包容」和「愛」無處不在。
  
   當張翰遭遇信任危機時,她挺身而出,「張翰從一個明星變成導遊,對他來說非常不容易,在飛機上他幾乎沒睡覺,一直在做攻略,後來他的變化是值得鼓勵 的。」對於經常「走失」的華晨宇,她解釋說:「我覺得他可能並不知道自己『不見了』,因為有人跟著他拍,怎麼會不見呢?」看起來迷迷糊糊的李菲兒,卻是最 讓她感動的人,「她平時不聲不響的,但心真的很細,很善良。」
  
  而對劉濤,或許很多人都記得那一幕:鄭佩佩陪劉濤去診所治病,因為太累,她坐在凳子上睡著了。平時,大家看到的都是她神采奕奕、笑盈盈的臉,而此刻,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疲憊的老人,讓人心疼。
  
   鄭佩佩經常說,「這個大姐真不好當」,但68歲的她卻依然堅持要當。無論發生什麼,她都要衝在前面,每天都在操心這個吃了沒,那個穿少了嗎。她每天睡5 個小時還不覺得累——最先出門的是她,最不怕吃苦的也是她。她極少抱怨「窮」,「我經歷過低,我沒有很豪華奢侈過,所以再苦,只要有飯吃得飽就可以,只要 有個地方睡就可以。其實人需要的很少,其他都是慾望,保持一顆平常心,靈魂自然富足。」
  
  看花絮裡的片段,鄭佩佩每天跟著隊伍到處轉悠,還不停地念叨著老愛走失的華晨宇。在姐弟們遇到困難慌亂時,她也會第一時間站出來給予意見,不慌不亂,猶如讓人安心的守護者。
  
  她說,這種習慣源於抄寫佛經,「無論時間多緊湊,我每週必抄一部《金剛經》,每年7月抄一部《地藏經》,我是用『心經』與人結緣的。」節目中,我們也常看見她執筆抄經的鏡頭。節目結束時,她還將自己抄寫的經書送給有緣人,希望對方也能「一心向佛,與人結善」。
  
  「女人要柔弱,包容」
  
  有人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鄭佩佩卻淡定地說,「生活與演戲無關。」
  
  因為懂得生活的真諦,明白人存在於世的意義,所以,她不為名利所束縛,在事業的頂峰,她為愛放棄一切。在那個時代,鄭佩佩和所有女性一樣,認為「女孩還是以結婚為最終結局,如果有人願意娶我就趕緊嫁了」。
  
  嫁去美國後,八次懷孕,生下四個孩子,以至於,她後來自嘲說,在美國的二十年,她只做了兩件事:懷孕和賺錢。為了生育,她給唐人街眾鄰留下的,就是一個孕婦形象。為了賺錢,她開舞蹈教室、電器行、做房地產以及影視公司,直到影視公司破產,她離婚,回到香港,再度出山。
  
  回憶那段失敗的婚姻,鄭佩佩說:「歸根結底我不是一個很溫柔的女人,我太好強,所以後來我一直說女人不要太強,要柔弱,包容。」
  
  一個以家庭為畢生追求的女人,卻經歷了離異,這曾讓鄭佩佩陷入絕望。她選擇離開,回到香港,在佛堂借住了兩年,回頭想那段時光,她心存感激:「可以說那是我內心最安穩的兩年,身邊的師父讓我感受到生命的正能量。」
  
  可至今,她依然說自己心存愧疚,因為離婚導致她四個孩子失去了完整的家庭。但事實上,她一直都是一個稱職的母親。與丈夫離婚後,鄭佩佩帶著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生活,如今他們都有了各自的事業,這一切都離不開鄭佩佩的全心撫養和支持。
  
   「我所有的錢都用來幫助我的孩子。」她說。四個孩子都是在美國接受教育,從他們剛剛懂事到大學畢業,她負擔了大部分費用,但這個堅強的女人,從不抱怨有 多艱辛,她只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因為這是做母親的義務。「等他們有了下一代,我還是會幫助他們。」(芒果畫報記者 聶薇)
==============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信解行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