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Getty/iStock)
一份新的報告指出,對於勞動年齡人口來說,信仰更多的是個人選擇,而不是靠社會或家庭傳統。
信仰對生活的影響研究所 (IIFL) 對 2000 多名聲稱宗教信仰改變的成年人進行了調查。
調查發現,18至34歲的受訪者中,44%的人出於渴望與神建立個人聯繫而皈依宗教,48%的人則是因為希望獲得道德上的清晰認知、人生的意義或目標而信奉宗教。另有40%的人表示,他們希望經歷個人轉變或獲得療癒。
相當一部分年輕人(27%)表示,信仰為他們的心理健康帶來的益處是他們信仰的關鍵部分。
儘管許多年輕人似乎渴望在宗教中尋求道德上的清晰指引,但他們表示並未找到。
超過一半的18至34歲受訪者表示,他們感到世界“越來越不公平”,其中70%的人表示,這種明顯的不公平感讓他們遠離了基督教信仰。只有1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信仰幫助他們理解世界上的苦難和不公。
該研究也調查了人們放棄信仰的原因。最常見的原因是不相信上帝或超自然現象,其他常見原因則集中在教義、倫理和哲學問題上的分歧。
研究發現,18 至 34 歲的人比 35 歲及以上的人更容易放棄信仰,通常是由於上述原因。
報告的作者拉尼亞·莫希丁-阿吉爾表示:「總的來說,這些發現凸顯了一種世代轉變:年輕一代更重視真實性和知識一致性,而不是社區關係。
“當這些要素缺失或與他們的價值觀相衝突時,他們更有可能放棄信仰,而不是為了社會或家庭期望而維持信仰。這進一步強化了18至34歲人群中信仰日益個性化和自我引導的趨勢。”


