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越來越多的阿根廷與烏拉圭人正在教堂外尋求精神上的答案
2025/05/11 21:59
瀏覽3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越來越多的阿根廷與烏拉圭人正在教堂外尋求精神上的答案
在阿根廷與烏拉圭天主教徒紛紛放棄信仰,加入日益壯大的無宗教信仰者隊伍。
路易斯·安德烈斯·埃納奧

在阿根廷有一位婦女相信天使的存在,並稱他們為外星人。另一個人自豪地承認自己是女巫。
一位精神導師對梵蒂岡的奢華感到厭惡,因此他離開了教堂,去幫助其他人在有組織的基督宗教之外建立精神聯繫。
這三人以前都是天主教徒,他們與許多其他阿根廷人一樣,加入了日益壯大的無宗教信仰者隊伍。他們被稱為“無神論者”,認為自己是無神論者、不可知論者、有精神信仰但不信教,或者乾脆就是沒有特別信仰。
帕布羅·羅伯斯說,對他來說更好的標籤應該是“全部”,因為他在宗教之外還有豐富的精神生活。
羅伯斯從小信奉天主教,但在 2000 年訪問梵蒂岡時,他開始對天主教感到失望。在一次教宗彌撒上,他聽了一場關於謙卑的講道,並開始質疑教會的巨額財富與這一信息有何衝突。
「我旁邊有一根比我的公寓還大的金柱,」羅伯斯說。 “這讓我非常不安,所以我說:’這不是事實。’”
回到阿根廷後,他開始在占星術、佛教和伊斯蘭教神秘派蘇菲派中尋找答案。他現在使用音樂、瑜伽和靈氣來幫助其他人進行精神交流。
大多數拉丁美洲人信奉基督教,天主教仍為主要宗教;阿根廷4500萬人口中約有三分之二信奉天主教。但教會的影響力已經減弱。人們對神職人員性虐待醜聞以及對教會反對墮胎和 LGBTQ 權利的立場的反對感到不滿。
越來越多的阿根廷人在教堂外尋求精神上的答案。
科爾多瓦國立大學政治心理學教授雨果·拉比亞表示:“在已逝教皇的國家,無宗教信仰者的增長非常驚人。”
他說,過去15年裡,阿根廷無宗教信仰者的比例翻了一番。這一增長與世界其他地區一致。
“這與一系列關於性權利和生殖權利的公開辯論相吻合,這些辯論強烈影響了一些人對傳統宗教的立場。”
阿根廷科爾多瓦省的主教塞爾吉奧·布埃納努埃瓦表示,教會必須減少評判,以接觸無宗教信仰者,特別是年輕人。
他說:“我們必須去年輕人所在的地方……去那些人民正在遭受苦難的地方。” “不要以法官的態度來評判道德行為
對天主教會的失望導致一些人加入了正式放棄信仰的運動。其中包括領導叛教運動的阿根廷世俗國家聯盟成員林保·拉菲塔 (Lin Pao Rafetta)。
「我開始有一系列理由放棄這個機構,」拉菲塔說,他因放棄信仰而被一所耶穌會大學解僱。
儘管越來越多的阿根廷人在被問及宗教信仰時回答“無”,但拉比亞表示,許多人雖然不屬於教會,但仍堅持一些信仰。
他補充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新的精神信仰。”
阿根廷的精神中心蒙特教堂 (Capilla del Monte) 最能體現這一點。該鎮位於科爾多瓦省,距離布宜諾斯艾利斯西北約 500 英里(800 公里),以吸引強大的能量而聞名,有人甚至說,它還具有外星活動。
最近的一天,一群人聚集在俯瞰烏裡托爾科山的高原上,有些人認為這裡埋藏著一座外星城市。
「七年前,當我來到卡皮拉尋找不明飛行物時,我開始了這段精神之旅,」法比安·克洛斯 (Fabian Kloss) 說,他曾就讀於天主教學校,但為了追求精神之路而放棄了宗教信仰。 「我在這裡感受到了無盡的平靜、愛與善良,我意識到我不是在尋找不明飛行物,而是在尋找生命的意義。”
27 歲的安娜·奧托布雷 (Ana Ottobre) 從小每週六在天主教唱詩班唱歌,每週日參加彌撒。但她感到很壓抑:“我想紋身,但我奶奶會說:‘那是魔鬼的旨意。你的身體是神聖的。上帝不會允許的。’”
18歲時,她拒絕為確認儀式做準備。她成為了一名紋身藝術家,現在自豪地宣稱自己是一名無神論者和女巫。
她說:“整個世界都是由尋求個人進步的美麗人士組成的。” “這就是想要改善並幫助其他人走上精神之路的原因。”
阿根廷與鄰國烏拉圭有著許多歷史和文化相似之處。這兩個國家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和蒙得維的亞都位於拉普拉塔河畔,探戈運動於19世紀在此誕生。這兩個國家都珍惜高喬文化或牛仔文化,有些人甚至把足球視為準宗教。但河對岸的宗教信仰卻截然不同。
烏拉圭人口約 330 萬,其中超過一半的人認為自己是無神論者、不可知論者或無宗教信仰者,這一比例在拉丁美洲最高。
烏拉圭天主教大學教授瓦倫蒂娜·佩雷拉說:“對於任何從外面看到的人來說,這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但對我們來說,這是理所當然的。”
“宗教在烏拉圭社會中並不佔據明顯重要的地位。”
烏拉圭有著悠久的世俗化歷史。佩雷拉說,20 世紀初,該國禁止在就職宣誓中提及上帝,並從公立醫院移除了十字架。隨後節日就世俗化了。雖然聖週對全世界數百萬人來說是一年中最神聖的時刻,但在烏拉圭,它被稱為旅遊週。耶誕節?今天是家庭日。
來自蒙得維的亞的 22 歲軟體工程師胡安·卡斯特利回憶說,他一直到 15 歲才不再相信上帝,還曾在晚上閱讀聖經並祈禱。
「我不知道有誰去教堂,」卡斯特利說,他曾是天主教徒,現自認為是無神論者。他承認一些教會會幫助那些正在與貧困和毒癮作鬥爭的人。但他表示,宗教也可能有害,尤其是與政治混合在一起時。
他說:“我相信理性,相信科學。”
距離蒙得維的亞半小時車程的地方住著烏拉圭最著名的無神論者:前總統何塞·穆希卡。現年 88 歲的穆希卡因其簡樸的作風贏得了全球和整個政界的尊重。這位曾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前遊擊隊領導人將他的大部分薪水捐給了慈善機構,並拒絕住在總統府。
在他的花卉農場接受採訪時,他反思了無宗教信仰者在全球範圍內的崛起。
「我認為所有宗教都非常傲慢,因為宇宙的大小是如此殘酷,但他們卻試圖將人類置於中心。」穆希卡說。 「既然我們不想死,我們就需要創造某種東西,營造一種幻覺,讓人們相信一切並非就此終結……我相信我們源於虛無。天堂,也包括地獄,就在這裡。”何塞·穆希卡(José Mujica)這番話對宗教和人類存在提出了深刻的哲學思考。他認為人類在面對宇宙的浩瀚時,往往試圖尋找意義,而宗教則可能是人類為了應對死亡與未知所建構的心理防禦機制。
他的觀點反映了一種存在主義的思維——我們源於虛無,天堂與地獄並非遙遠的來世,而是我們在這個世界所創造的現實。
美聯社宗教報道由美聯社與 The Conversation US 合作支持,並由禮來基金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